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偶得 风味独特的豆腐文化

发布时间:2023-09-05 10:33 信息来源:寿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赵鸿冰 浏览次数: 字体【  
 

被人们誉为“营养珍品”的豆腐就诞生在寿县八公山境内。据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

相传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都寿春,他喜爱神仙黄白之术,与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伍被、毛被、晋昌八公在北山论道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结果不经意间发明了豆腐。汉乐府诗中写道:“淮南王,自言尊,百尺高楼与天连,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银绠汲寒浆。”寒浆即豆浆。八公山豆腐之所以遐迩闻名,源自当地有益于人体健康、矿物质丰富的珍珠泉、玛瑙泉水以及当地优质的大豆。八公山豆腐烧汤堪称“三绝”:热汤上盆,豆腐块漂浮汤上,称为“漂汤”;做出的豆腐呈乳白色,又称“奶汤”;豆腐汤如鱼汁,故称“鲜汤”。

唐朝时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将豆腐之法传到日本,被称为“唐传豆腐淮南堂制”,以示正宗。南宋理学家朱熹在《豆腐诗》中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指出了种豆的不易和制豆腐的相对轻松而获利。元代诗人张劭的《豆腐诗》对于豆腐的制作和描写,读起来更是琅琅上口:“漉珠磨雪湿霏霏,炼作琼浆起素衣。出匣宁愁方璧碎,忧羹常见白云飞……”

明代景泰年间十才子之一海宁人苏平在《八公山豆腐》一诗中云: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白淋汤中滚雪花。瓦罐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个中滋味谁知得,多在僧家与道家。

诗词歌赋还有大量歌咏豆腐的篇章,或以物抒情,或借物咏史,不一而足,值得细细品味。而民间关于豆腐的歇后语、俚语也是豆腐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比喻做人清白。豆腐掉进青灰里——打不得,拍不得,道出了对某些人和事的无奈。看别人吃豆腐,自己牙快,是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鸡刨豆腐,喻办事马虎。刀子嘴,豆腐心,喻心地善良,心直口快。白菜豆腐保平安,是一种随遇而安,恬淡闲适生活的写照……

如今,豆腐文化已成为寿县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