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3-09-05 10:25 信息来源:寿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凤鑫 浏览次数: 字体【  
 

公元前164年,刘安登上淮南国君王的宝座。他才思敏捷、好读书、善文辞、乐鼓琴,慰百姓,流誉天下。他博雅好古,求贤若渴,曾招致方术之才数千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苏非、田由、晋昌、左吴、李尚、雷被、毛被和伍被八人,号称“八公”。刘安与八公相伴,登山造炉,炼丹求寿。他们取船官湖、东台湖里生长的优质大豆,用“珍珠”“大泉”“玛瑙”三泉清冽之水磨制豆汁,又以豆汁培育丹苗。一次,丹炉倾倒,丹汁与八公山上的石膏石相溶,变成一片芳香诱人、白白嫩嫩的固体物质。当时,刘府一位名叫李迈的门客,把它拿回家后用釜煮食,顿感美味可口,便把它献给淮南王刘安,刘安品尝后,赞其为美味佳肴,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豆釜”,意思是放在釜里面煮食的美味。从此,人类第一块豆腐在寿春的八公山上诞生了。

豆釜美味从王宫传到民间。在八公山下有一个大泉村,村里有一个小伙叫狗蛋,他家境贫寒,自幼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在船官湖边以种大豆和山芋为生,他听说大豆可以制作豆腐,于是他就开始学做豆腐。从失败到成功,他逐步掌握了豆腐的制作程序:选豆、浸泡、磨浆、挤浆、煮浆、杀沫、点膏、蹲脑、压单等工序。豆腐制作好后,他每天清晨挑着豆腐走进寿春古城,沿街叫卖。邻居枣花姑娘看他辛苦就主动到他家帮忙,日久天长,两人结下了百年之合。年复一年,枣花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豆腐西施”。后来,大泉村家家户户都做豆腐,便形成了“中国豆腐村”。

豆腐,又叫“豆釜”“黎祁”“菽乳”等,至五代时始称“豆腐”。唐朝鉴真东渡时,将豆腐制法传到日本,至今尚有“唐传豆腐淮南堂制”的商标。豆腐于19世纪初传至欧洲、非洲和北美洲,至今已成为世界性的美食。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寿县人民用智慧将八公山豆腐制作成数百种豆腐菜肴,并作为贡品,献给大宋皇帝赵匡胤、明代皇帝朱元璋,清代皇帝乾隆品尝。著名的“寿州豆腐宴”一百多种风味的豆腐菜,冷盘、火锅、蒸、烩、炸、炖、煮、拌等,仿荤素菜肴应有尽有,红、黄、白、绿果蔬点缀,五颜六色,花团锦簇,使人垂涎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