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第四期:关于《小日子》我想说的话

发布时间:2024-03-21 10:28 信息来源:寿县文学艺术院(寿州循理书院) 浏览次数: 字体【  
 
关于《小日子》我想说的话
文/伊北


2020年之前我创作的几部小说都是正面去写生活打的都是“硬仗”。20年初疫情来了我停笔了半年直到年中才缓过劲定下心在朋友们的鼓励下重启创作。那时候我也在思考,接下来究竟要写什么又怎么样去写呢?


《小日子》就是这一阶段的产物。


故事核其实早就有了。讲的是大城市几组年轻人的家庭生活。但在讲故事的方式上微微做了调整。《小日子》收缩了视角,只用女主人公茉莉的视角来讲,这样故事展现的内容就是全部是叙述者所能看到的,看不到的就不展现,藏得更多一些。用悬疑线拉动故事。但对于当代家庭对于当代生活的观察的阈限一以贯之。故事聚焦当下中国的城乡变迁中,在人口流动的过程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以及这样两种关系之间产生的碰撞和张力。


独生子女一代,父母对于子女一方面具有很大的约束,另外一方面又给予无条件的支持。因为子女数量稀少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往往变得非常紧密。具体来说就是很多年轻人在从小城市向大城市的流动过程中,没有父母的帮助是根本没有办法立足的。而这种帮助又使得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进一步绑定。导致子女从一个家庭到另一个家庭过度时,过小日子容易遭遇困难。也就是说,当亲子关系深度介入到夫妻关系当中,那这个夫妻关系就变得相对脆弱,因为在这种情境下,夫妻关系的信任度往往是不能超过亲子关系的。从这个层面上看,《小日子》的主题又是对《小敏家》想要阐发的主题的延伸。那就是:当代人尤其是非血缘关系的人之间的信任成本越来越高了。哪怕你们结成夫妻成为一家人这个成本依旧高企。


另一方面,小说也讲作为子女的纠结。比如故事的男主人公朱劲草。他是想过小日子的,但是由于在立足一线城市的过程中父母提供了巨大的助力,同时子女需要面临父母养老晚年生活的安排,因此他是两难的甚至是愧疚的,是无法切割果断切割的。这就造成了当下小中产人群家庭形态的特殊性。


故事的所有矛盾都建构在这样一种观察当中。而这种观察放在一种悬疑的架构当去讲又比直接正面去讲省不少笔墨。所以,《小日子》的体量不算大,但故事容量却是很大的。


现在,《小日子》被影视方拿去做改编了。但无论怎么改,我对于成品的期待是一以贯之的,希望作品的调性是写实的,毕竟在现实背景下讲故事观众不能容忍一丝一毫的虚假。作者有的时候很像厨师,因为创作者跟厨师一样都要负责处理素材,什么样的素材做什么样菜放多少调味料最后是什么口感什么样的呈现。这都需要有一定的自觉。


《小日子》在我的作品序列中很像我很爱吃的镇江菜水晶肴肉。它肯定是肉但就是做得比较剔透而已。





作者简介

伊北,当代作家,祖籍寿县,1983年出生于安徽省淮南市,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作品长篇《小敏家》《熟年》《小日子》《六姊妹》《对的人》《娃儿》《花路》等。其中《小敏家》《熟年》《小日子》已被改编为电视剧播出。



作者:伊    北

编辑:赵允洁

审核:黄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