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规划】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2-05-24 16:30信息来源:寿县发改委(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寿县十八届人大

一次会议文件(二)

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1年12月28日在寿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寿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许 凯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会议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市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2亿元,增长10%以上,其中:一产增加值60亿元,增长8%左右;二产增加值66亿元,增长11%左右;三产增加值126亿元,增长11%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亿元,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236亿元,增长11%;规上工业增加值37亿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亿元,增长15%;进出口总额1.6亿美元,增长2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等,实现控制目标。

(一)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园区建设加快推进

工业实力不断增强。预计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5亿元,新增规上企业22 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1家。预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技改投资15亿元。指导恒荣高分子等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金诚车辆、中腾汽配等企业创新平台前期工作。加快如今食品、国精粮油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八公山豆制品、华祥食品等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扶持战新企业和高新产业发展,新增战新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战新产业产值增长30%、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增长20%。平台载体不断完善。围绕产业培育,推进园区产业平台建设,打造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区,新桥国际产业园区新增钢腾塑胶、鑫宇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企业和海惠美智能家电、三合电缆等战新企业;新桥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组建完成,新桥机场S1线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创业大道东延伸段、兴业大道一期主体工程完工。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区聚焦“新电汽”特色产业,新开工11个项目;紧抓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深化新一轮合作共建;完成井河坝、磨湾支渠河道岸线景观改造、叶语湾公园景观绿化提升工程,人才公寓启动建设,首个城市社区—新园社区加快筹备。新桥园区(北区)推进乐盛食品、玛瑙泉食品项目开工建设;开展基础设施三年提升行动,同步推进供电、供水、燃气以及强弱电等配套设施建设。发挥“小微园”平台作用,吸引10余家企业入驻。

(二)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业结构调整优化

农业基础更加稳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11.6万亩高标准农田、6.99万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通过验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全面排查整治占用耕地种植草坪、草皮行为,预计年底实现清除复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54万亩,总产177万吨;油菜籽播种面积30万亩、总产量5.3万吨。预计全年肉类总产11.4万吨,禽蛋总产3.9万吨,水产品总产量10.16万吨。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新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44个;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7万亩。推进温氏养猪项目发展,完成22个乡镇114栋扶贫猪舍建设,生猪出栏79万头,增长24.1%。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省级家庭农场和合作社25家。推进八公山万亩果园基地、森林旅游基地和炎刘-刘岗苗木花卉基地建设,培育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3家。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荣获全国星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荣誉称号。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深化。新增农业大托管16万亩。新增土地流转5.3万亩,累计流转土地面积118.2万亩,占土地确权面积42.8%。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达7061.3万元,增长21%,村均26.3万元。县农商行推出“绿洲·林权抵押”贷款品种,办理林权抵押贷款13笔,贷款5350万元。

(三)现代服务业逐步向好,消费市场持续活跃

示范创建引领电商发展。丰庄镇薛湖村等3个行政村申报省级电商示范村,引入美团优选、谊品到家等社区团购平台,开通农产品拼多多店铺及微信小程序,预计实现电商交易额46亿元,增长20%,农产品网络销售额11亿元。紧抓安徽自贸区淮南联动创新区建设,助力企业拓展业务扩大出口。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寿春城遗址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一批古城保护利用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孔庙、总兵署大门、清真寺修缮工程完成竣工验收,刘少海宅完成陈列布展并对外开放,游客集散中心二期环境整治项目全面竣工,报恩寺街区投入运营,寿州古城荣膺安徽文旅十大新晋网红打卡地。实现游客接待量528万人次,增长10%;综合收入35.6亿元,增长10.2%。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铂悦府、城市书香等住宅小区和寿春环球港商业综合体加快建设,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50%。

(四)项目建设稳步实施,有效投资持续扩大

招商引资氛围浓厚。坚持招商第一要事不动摇,继续实行领导带头招商、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社会招商,强化市场化招商。预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5亿元;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5个。中南高科、佳海智造、客来福智能家居产业园、丰树物流园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狠抓项目落地建设。严格落实“四督四保”、“三个走”工作机制,88个亿元以上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5亿元;实施177个政府投资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128.7亿元。水毁工程全面修复,中心沟治理、肖严湖排灌站工程开工建设,引江济淮工程寿县段、合肥-周口高速寿县(保义)至颍上(南照)段、淮干正峡段、行蓄洪区居民迁建、九里保庄圩、新老城区泵站工程加快建设进度,瓦埠湖大桥、靖淮大桥通车,文化艺术中心投入使用,楚文化博物馆即将对外开放。强化项目要素保障。统筹使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全力保障G328寿县至霍邱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滨湖大道至双桥段、阳光南岸安置小区二期等重大项目用地需求;积极申报债券资金支持,全年到位债券资金24.3亿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行7x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依托“一网通办”融入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丰富“皖事通”应用,累计访问1725.9万人次;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继续推动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用地、办证等需求。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实现减税降费6亿元;新增四板挂牌企业33家。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新增各类市场主体8000户;申报“板桥草席”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授权专利总数超过1400件。春升新能源荣获第九届“淮南市市长质量奖”称号,启动第一届“寿县人民政府质量奖”申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150多家企业提供信用修复。

