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州之魅】陆游出生在寿春“淮之湄”

发布时间:2024-01-09 16:20 信息来源:寿州循理书院 作者:周 强 浏览次数: 字体【  
 

陆游出生在寿春“淮之湄”

文/周 强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爱国诗人。陆游的作品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梁启超曾赞其为“亘古男儿一放翁”。

人们说到陆游,几乎都以《宋史·陆游传》为参照标准,从他“年十二能诗文”说起,12岁之前的生涯是空白,越州山阴只是他的籍贯,很少有人关注过他的出生地。而在陆游71岁时那年,他写的两首绝句告诉人们,他的出生地是在“淮之湄”。两绝句的序文说:“十月十七日,予生日也。孤村风雨萧然,偶得二绝句。予生於淮上,是日平旦,大风雨骇人。及予堕地,雨乃止”。绝句其一:“少傅奉诏朝京师,舣船生我淮之湄。宣和七年冬十月,犹是中原无事时。”绝句其二:“我生急雨暗淮天,出没蛟鼍乱入船。白首功名无尺寸,茅檐还听风雨眠。”少傅是陆游的父亲陆宰;“舣船”是让船靠岸;“淮之湄”就是淮河岸边水草丰茂的滩涂地。

陆宰是南宋著名藏书家,北宋政和(1111—1118年)年间任淮西提举常平。淮南西路治所寿春,提举常平负责管理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陆宰的官职相当于现代分管“三农”工作的“副省长”。陆宰在寿春生活十多年,一直到宣和六年(1124年)才调任淮南东路转运判官,从寿春搬到江苏扬州。才仅一年,陆宰奉调改任京西路转运副使。京西路治所在洛阳,陆宰必须先从扬州到北宋首都开封向皇帝述职,然后再赴洛阳上任。从扬州顺大运河乘船至淮安后,有两条水路可达开封:一条是在淮安过淮河,入泗水,经徐州,再入汴水至开封。另一条是循淮而上,至正阳关入颍河,再入蔡河抵开封。

因为陆游自己说他出生在“淮之湄”,所以陆宰入泗过汴的线路可以排除,只有循淮而上。走这条水路的第一大站是江苏盱眙,盱眙政务网一篇文章说,陆游“出生在盱眙境内的那段淮河之上”。作者敢于这样说,是因为没有看过著名学者于北山的《陆游年谱》,《年谱》写道:宣和七年(1125年),“(陆)宰由寿春赴京师(开封),中途泊舟淮河岸。十月十七日平旦,大风雨,务观生”。过了正阳关进入颍河,颍河不属于“淮之湄”范畴,因此陆游出生地只能在寿春到正阳关的这段淮南岸边。

根据陆游的自述和父亲的经历,我们可以大致还原陆游出生时的情景。陆宰从扬州至开封,途经生活过十多年的寿春,可能下船对故地进行重游,因夫人妊娠,又匆匆赶路。时值深秋,突然乌云蔽日,狂风暴雨掀起滔天巨浪,陆夫人突然临盆,航船只得紧急停靠在草木繁茂的河滩边……一个惊心动魄的不眠雨夜,陆游就这样在淮南“淮之湄”诞生了。

古人对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有不同的称谓:襁褓、孩提、垂髫、总角、束发,到弱冠就是成年人了。“襁褓”泛指一岁以下幼童,“孩提”是指两三岁幼儿。经过考证可以确认,陆游的襁褓和孩提时代是在淮南度过的,有其《杂兴》诗为证:“家本徒寿春,遭乱建炎初。南来避狂寇,乃复遇强胡。于时两两髦,几不保头颅……”

“家本徒寿春”是从寿春迁居浙江原籍。那么他的家又怎么先到寿春的呢?说来话并不长。陆游出生的那年十月,陆宰由淮南东路转运判官转任京西路转运副使时,向东京一路北上,而女真族的金国却一路南下,东京危急。独创“瘦金体”书法且诗书画印俱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家皇帝宋徽宗没了章法,只得匆匆禅位给宋钦宗。

朝廷乱成一锅粥,陆宰没能见到皇帝,也没能到洛阳赴任,于是转回寿春赋闲,幻想着局势平静后重做朝廷命官。有陆游《家世旧闻》为证:“先君初有意居寿春,邑中亦薄有东皋矣。宣和末,方欲渐葺治之,会乱,不果。晚与客语及淮乡渔稻之美,犹怅然不已也。”“东皋”是指田园,陆宰在寿春深耕十多年,置了一些家产。陆游出生时,宣和年号只剩70来天。寿春至东京水路往返顶多头十天,可见陆游未足月或者初满月,其父就因战乱回到寿春并准备安居于此。陆家在寿春生活3年左右,陆游在此接受了父亲的启蒙教育,其晚年诗作《次韵邢德允见赠》有所回忆:“人间荣瘁固难穷,岁月推迁即老翁。马骏初非凡眼识,源深终与大川通。细思渭北希高价,终胜淮南诮发蒙。莫学三山顽钝叟,一生空耗太仓红。”“诮发蒙”是说自己在淮南生活期间,因年龄幼小“愚笨”而遭到先父的“讥诮”。

陆家哪一年离开寿春的呢?前引《杂兴》诗说是“建炎初”。建炎是宋高宗年号,时间段是公元1127—1130年。“建炎初”要么是公元1127年,要么是公元1128年,绝对不会是后两年。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金破东京,徽、钦二帝成为俘虏。建炎元年(1127年)三月,金人扶持张邦昌在东京开封建立伪楚后北撤。五月,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即位建立南宋。事前张邦昌已经主动退位,将东京交给南宋。但宋高宗被金人打怕了,拒绝再回开封而南逃扬州。次年七月,金人再度大举南侵。又次年二月,宋高宗泥马渡江,逃跑江南。陆宰一家约于此前后辗转逃回故乡山阴,时间应在建炎二年(1128年)年底前后。离开淮南时,陆游年满3岁,异族入侵造成的颠沛流离深深镌刻在他儿时的记忆中,淮河乳汁浇灌了自幼就埋在陆游心田的爱国主义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