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以痛吻我 师者以爱燃灯
晨光初染安徽寿县丰庄镇,合庙小学的校园内,一个身影穿梭于教室走廊之间,左袖在微风中轻荡——周勇正用右手仔细检查每一扇门窗、每一处栏杆,确保设施齐全。
他是寿县丰庄镇合庙小学教师兼教导主任,自2017年成为特岗教师以来,独臂躬行于三尺讲台间,只手为乡村学生撑起了一片天。
周勇走向教师岗位的初心源于一场意外。
时间退回至2012年,周勇在家乡宿松县上小学六年级时,一场意外让他的脸部、身上留下多处伤疤,且永远失去了左臂。一开始,周勇无法接受这个变故,整天以泪洗面,甚至惧怕见到任何人。
这条命运的裂痕却因一位班主任的守护透进了光。高艳阳是周勇当时的班主任,了解到周勇的经历后,不仅多次来到他家陪他聊天,开导他、鼓励他,还带来了同学们写给周勇的小纸条,传达大家盼望他早日返校的心声。
当周勇鼓起勇气回到校园,走进教室的一刻,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隔了13年,很多事情我都记不清了,但那阵掌声永远在我记忆最深处。”渐渐地,校园生活打开了周勇的心门,让他的脸上重新有了笑容。也让他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投身校园,成为一位像高老师这样的人民教师。
2017年,周勇通过特岗教师考试,走上了合庙小学的讲台,这是一座距离淮南市主城区50多公里的乡村小学,红砖房、绿草地,朴实又安静。
一开始,同事们看到周勇的第一眼,都为他捏了把汗,“一只胳膊写板书不方便,拿书不方便,翻书不方便,批改作业也不方便,有太多的困难拦在他面前,他能胜任教师岗位吗?”
“别人能做好的,我也能做好。我能当老师,并且还会是一名好老师。”不过,一开始的教师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他坦言,工作上的困难都不算坎,生活上的孤单更磨人,“在这边没朋友、没亲人,晚上睡在学校提供的宿舍时,常常被野猫乱撞房顶瓦片的声音惊醒。”
“我和学生们是相互陪伴,相互治愈的。”周勇将全部热情投入到了对学生的关心中。2017年,周勇了解到学生李云(化名)因父母离异,自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与家人沟通少,性格内向,下课后总是孤零零坐在位置上。“还记得有个周末,我和爱人一同带着李云来到了省城,她第一次见到电梯,在门口迟迟不敢迈出脚。我心疼这个孩子,想给她更多的爱”。放学后的陪伴、家访时的关心、课余时的画具……一点一滴的关爱,日复一日的陪伴,李云身边的朋友渐渐多了起来,笑容也更加灿烂了。
因为业绩优异、能力突出,周勇被提拔为校教导主任,这让他的工作量大幅增加,“他一个人干的活,差不多抵上五位教师的工作量。日常我们遇到教学问题,都是主动向周老师请教,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和我们耐心探讨。”周勇的同事说。
自担任教师以来,周勇用爱与责任书写了“优秀教师”的答卷:2021年,他荣获“寿县优秀班主任”称号;2023年,因在教学管理方面成绩突出,又被评为“寿县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包括周勇在内,合庙小学共有13位教师,他们身处乡村一线,想方设法地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他们组建微信群开设“线上答疑课”,推动镇教办为困难家庭争取免费流量包,让信号盲区的学生也能触摸云端课堂;他们结合当地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开设“家乡文化课”,邀请淮南烙画非遗传承人李淑洁走进校园,传授传统技艺,让学生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三年来,周勇从工资中拿出部分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助5名特困生重返课堂。
2025年,在安徽省新时代青年先锋的获奖人名单中,周勇“榜上有名”。曾经是那个被命运“痛吻”的少年已成为一束光,用独臂稳稳地擎起知识的火炬,照亮了乡村学生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