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挑起责任担当 践行初心使命
作为寿县残疾人联合会一名残疾人工作者、一名残疾人,“望闻问切”这四个字早已融入我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这不仅是一种方法,更像是与残疾朋友们心与心相通的桥梁,让我在帮扶残疾人的路上走得更稳、更暖。
用眼睛去关注,是“望”的智慧。不用刻意追问,眼神会说出许多故事。是看到轮椅上的朋友在坡道前犹豫时的局促,还是听障伙伴在交流时悄悄攥紧的拳头;是留意到视障者指尖划过盲文时的专注,还是残障儿童面对陌生环境时躲闪的目光。这些细微的瞬间,藏着他们未说出口的需求,或许是一个更平缓的台阶,或许是一次耐心的重复,或许只是一个鼓励的微笑。眼睛看到的,从来不止是“障碍”,更是跨越障碍的可能。
用耳朵去倾听,是“闻”的温度。 比起“你需要什么”,更重要的是“你想说什么”。曾有位肢体残疾的大哥,聊着聊着就说起年轻时的篮球梦,语气里藏着遗憾;也有听障的姑娘,借着文字反复确认“我这样表达,你真的懂吗”。他们的声音,可能带着不流畅的节奏,可能需要借助手势或文字,但每一句都值得被认真接住。倾听不是简单的“听见”,而是让他们知道:你的经历、你的感受、你的想法,都很重要。
用语言去关怀,是“问”的分寸。 关怀的语言,从不是空洞的“加油”,而是恰到好处的“我在”。是看到视障者摸索水杯时,轻声说“在你右手边,不烫”;是面对情绪低落的残友,温和的问“最近有什么难处吗”;是解释政策时,避开晦涩的术语,用他们能听懂的话慢慢讲。语言的力量,在于既不高估他们的“脆弱”,也不忽视他们的“不便”,让每一句沟通都带着尊重,告诉他们“你可以独立,但也不必独自硬扛。”
用行动去关爱,是“切”的实在。 所有的关注、倾听、关怀,最终都要落在行动上才算数。是帮行动不便的老人代办手续时,多跑一趟确认材料;是组织活动时,提前检查场地是否有坡道、是否备了手语翻译;是发现有残友因技能不足发愁时,主动对接培训资源……这些行动或许微小,却像冬日里的炭火,实实在在的驱散寒意。因为我知道,比起“我会帮你”,他们更需要的是“我们在一起”。
做残疾人工作,就像在人心上架桥。“望闻问切”的背后,是把他们当“朋友”来对待,当“家人”来温暖,看见他们的光芒,听见他们的心声,用真诚的语言拉近距离,用扎实的行动雪中送炭。这条路或许琐碎,但每一步踏实的走过去,就能看到更多人笑着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这,就是我坚守的意义。
初审:丁月阳 责编:赵鸿冰 终审:陈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