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镇双门铺村:村里迎来“无人机管家” 科技赋能“三秋”生产
深秋的清晨,当时针指向六点整,位于板桥镇双门铺村村委会院内的一个灰色“机巢”自动开启。一架智能多旋翼无人机缓缓升起,上升至预定高度后精准地按照预设航线,开始对全村农田进行自动巡查。这标志着,在驻村工作队的牵线下,由安徽佳讯皖之翼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无人机自动巡检系统,已正式在这个村庄“安家落户”,成为助力“三秋”农业生产工作的新质生产力。
“智慧管家”时刻值守 乡村治理有了“空中视角”
“这可不是一架普通的无人机,它是一个完整的智能系统。”在现场提供技术支持的安徽佳讯皖之翼总经理张松介绍道,“这个机巢是它的‘家’,能自动为无人机充电、数据传输和存放。我们提前规划好了全村的巡检航线,它就能实现无人值守、定时自动起飞作业,这架无人机挂载有四光云台,集可见光、热成像、广角和激光测距技术集成于一体,可以高空喊话、空中照明,飞行航时50分钟,覆盖半径5公里。除了大风大雨天气,无论白天黑夜都可随时待命。”
对于村里的种粮大户朱大哥来说,这位“智慧管家”的到来,让他感到既新奇又踏实。“以前秋收秋种时,我得天天往地里跑,看成熟度、安排机器。现在好了,村干部手机上一看无人机拍回来的图,就直接告诉我‘老朱,你家南边那块地后天能割了’,又准又省心!”他指着天空笑着说,“晚上它也在飞,闪着灯,个别想烧秸秆的人可不敢有这念头了,对咱们的农户也是件大好事。”
从“人防”到“技防” 驻村工作队牵线搭桥
这一科技试点项目的落地,离不开驻村工作队的积极对接。驻村工作队副队长赵烈冬向记者介绍了初衷:“双门铺村田地面积大,只依靠传统管理方式难以提升效率,尤其是‘三秋’农业生产期间的粮食抢收及秸秆禁烧工作,如果运用科技赋能乡村治理,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经过多方考察,最终与安徽佳讯皖之翼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他们愿意提供这套先进的设备,在我村设立试点,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一机多能显实效 精准管理增效率
双门铺村党总支副书记桑万岭对无人机的应用效果感触颇深。“它的作用太大了,是个‘多面手’。”桑书记掰着手指头数道,“一是禁烧巡查无盲区。热成像摄像头让可能出现的夜间偷烧行为无处遁形,自动报警系统让我们能第一时间处置。二是农情监测更精准。秋收进度、秋种情况,通过高空视角一目了然,便于我们统筹调度农机。三是政策宣传全覆盖。挂载的喇叭声音清晰洪亮,可以循环播放政策,飞行一遍,全村都能听到。以前需要好几个干部忙活一整天的事,现在无人机自动就完成了,极大解放了人力,管理精度和效率得到了提升。”
黄昏时分,分段分次完成全天巡检任务的无人机在夕阳的映照下,精准地自动飞回机巢,缓缓降落,舱门平稳关闭。这个坐落在乡村一角的智能机巢,不仅守护着这片土地的丰收与蓝天,更成为了双门铺村迈向智慧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记者手记:从传统农耕到智慧农业,科技正在改变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智能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更让乡村治理迈上新台阶。这样的科技创新试点,正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实践的生动体现。



责任编辑:赵烈冬 代丽丽 陈宇
皖公网安备 34042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