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岗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刘岗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工作,促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资源整合,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依据《安徽省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工作方案》,现制定《刘岗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思路目标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现有综合文化站为依托,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展功能。探索刘岗镇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保障、服务内容和绩效评价标准化,全面提升刘岗镇公共文化设施综合服务能力,繁荣农村文化,传播精神文明,促进幸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整合资源,完善功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充分利用刘岗镇综合文化站现有设施,加强跨部门统筹协调,实现场所、设施、资金、项目、人才等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2、加强管理,改善服务。利用刘岗镇特色文化资源和场所设施,针对农村人群特点,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定期组织教育培训,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和谐美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3、群众参与,注重实效。以需求为导向,尊重群众意愿,引导群众参与,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不断深化免费开放,完善基本服务项目,提高设施设备利用率,突出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探索建立“建管用”长效机制。
4、因地制宜,兼顾特色。积极探索制定全县统一的管理、服务标准同时,考虑供给现状和地域差异,坚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做到“一镇一品”。
三、主要任务
1、拓展服务功能。利用刘岗镇综合文化站现有场地和设施,办好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娱乐、科普培训、信息服务、体育健身等各类文化活动。在此基础上,按照总分馆制模式,设立寿县图书刘岗镇分馆。结合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综合性文体广场,配置一定规模舞台,用于组织文艺演出、广场舞活动;配置羽毛球、乒乓球、体育健身路径等必要户外健身器材和标准篮球场,有条件的可配置室内健身设施。结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设立集会议、视频放映、报告、学术讲座、培训教室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厅。与民风民俗挖掘、非遗传承等工作相结合,设立可供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图片上墙、实物摆放的展览展示厅。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完善服务内容,设立文艺创作辅导室、党员活动室、电子阅览室、科技培训室、广播室、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老年大学)、乡级志书编纂室。
2、丰富活动内容。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放在首位,突出思想引导、文化熏陶,组织开展节庆礼仪、乡风文明、教育培训、文体娱乐等活动,以文化人、以礼塑人。着眼于提高农民群众素质,定期开展党的理论和形势政策、思想道德、实用知识、致富技能、科学知识、法律常识、健康生活等教育培训。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把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整理地方文献资料、编写乡级志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促进乡村特色文化发展。协助管理当地文化市场,促进乡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确保文化安全。积极推动群众文艺创作,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
3、抓好队伍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备必要的专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服务。抓好宣讲员队伍建设,适时开展形势政策宣讲和热点问题引导。组建群众文化辅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志愿者队伍,协助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推动建立各种形式的业余文艺团队,经常性组织开展活动。发挥协会、理事会等群众团体和民间调解员、大学生村官、五老人员等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加强工作交流和人员培训,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四、实施步骤
1、试点申报(2014年12月—2015年1月)。上报试点申报表、实施方案交由县文广新局组织专家进行审核、评审,报市文广新局党组研究确定。
2、组织实施(2015年3月—2016年1月)。按照《安徽省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策划活动内容。
3、总结经验(2016年2月)。总结经验做法,进一步开展好全镇的文化工作。
五、保障措施
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刘岗镇综合文化站、财政所、妇联、团委等有关部门参加,定期研究、通报情况,指导和推进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刘岗镇综合文化站,文化站站长张以群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常工作。
2、建立信息员制度。负责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试点信息报送工作。
3、加大经费支持。以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主导,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鼓励与本镇企事业单位开展结对帮扶,引导社会力量、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多渠道解决建设和运行经费。集中投入。用活用好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资金。
4、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相关标准,积极探索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资产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相分离,各部门相互监督、相互支持的管理服务机制。
5、加强考核监督。建立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工作考核机制,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不断完善考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