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经开区:聚力园区科技创新 推进战略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近年来,寿县经开区凭借区位优势、政策支持及良好营商环境,围绕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力科技创新,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不断提升产业层次,优化新质生产力发展。
强化主体培育。按照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种类型阶段,分层次、分批次培育专精特新后备企业,开展高新、战新技术企业培育申报工作。围绕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提升产业层次。截至目前,县经开区拥有高新企业91家、战新企业8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3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7户,省级数字化车间6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9户。成功获批“2024年度淮南市寿县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及动力零部件产业集群”和“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称号。
拓展创新平台。推动搭建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建立同济大学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推进校企在实践实训基地、课程建设、就业职业指导等方面深度合作。积极引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安徽(新桥)分中心、安徽大学寿县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平台。近日,积极推进与合肥工业大学签约共建“工大智谷”淮南(寿县)分中心项目,安徽适客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科技学院共建绿色食品学科实验室,安徽三华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和合肥工业大学研发生产协议合作等10个项目。
推进成果转化。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推进园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建设,适客食品成功申报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安徽蒯科砾工业加热技术有限公司红外线加热管研发创新团队成功申报淮南市第十批“50·科技之星”团队。2024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研发费用投入3.5亿元,研发费用占经营收入比重达2.4%,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约12.7亿元,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4.5亿元,增长幅度均在10%以上。目前,园区企业共有汽车制造相关专利188项(其中发明专利51项)。(王运超 王潇)
编辑:丁安杰 王潇
主编:王运超
终审: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