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做好“旅游+”文章 掀起假日文旅热潮

发布时间:2024-05-11 15:19 信息来源:寿县人民政府 作者:鲍广东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年以来,特别是春节、清明节、“五一”等传统节日期间,寿县开展了以“我们的节日·欢欢喜喜过大年”“寿州古城·八公山民俗文化节”“寿州古城‘五一’旅游季”等为主题的系列节庆活动,寿州古城继春节火爆出圈后热度不减,宣传视频先后两次登录央视《新闻联播》,千人豆腐宴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近两个月,仅抖音短视频就有涉及寿县新增作品5300多部,总播放量达1.4亿次。

“旅游+”项目,“引客”来寿

精准包保聚合力。聚焦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县和高品质旅游强县,成立寿州古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指挥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指挥长,下设11个工作组,强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全县25个乡镇、78家县直和企事业单位、1601名干部,对1648家经营门店进行网格化包保,重点开展规划建设、环境整治、风貌提升等创建工作,做到干净、整洁、安全、有秩序。将文旅发展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督查范围,坚持每周日召开重点项目调度会,专题调度文旅发展工作,现场解决规划、资金、土地等实际问题,有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精细规划提效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事业发展,将打造全国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纳入“十四五”规划,把古城文旅发展作为“三个重大”事项纳入“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先后邀请清华同衡设计院、北京土人设计院等国内知名专业团队参与规划编制,编制了《寿州古城5A级旅游景区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寿县历史城区保护和复兴项目规划》《寿春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等18项涉文旅规划,以高水平规划引领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精心实施增活力。2022年以来,累计投入15亿元以上,实施环城河生态绿廊水环境整治、古城区彩钢瓦整治等景观风貌升级类项目21个,实施古城墙养护、宾阳排涝泵站建设等基础设施提升类项目31个,实施护城河水上游乐、时公祠复建等旅游发展类项目37个,实施寿蔡路改造提升、宾阳门通行提升等交通提升类项目10个,实施旅游公厕修建、交通标识标牌完善等旅游配套设施类项目17个,古城环境面貌明显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全面提升。

“旅游+”宣传,“聚客”游寿

打好文化牌。围绕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打造“旅游+文化”,开展建设一座书院、撰写一套图书、拍摄一部纪录片、编演一台大戏、唱响一首歌、活化一座古城等系列活动。成立县文学艺术院(循理书院),成功创建中国“文学之乡”,2023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学作品近300篇,发表书法、美术、摄影等艺术类作品360篇。推出《我在寿县等你》《寿县一眼便是千年》等融媒精品,纪录片《惊涛》获安徽广播电视新闻纪录片特等奖,大型纪录片《寿春城》拍摄正在快速推进,组织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抬阁肘阁》《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寿州锣鼓》《寿州大鼓》等进景区,文化旅游市场活力充分激发。打好活动牌。今年以来,秉持“办活动、抓项目、重宣传、强服务”工作思路,先后策划举办城门挂春联、古城光影秀、新年迎春礼(入城礼)、民俗文化节、新春灯会、书画展览、国风市集、花车巡游、进口商品直供购物节、古城交响音乐晚会、护城河水上对歌秀、无人机表演、直升机空中游览、寿州锣鼓争霸赛等各类大型文旅活动近200场次。依托报恩寺“三步两桥”街区,聚焦非遗文化,推出民俗文化汇演、非遗教坊、成语博物馆等内容,将寿县独有的豆腐文化、成语文化、剪纸文化等融入到旅游体验中。依托古城墙和四条大街独特场景,策划南门“迎春礼”、东门“入城礼”,举办新春灯会、舞狮巡游采青、非遗打铁花等特色活动,让群众和游客体验别样的寿县文化。打好特色牌。突出全国“含金量”最高、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全省唯一县级国家一级馆(中国博协已公示)等资源,擦亮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窗口单位名片,组织开展寿州非遗走进博物馆、楚博游园会寻龙记等活动90余场次。抓住“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一号墓”阶段性发掘成果发布契机,将馆藏涉楚文物特展与武王墩部分出土文物特展进行互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今年以来,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先后接待服务游客33万余人次,位居全省前列。打好宣传牌。持续强化文旅发展线上宣传,推出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鲜活、形式鲜亮的新闻报道和节庆宣传活动。提前发布《寿县推出春节文化惠民活动》《寿县:感悟文化魅力 增强文化自信》《寿县:欢乐祥和庆新春“古城迎春年味浓”》《寿州古城五一旅游季活动来了》《五一旅游季 寿县来探秘》《放飞五月 相约寿州》等一系列短视频,引起转发热潮,将文旅市场提前炒热。今年以来,先后在主流媒体和头部新媒体发布文旅短视频60余个、推送图文资讯和专题报道200余条,多场重大文旅活动均现场直播,信号推流至安徽日报、安徽文旅等省级以上媒体,极大提高了寿州古城的知名度美誉度。

“旅游+”服务,“留客”宿寿

完善基础设施。每年列入财政专项资金5000万元、整合涉文旅资金2亿元,用于寿州古城保护,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系统规划设计景区内部标识导览系统,完善和升级改造古城旅游景区内外交通、游客服务、停车服务、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先后完成仓巷、郝家巷、老城关法庭巷、乌家巷等86条背街小巷和观苑、寿春园等27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对古城内14棵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保护。在古城区设置12处停车场地,累计新增停车泊位超2000个。新增9处高清视频监控,古城区乱停乱放、交通拥堵等现象全面改观。全面开展禁燃禁放及禁止散养犬类工作,实现了“零燃放”“零散养”的管理目标。培养专业导游及讲解员25名,聘用文化协管员283名、文物保护员25名,充实文旅队伍力量。成立寿州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古城游客集散中心投入运营,3个城门楼免费对外开放,8辆观光车投放运营。推出智慧旅游。点击“智游寿州古城”微信公众号,屏幕下方清晰显示云游寿州、票务预订、智慧停车三大版块。每个版块均设置具体“智慧”服务内容,让游客一目了然,以更精准服务、更有趣项目,带给广大游客更舒适体验。今年以来,聚焦文化旅游资源,推出“智游寿州古城”,设置精选路线、酒店咨询、攻略游记、导览导航等功能,为游客提供“游前、游中、游后”全方位服务。从旅游规划、景区管理到游客服务,科技应用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的新动力。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更加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制定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策略,智能导览、语音交互等功能,提升了游客旅游体验,也提高了全县文旅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打造民宿集群。启动了古城及周边区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方案编制工作,实施环古城墙、东西、南北两条大街和重点片区美化亮化工作,切实提升游客观光体验。制定出台《促进寿县旅游民宿业规范发展管理办法》《关于寿县旅游民宿规范发展扶持奖补办法》等政策文件,古城内八公居、楚韵等7家民宿开业运营、生意兴隆,19家主题民宿正在设计建设,全县获评首批安徽省“皖美金牌民宿”1家、“皖美银牌民宿”2家,有力带动全县旅游业态高质量发展。春节和“五一”等节假日,新老城区宾馆、民宿天天爆满,甚至“一房难求”。

初审:王夏    责编:赵鸿冰   终审:陈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