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青年唱响志愿歌

发布时间:2025-04-16 07:59 信息来源:安徽青年报 作者:陈 璐 浏览次数: 字体【  
 

3月28日,淮南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揭牌,标志着该市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迈入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的新阶段。

淮南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前身为1990年起开展志愿服务的团淮南市委青年志愿服务队。近年来,淮南市13.5万余名青年志愿者用热情作笔、以奉献为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绘制出绚丽的“青春志愿图谱”。

“青”返乡扩充乡村振兴维度

淮水悠悠,楚韵绵长,2023年暑期,一群大学生漫步在淮南市安丰塘畔,感受着楚国芍陂的千年底蕴。人群中,19岁的武友松再一次触摸到这座“楚风汉韵、山水之城”的独特魅力。

作为淮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青春淮河行”实践团队一员,他与十余名同学一起踏上了探寻淮南文化根脉的旅程。从安丰塘的水利智慧,到廖家湾革命纪念馆的红色基因;从非遗剪纸的匠心传承,到豆腐宴的人间烟火,这场文化盛宴拨动了这位六安小伙的“人生齿轮”。

近年来,团淮南市委及地方院校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返家乡、“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千余名大学生亲身参与乡村“共振”,感知地域文化熏陶。武友松是这“千分之一”。他是淮南师范学院英语师范专业2024届毕业生,大学四年的生活及“三下乡”活动的所见所闻,让他与这片土地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去年毕业季,他选择报名安徽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项目(西部计划安徽项目),成为了寿县窑口镇寿县陶圩初级中学的一名教师。

初到学校,看着58双亮晶晶的眼睛,他暗暗肯定了当初的选择。在这所学校,大多数学生家长常年外出务工,学生们每周一到周五都会在学校寄宿。作为班主任,武友松不仅是他们学习上答疑解惑的“专家”,更是生活上随叫随到的“依靠”。服务期间,武友松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教学方案,细心讲解课业知识,定期摸排、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谈心、班级活动逐渐走进58位学生的“心门”。“一开始,班上的学生们面对我时会紧张地跑开,现在很多学生们有问题会主动找我,我特别欣慰,也很有成就感。”武友松告诉记者,新的一年,他已决定续签西部计划安徽项目。

2024年,团淮南市委积极推进这一项目,招募29名大学生志愿者深入乡镇、卫生院、乡村学校等开展为期1至3年的志愿服务,今年还将迎来34名大学生的青春助力。

武友松在教室给学生们上课

“青”服务增添城市温度

“免费领取,清爽一夏,取走清凉,存入感动”,去年夏天,淮南市街头巷尾竖起了一个个深蓝色的“爱心冰柜”,无论是城管队员、交警,还是外卖小哥、环卫工人,都可以随时在爱心冰柜中免费领取饮用水,在骄阳似火的三伏酷暑里为户外工作者送去了一片清凉。

2024年7月初,淮南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总工会、团市委、市青联发出《“爱心冰柜 清凉一夏”青春爱心公益倡议》,在各县区共设立28个爱心冰柜供给点,配备超过30台冰箱、4000瓶饮用水和2000盒藿香正气水。

像这样的“青”服务,在淮南市一年四季都“有迹可循”:2016年以来,全市410个团组织,9800余名青年志愿者投身2024年扫雪除冰工作;1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团淮南市委定点帮扶社区文明创建活动,助力淮南市入选全国文明城市......

“伴着凌晨四时的星光,迎向寒霜,我们开启了此次淮南马拉松赛事的志愿服务之旅。过程中,我见证了马拉松这项运动的激情与活力,也被参赛选手们‘挑战自我、超越极限、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马拉松精神深深触动。”毕丽萍是安徽理工大学志愿服务中心的一名志愿者,去年12月,她与1500余名青年志愿者共同参与2024淮南马拉松赛志愿服务。

9年来,累计9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为“淮马”赛事“保驾护航”。在连续三届全市转型发展大会、“中国天气”品牌赋能乡村振兴秋分节气发布会、淮南市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推介等各类赛事活动上,青年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的服务“永不掉线”。

“爱心冰柜 清凉一夏”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现场

“青”力量点燃文旅热度

“阿姨您坐,给您剪个‘何家丽’同款发型”“您摆好姿势,1、2、3,咔嚓——”日前,团淮南市委联合13家单位齐聚淮南市九龙岗“时光小镇”,以热播剧《六姊妹》为主题,共同策划“青年携手‘六姊妹’,志愿传承雷锋魂”大型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巧妙融合电视剧经典场景与淮南本土文化元素,打造沉浸式志愿服务场景。