(五)城乡建设统筹发展,生活环境日益改善

强力推进城市治理。发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导向作用,持续开展流动摊点、占道经营、交通秩序、学校和农贸市场周边环境等市容市貌整治工作,清理垃圾4万吨,拆除乱搭乱建35万平方米;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园林绿化维护,修缮人行道及侧石14500米,绿化11万平方米;3个老旧小区改造和20条背街小巷整治相继完工。积极推进乡村建设。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2020年7个省级中心村建设任务。推动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14万吨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城乡黑臭水体治理取得实效,84个污水处理站实现社会化运维;3197户年度改厕任务顺利完成,25个乡镇建立改厕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64公里,危桥改造8座。有序推进农村电网治理工程、农村自来水“全覆盖”巩固提升工程。全力推进污染防治。完成42个燃煤锅炉淘汰和清洁能源替代项目;规范4家砖瓦企业环境管理,通过市级环保专项验收。新建标准化秸秆收储点14个,完成秸秆产业化利用量6.5万吨。东淝河白洋淀渡口、五里闸和瓦埠湖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达标率继续保持100%,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做实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继续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和“611”见缝插绿工程,均完成市级下达目标任务。创建省级森林村庄10个。突出抓好河湖长制,严格落实“清河清湖”专项行动。

(六)发展成果百姓共享,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社会保障不断提高。强化产业支撑,推进“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模式,实施农业特色产业到村项目117个,带动受益脱贫户9881户。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年投入资金25亿元,其中县级配套5.9亿元。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城镇新增就业7437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新增参保养老保险2500人、失业保险2705人、工伤保险2601人,均完成目标任务。探索“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方式试点工作,为10030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员提供探视、照料服务。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快建设实验小学西校区、三环御景湾幼儿园,完成118所学校全面改薄和校舍维修,建成智慧学校254所。1人被教育部列入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3人被评为省特级教师,成立24个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举办“牵牛接福来·翰墨迎新春”—寿县第三届春联大赛暨“城门挂春联”等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筹拍“夏至迎水寺祈福”非遗活动。推进35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规范化建设。荣获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个人和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荣誉,寿县文化馆评估为全国一级馆。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25个乡镇卫生院,249个村卫生室全覆盖。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掌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县医院独立感染病区主体工程竣工,县肿瘤中心、县中医院国医楼加快建设。新建双桥镇、三觉镇等7个乡镇标准化养老服务中心,新增养老床位2000张。基本完成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改革。社会治安和谐稳定。源头遏制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多发态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全方位创建平安寿县。加强食品、药品药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强化专项领域打击整治。深入推进“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暨2021年集中攻坚行动,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改,查出并督促整改安全隐患及问题3161条。安丰镇谷贝村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指导寿春镇红星社区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认真做好夏季防汛防台风工作,开展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

回顾一年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主导产业发展有待加强,新兴产业发展仍显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县情没有根本改变。二是缺少大项目,尤其是缺少拉动性强、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项目,经济发展依赖投资拉动,发展后劲依然不足。三是风险压力增大,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更加突出,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营商环境有待优化,政策落实的实效性、精准度有待提高等等。对此,我们要采取务实管用的措施,认真解决这些问题。

二、2022年主要预期目标建议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一年。综合考虑,建议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能耗及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三、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壮大县域经济

