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贤镇“党建+”模式激活人居环境整治内生动力
清晨的隐贤老街,身着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正忙着清扫青石板路上的落叶,一旁的村民见状,也拿起扫帚加入进来。“党员带头干,咱看着也起劲!”这样的场景,如今在隐贤镇的街巷村落已成常态。近年来,该镇以“党建+”为抓手,让红色力量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的“主引擎”,千年古镇悄然换上新颜。
组织引领聚合力。镇牵头建起“镇带村、村联组、组包户”的联动网络,党员干部分片包联,把整治责任扛在肩上。老街曾是“老大难”,乱堆的杂物、斑驳的墙面影响村容。党员们逐户走访动员,商户主动清理门前杂物,居民合力修补破损台阶,曾经杂乱的街巷渐渐显露出青砖黛瓦的古韵。村里的老党员们还自发组成巡查队,每天在村里转一转,发现问题及时劝导,成了环境整治的“活哨卡”。
党群同心破难题。党员们不搞“独角戏”,而是用行动带动群众。拆除占道的旧棚子、清理淤塞的沟渠时,党员先拆自家的、先清门前的,村民看在眼里,也主动跟着干。村民组还搞起“清洁家园”评比,谁家院子收拾得干净、门前保持得整洁,就挂上小红旗,大伙的积极性更高了。在董子文化广场改造中,党员们挨家挨户听意见,既保住了老槐树、古石碑这些“乡愁符号”,又添了石凳、步道,成了村民纳凉聊天的好去处。
长效管护固成果。为了让好环境“住”下来,党员们牵头定下规矩:保洁队伍定期清扫,村民自家门前“三包”,每月开评议会晒成效。遇上节庆活动,党员志愿者还会带着大家给街道挂灯笼、摆花盆,让古镇既干净又有烟火气。如今走在隐贤镇,青砖灰瓦的老屋错落有致,房前屋后花草点缀,傍晚的路灯亮起时,村民们在整洁的广场上散步聊天,一派舒心景象。
党建引领聚民心,环境整治惠民生。隐贤镇用红色初心点亮绿色家园,让千年古镇在整洁雅致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初审:丁月阳 责编:赵鸿冰 终审:陈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