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萄” “桃”联合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10-10 14:36 信息来源:寿县人民政府 作者:陈颖 浏览次数: 字体【  
 

三关村位于淮南市寿县炎刘镇南部,紧邻蜀山产业园,传统“稻+麦”轮作模式效益低,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守的中老年人和妇女无力管护出现撂荒地。在“万企兴万村”行动的东风下,该村井岗组通过整合土地,将昔日分散经营、效益低迷的纯稻麦种植转化为集种植、分拣、采摘一体的水果园,整合过后,成立了三关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桃园150亩;寿县脆桃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桃园60亩;寿县子沐葡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葡萄园30亩,几家果园联合探索出一条企业赋能、村民参与、利益共享的产业振兴之路。

几家果园前期共投资超150万元完成土壤改良、避雨栽培、果架搭建、防虫网布控等。引入“白凤桃”“大久保桃”“黄金蟠桃”等优质桃品种和“浪漫红颜”“黑皇”等葡萄品种,替换老旧低产果树。注重品牌打造,几家果园均注册了商标,沐琂农业、寿蜀邦原、子沐阳光等,均有统一设计包装,将产品定位从“街边货”升级为“礼品果”。

不仅如此,几家果园还创新构建“银发+宝妈”的用工结构,在每年3-4月疏花疏果、5-9月采摘包装等关键节点,果园面向周边留守人群招聘临时工人,按小时计薪,每小时10-15元。根据果园及周边群众介绍,果园每年雇佣临时工的人工费超35万元,用工数超3000人次。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55%,留守妇女占比35%,在果园农忙时节,小时工月薪可达3500元以上,就业带动效应显著增强。

为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果园积极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路径。推行采摘游,依托果园打造“亲子采摘园”等线下融合经济;推进深加工,开发黄桃罐头、葡萄汁等产品,延伸产业链;推动新零售模式, 筹备搭建线上渠道,通过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方式,将产品销往全国。

土地产值有提升,土地产值翻倍变化。在几家果园发展起来之前,小农户依靠种植水稻和小麦,亩产值纯收入不足1000元。现在通过整合果园以及深加工运营,亩产收益可达6000-7000元。 几家水果种植园均已成功注册商标,凭借过硬的品质和良好的口碑,现在不仅在本地市场供不应求,成为“盒马鲜生”商超订单企业,销往浙江、江苏等各个高端水果卖场,成为当地知名的农产品。

三关村井岗组的实践,为“万企兴万村”行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银发+宝妈”激活农村剩余劳力,破解留守人群就业难题;以果园为基础深化发展,实现产业链就地延伸,价值收益留在当地;以“品牌溯源”打通高端市场,为传统水果插上数字化翅膀;这种“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避免了同质化竞争,让乡村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为其他地区提供了“不搞大拆大建,盘活现有资源”的借鉴。

在未来,炎刘镇三关村将继续深化与各类企业的合作,计划扩大果园种植规模,建设线上推广平台,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让“小果园”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大引擎”。

初审:丁月阳  责编:赵鸿冰   终审:陈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