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堰口镇2025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计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堰口镇跨越赶超的奋进之年。我们将按照中央及省市县委工作部署,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谱写堰口镇发展新篇章。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持续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认真开展“双招双引”活动,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紧盯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营造最优的投资发展环境,深入挖掘本地企业及在外成功人士资源,引导当地龙头企业吸引配套企业落地。加快推进精诚、金色田园等一批传统企业改造提升。
持续做好项目谋划和争取,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大规模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专项全力谋划项目,盘活马岭小学、高王小学等闲置土地处置,积极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加快在库项目孝为先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养老院建设。配合县有关部门做好殡仪馆建设。
持续加大联系包保机制落实力度,确保包保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走访到位、服务到位、帮扶到位;多渠道开展政策宣讲,帮助企业了解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及时有效享受政策红利;常态化开展创优营商环境相关工作,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积极营造重商安商亲商暖商护商的良好环境。
(二)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抓手,做好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加快剩余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同时加大资金拨付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机制,加强项目后期管护与收益分配监管,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收益惠及更多群众。
加强防贫保险政策宣传与理赔服务,提高群众知晓率与满意度,确保防贫保险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发挥更大作用。
持续跟踪脱贫(监测)户收入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优化增收方案,确保收入稳定增长。
继续做好问题整改工作,建立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同时,加强系统数据管理,提升数据质量与应用水平。
持续关注脱贫高龄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生活状况,完善帮扶计划与服务措施,确保他们安享晚年。
继续做好雨露计划、送教上门及教育资助等工作,加强政策宣传与落实力度,确保更多贫困家庭子女受益。
探索光伏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模式,提高光伏电站发电效率与收益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动力。
深化与帮扶单位的合作与交流,争取更多资金与项目支持,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取得更大成效。
(三)以粮食安全为抓手,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严禁耕地撂荒。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3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1.7万吨以上。
全面扎实推进“两强一增”16项行动,确保实现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年度目标任务,全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做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围绕我镇优势和特色产业,形成和推介一批重大绿色食品项目。积极走出去招商,力争引进和建设2个投资大、牵动性强的绿色食品产业项目。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工程,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抓好龙头企业、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完成稻渔综合示范区申报工作。
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加强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推进农业科技服务。常态化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四)以环境整治为抓手,打造宜居宜业家园。
要紧盯重点,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开展以“一点三线”为主要内容的“六清”整治活动,逐步健全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推动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提升。要多措并举,全面发动群众,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要强化督查考核。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常态化督查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反馈,限期整改完毕。
要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实行全时段秸秆禁烧,确保全年零火点。持续开展水污染防治,完成堰口水环境改善提升试点,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环保监督长制,扎实做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提升;加大瓦埠湖取水口饮用水水源保护,保证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全面落实节能减排工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
加快推进居民迁建拆迁复垦工作,持续推动精品示范村魏岗村、省级美丽乡村寿丰中心村、楼套中心村建设。
(五)以保障民生福祉为抓手,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继续落实各类扶助、救助、奖补类兑现以及建设性项目实施等工作,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难题;重点抓好群众关注的道路、电力、农村环境整治、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
加快推进行蓄洪区居民迁建拆迁复垦工作。做好与县自规局等相关部门对接验收。严格对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办法,申请县级验收,并做好验收问题整改工作,积极做好迎接市级验收准备工作。
增强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加大企业安全生产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检查力度;严格执行信访工作责任制和社会治安“三级联防”工作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围绕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安排,统筹做好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宣传思想、拥军优属、老年关工、民族宗教、环保节能、财政税收、耕地保护、档案管理以及教育、卫生、金融、粮食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