活动现场设置11个主题志愿服务站点,200多名青年志愿者现场提供健康义诊、免费摄影、美容美发、公益助考、公益招聘等服务,每个点位既是剧情打卡地,也是惠民服务窗口,吸引逾2000名市民现场参与。

《六姊妹》的热播让淮南一跃成为热门打卡城市。如何接住这波“文旅热度”,做好配套服务?除了结合《六姐妹》开展雷锋日主题活动,团淮南市委还动员青春力量,在线上线下“下足功夫”。

去年以来,团淮南市委组织500名小小讲解员经过文化学习、站姿、引导手势及讲解技巧等系统性培训,在楚文化博物馆、武王墩等淮南市热门景点提供志愿讲解服务,用“童言童语”传递淮南文化,讲好淮南故事。

“欢迎大家莅临淮南子文化馆参观,展示馆以‘刘安与八公山故事线’以及‘《淮南子》文化线’为展示脉络,分为四个单元,内容结合现代高科技展示、互动形式,赋予展馆交互感、场景感、体验感。” 吴昊程东是淮南市八公山区第三小学四年级学生,2024年他通过报名、初审、培训、考核等重重选拔,成为一名红领巾讲解员,于中秋假期正式“上岗”。

“我在网上看到了淮南‘旅游攻略’,来八公山旅游时正好到淮南子文化馆参观,没想到服务这么到位,这些小讲解员讲得既生动又全面,太难得了!”现场,一名外地游客由衷赞叹。他口中所说的“旅游攻略”,是“青春淮南”新媒体平台账号发布的视频《在淮南Citywalk,你的每一步都是风景线》。

这是由团淮南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打造的“光影·青橘”志愿服务队拍摄的视频,网络累计播放量突破4万次。自2024年成立以来,“光影·青橘”志愿服务队广泛吸纳党政机关干部、各级团组织干部、在校大学生、自由工作者、网络达人、非遗工作者等不同群体共计150人。以“青春淮南”为统一LOGO标识,团队在全媒体平台累计发布推文1000余篇、视频30余部,宣传青年典型100余人,从文旅风光、乡村振兴成果、历史文化等全方位展示了淮南的发展变化,现有粉丝量13万余人。

“青”讲师拓展理论宣讲广度

“大家好,我是‘淮才可遇·寻梦江淮’榜样宣讲员李巧玲。我是一名记者,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位‘最可爱的人’,分享我镜头里的那些人和事。”在“青春淮南”发布的系列视频中,一群青年讲师将理论讲“活”了,也讲“火”了。

2019年5月,淮南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联合省青年讲师团经过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招募,集结淮南市各行各业的优秀青年代表成立“共青团淮南市委青年讲师团”,现有成员100名。近年来,团淮南市委围绕“青年讲师团”,打造“寻淮”宣讲志愿服务品牌,开展理论引领、青年榜样和青春事迹等宣讲活动,通过“寻迹”“寻梦”“寻思”三大主题,在江淮大地上开展分类化理论宣讲热潮。2024年全年,100名青年讲师团成员在全市范围开展宣讲600余场,受众青少年超2万人次。

李巧玲出镜的这期视频《致敬最可爱的人》是团淮南市委自去年9月推出的“淮南青年宣讲这Young说”网络主题宣讲视频系列。系列视频结合非遗、志愿者、革命历史、乡村振兴等主题,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已发布的5期视频在各平台总浏览量超3万次。此外,团淮南市委在开展青年宣讲活动中,创新采用了“青年夜校+理论宣讲+非遗文化”等方式,设置寿州锣鼓、豆制品制作、漆扇、簪花、茶艺等非遗传统课程,让非遗“拥抱”青年;并组织青年讲师分类化开展二十四节气、武王墩、“六姊妹”、“淮南子”、土地大托管等具有淮南本土特色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助力淮南宣讲“出新”又“出圈”。

截至目前,在“志愿汇”注册的淮南志愿者总数超13.5万名,青年志愿服务组织316支,总服务时长突破61.6万余小时。“未来,团淮南市委将着力推动志愿服务从‘活动型’向‘项目化’转型,通过加强市县青志协建设,探索推广‘积分+志愿’激励模式,不断发掘项目大赛经验成果,积极培育一批优质志愿服务项目,团结引领全市广大团员青年,为加快建设‘七个强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淮南篇章不懈奋斗。”团淮南市委副书记王炎炎说。(见习记者 陈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