聚力打造优势产业。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完善县领导联系帮扶重点项目制度,紧盯资金到位率、开工投产率、运营达产率,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达产。预计县经开区年新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30个,技改建设千万元以上项目30个,竣工投产项目50个(含技改);乡镇年开工建设5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技改建设千万元以上项目30个,竣工投产项目50个(含技改),实现全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增长10%。按照“引进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推荐一批”进行动态管理,新增“小升规”企业30家以上,新建新投产企业20家以上,确保50家工业企业进规。加速培育高成长性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战新产业集群发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战新企业各1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2家。抓好数字赋能,推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力争培育省、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3家以上,培育“上云”企业30家以上。聚力“双招双引”。围绕新兴产业,结合我县县情,谋划总投资约35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六个配套产业园区建设,实打实招引一批牵动性强、产业层次高的大项目、好项目。紧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合肥都市圈区域,加快引进一批品相好、质地优、效益高的产业项目。扩大招商“朋友圈”,积极发挥在外寿县籍人士的作用,广泛收集投资和人才信息,欢迎寿县籍企业家、人才回乡创业或提供招商引资线索。强化与合肥市蜀山区、经开区等地区合作交流;推深做实与常州市武进区战略合作协议内容,促进合作事项落实。突出招商实效,跟踪项目动态,做好项目服务,以项目落地论英雄,确保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0个以上、10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5个以上,完成亿元以上省外资金100亿元以上。聚力打造园区平台。立足区位优势,参与安徽自贸区(淮南)联动创新区建设,推动寿蜀园区扩区增容,加快九龙-双桥拓展区建设,推进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实现项目、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提高园区承载能力,总投资3.7亿元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有序推进第二污水处理厂、新桥自来水厂扩建项目、丰收大道4千伏供电线路建设。总投资45.9亿元交通基础设施加快互联互通,配合实施新桥机场S1线、兴业大道空港段二期建设,谋划新桥港区建设,开辟园区水运通道。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投资7.1亿元新桥中小学校加快推进。支持安医专等高校发展,加快推进大学城建设,培育高校经济圈。加快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总投资15.1亿元,共计20万平米标准化厂房项目全面推进。加大“标准地”出让力度,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牵引作用,明确入园项目投资强度和亩均税收标准,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二)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营造宜业宜居环境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老城区强化古城保护利用,投资3亿元用于古城保护与利用,加快推进古城老旧小区、留犊祠巷、北梁家拐巷、清真寺巷、大寺巷片区、北过驿巷片区综合整治,完成名城保护规划和寿春城遗址保护规划修编,修缮9处古建筑,实施10条背街小巷雨污分流、强弱电改造、杆线入地等综合整治项目。预计接待游客607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40亿元。新城区推进市政设施整修维护和绿化提升,推进投资3.2亿元纬二路、滨湖大道西段等11条新建道路工程建设,实施楚都大道、通淝路等道路“白改黑”。投资0.2亿元新建街头游园5座,新增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8.3%。打造消费热点,围绕重点商品、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开展消费活动周等形式多样的商品促销活动,全面提升消费活力。依托报恩寺、北过驿巷、留犊祠巷-状元巷历史文化底蕴,建设高品位夜间经济集聚区,打造特色夜游品牌。深化“楚韵寿春城”品牌宣传,借助楚文化博物馆开馆契机,提升城市消费层次,打造特色文化旅游街区。新增限上企业15家以上,实现批发业增长35%,零售业增长20%,住宿业增长30%,餐饮业增长50%。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改善居住环境,实施总投资9.9亿元的城镇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中村)及危旧房改造工程。增强建筑业实力,支持县域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引进一批高资质建筑业企业入驻寿县,新增建筑业一、二级资质企业3家,确保建筑业产值20亿元以上。新建停车场6处,配建充电设施。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动态维护管理和智慧城市建设,启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和监测系统二期建设,摸清污水管网和燃气管网等各类管线“家底”,补齐地下设施短板;启动数字城管系统智慧化升级改造,构建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以数字治理赋能城市管理,切实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数字化、科学化水平。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深化环境卫生、公共秩序、市场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社会文明风尚。

