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灌溉 “润” 出豆田新图景
2024年以来,安徽省寿县聚焦夏大豆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率低、产量低而不稳等痛点问题,在双桥镇、涧沟镇、寿西湖农场组织实施 5 万亩大豆单产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推广智慧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借助科学的设备布局与智能化的管理系统,让大豆种植从 “经验种” 迈向 “科技种”,为秋粮稳产增收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双桥镇长势良好的大豆种植区
在双桥镇广袤的田野上,夏大豆正值花期,长势喜人的豆株随风摇曳,形成一片翠绿的波浪。随着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运作的轰鸣,立杆式喷头均匀喷洒出带着养分的水雾。这套智能系统带来的便利,让常年在田间忙碌的种粮大户潘殿成省了不少心 —— 他只需打开手机应用,就能轻松完成灌溉施肥的全流程操作。
正在运行的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
“以前夏季给豆田施肥靠农用无人机,肥料总喷不均匀;补水更是看天吃饭,全靠下雨,遇到干旱天就只能干着急。” 潘殿成告诉记者,“现在有了这套智能系统,打开手机 APP 就能清晰看到农作物缺什么养分、缺多少水,直接在手机上操作就能完成补水补肥,还能灵活调整肥料配方,不仅省了成本、省了人力,管理起来也又省心又高效。”
种田大户潘殿成正在观察豆田情况
过去,大豆补水施肥一直是困扰农户的难题。传统渠灌和无人机施肥不仅容易造成土壤板结,进而引发病虫害,还会导致肥料和水资源浪费。而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通过管道给水加压技术,实现了水肥充分融合后的精准喷施,从根源上破解了这些问题。数据显示,该系统相比传统灌溉方式可节水 30%~50%,肥料利用率提升 30%~60%,以往需要大量人工搬运废料和农机设备的农田,如今 1~2 人就能轻松管控 1000~2000 亩地。
“和传统渠灌方式比起来,它省水节肥,操作还特别便捷,农户在手机上就能完成。”安徽万朗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李刚伟谈起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来是自豪感满满。“它还能从根源上减少过去因施肥过量、补水不足等导致的土壤板结、作物烧根等情况,对秋粮丰收、守护粮食安全也能实实在在出份力。”
正在运转的智慧农业监测站
精准调配水肥配比、科学把控灌溉节奏,作为一套高效协同的农业管理生态体系,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的重要价值更深刻地体现在对大豆全生育期的科学管控上。如今,随着大豆单产提升工程的深入推进,智慧灌溉的科技春风已全面吹向寿县的田间地头,助推农业加速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型,为筑牢粮食安全屏障、促进持续降本增收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李金宝表示,智慧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的推广,将传统大豆种植常见的一次性施肥方式转变为全生育期用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补水追肥,既提升了种植安全性,也更符合大豆生长规律。“缓解了夏大豆生产期内阶段性干旱、高温等危害,有效提升了大豆生产防灾减灾能力,实现了项目区大豆生产节水节肥增产的目的。”
来源:寿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孙晓敏 朱江辉 汪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