创新突破 打造“新桥新城创新范例”

发布时间:2025-07-30 17:15 信息来源:寿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丁安杰 王潇 浏览次数: 字体【  
 

寿县经济开发区(寿蜀现代产业园、新桥国际产业园)作为我省跨市域合作先行示范区,合肥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核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淮南市机制体制创新先行区,也是淮南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和排头兵,在这片4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寿县经开区用10余年时间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创新史、奋斗史。园区正以“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深度耦合为强劲引擎,全力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桥新城创新范例”。

耦合载体创新。打造战略支点:联合同济大学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与中国农机院、安徽科技学院共建“安徽省智能农机装备创新联合体”,搭建“高校 - 院所 - 企业”三位一体协同创新平台。推进中试加速:2024年新增 2 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累计达7家),引进1家全国独角兽企业(填补区域空白)。适客食品等企业形成“研发 - 中试 - 孵化 - 量产”闭环生态,构建“中试基地 + 产业基金 + 订单牵引”转化模式,技术成果转化率同比提升20%。强化数字赋能:秉持“数据驱动创新”理念,搭建“科创大脑”数字平台,集成技术交易、要素匹配、风险预警、决策支撑四大功能。实现技术合同吸纳额 11 亿元、输出额 4.3 亿元,技术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推动创新要素“云端聚合、智能匹配、精准转化”。

耦合主体培育。构建创新梯队:开展“双倍增 + 双培育”行动,2024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专精特新企业达63家(同比增长23家、增长57.5%),创新型中小企业 23 家。园区蒯科砾工业加热设备公司组建市级“科技之星”创新团队,实施“产业教授 + 科技副总”双聘制,引进高层次人才5名。发挥标杆引领:培育省级绿色工厂3家、智能化工厂2家,入选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1 家,企业研发中心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推动标准突破:创新推行“标准地 + 承诺制 + 全代办”改革,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率达 100%。

耦合机制创新。以破解产学研“信息孤岛”为切入点,首创“三张清单”(企业需求清单、高校成果清单、政府服务清单)精准对接机制,构建“需求牵引 - 成果转化 - 服务赋能”闭环生态。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5.3亿元。

(摄影:韩文杰)

(摄影:宋桂全)

(摄影:王潇)

编辑:丁安杰 王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