(三)扎实推进项目工作,推动投资高质量发展

加强项目谋划储备。聚焦“两新一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以及合肥都市圈、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皖北“四化同步”等政策,结合我县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超前谋划储备一批新型工业化、基础设施、水利交通、城市建设、公共服务提升、农业现代化等重大项目,谋划项目1000个、总投资3000亿元,形成梯次接续项目库,确保项目建设不断档。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全力突破项目前期,做细做实项目可研、规划设计、环评等前期工作,加快项目转化落地。持续完善“四督四保”项目工作机制,强化落地项目跟踪服务,加大项目建设协调力度,促进合同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90个“大新专”项目力争完成年度投资85亿元以上。加快总投资20亿元以上交通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推进瓦埠湖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合周高速寿县段、G328寿县至霍邱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建设,跟踪合周高速二期寿县段、江淮枢纽港寿春作业区、新桥港口物流园、寿州古城及瓦埠旅游码头等项目。加快投资18亿元以上水利设施类项目建设,做好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居民迁建后续工作,加快淮干正峡段工程、引江济淮寿县段、九里保庄圩工程、肖严湖排灌站涵工程、尹岔和宾阳排涝泵站工程、中心沟治理工程建设,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前期工作。加大房地产投资力度,在建项目力争完成年度投资47亿元;加快环球港、当代阅府、城市书香等项目建设,不断满足群众居住需求。力争新增1253亩商住用地入市,谋划开工一批新项目,年度完成投资17亿元。全力做好要素保障。编制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着力保障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项目用地需要,全年计划供地1万亩以上。加大资金保障力度,3亿元政府投资用于新老城区绿化提升工程、西门广场二期配套工程、时公祠恢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申报上级债券资金42.62亿元,其中:16个项目申报专项债券资金31.02亿元,用于新桥机场S1线寿县段、行蓄洪区居民迁建等重大工程及项目;4个项目申报一般债券资金11.6亿元,用于园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力支持创新创业,落实好各项支持政策,全力保障市场主体权益,新增市场主体8000户以上。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进一步营造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优化涉企服务,严格落实惠企政策措施,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化“只进一扇门”综合窗口建设,推进县政务服务大厅,乡镇(街道)、村(社区)为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拓展“跨省通办”工作成果,融入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

(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做优现代农业。推深做实“田长制”,持续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推进安丰镇谷贝村、小甸镇杨圩村等农业生产“大托管”,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0万亩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13万亩,总产量稳定在170万吨以上。抓好温氏养猪、老乡鸡、皖西白鹅生产,建成60万头温氏生猪养殖基地,600万只老乡鸡产业基地,实现生猪出栏80万头,肉类总产13.6万吨。发挥绿园等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引领作用,稳定渔业养殖面积。实施江淮分水岭地区油菜振兴计划,稳定油菜播种面积30万亩。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做大淮淠河生态经济带蔬菜产业,做强新桥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区,新培育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三品一标”农产品30个。大力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深入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重点抓好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完成3000户农村厕所改造。深入推进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建设,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10个。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大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三变”等改革,增添乡村发展动力。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和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新增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00个以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推进承包地确权登记成果应用。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土地流转5万亩。坚持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深入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全年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的村占比达20%以上。

(五)扎实推进生态修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强化污染防治。全面推行环境监督长制实施,着力打通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推动总投资1.2亿元的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处理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垃圾末端处置能力。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强化餐饮油烟、建筑施工扬尘、道路交通扬尘、柴油货车等领域治理力度。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开展国控断面汇水区域、入河(湖)排污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环境整治,切实保障饮水安全;投资2亿元推进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确保我县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统筹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园区土壤污染管控,持续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价,严厉打击非法排污和倾倒危险废物行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严格执行项目准入,加强项目能评和预警调控,确保万元GDP能耗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推动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绿色化改造,加快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深入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巩固提升河湖长制工作成效,持续改善河湖生态。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新增造林1.1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森林村庄8个,建设林荫大道50条。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加大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统筹推进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落实新一轮“限塑令”,依法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销售和使用,推动快递、外卖行业包装“减塑”,倡导“光盘行动”,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引导社会公众衣食住行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六)扎实推进社会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强化民生保障。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落实落细上级各项政策举措,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大力推广“三业一岗”就业帮扶模式,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实施33项民生工程。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抓好脱贫劳动力、退役军人、残疾人和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实现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加强价格监控工作,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落实各项补贴政策,妥善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健全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继续推动全民参保,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拓宽居民增收渠道,促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巩固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创建成果,认真落实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持续整合全县职业教育资源。全面落实“双减”要求,实施课后服务,强化校外培训机构常态化监管。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引导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发挥中医药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加强中医特色科室建设,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养结合。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序开展“送戏进万村”、农村公益电影和“爱教”电影放映等惠民工程。推进体育强县建设,加快推进乡镇“三个一”工程。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入推进平安寿县、法治寿县建设,推进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信访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等线下线上工作平台整体入驻、一体化运行,实现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全面建立“网格指导员+网格长+专兼职网格员”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模式。实行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回应群众合理诉求。抓好社会治安防控,常态化机制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持续推进“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危化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治理,推进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改革,强化应急平台和队伍建设,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强力推进“雪亮工程”建设,不断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不断增强服务强军兴军能力。充分发挥工商联、工会、妇联、共青团、科协作用,做好双拥、人防、气象、统计、消防、海事、防震减灾、盐务、烟草、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

各位代表,信心凝聚力量,奋斗创造业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监督指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接续奋斗,奋力开创现代化美好寿县建设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