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局关于2021年县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项目指标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2017年寿县县委、县政府决定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即PPP模式),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由县城管局为项目实施机构,代表县政府签订《寿县县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项目(PPP项目)项目合同》,按照合同约定进行监管。寿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PPP项目,中标价为15.8501亿元,2018年3月15日淮南市中六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场作业,服务期限为16年,其中建设期一年,采取边建设边运营的方式,高标准推进,掀起了寿县农村环境整治的新篇章。现就该项目指标绩效评价自评报告如下:
一、立项依据
2011年4月国务院批转了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9号),《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完善收运网络,选择适用技术,加快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015年3月18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及安徽省农业委员会联合发文《安徽省农村生活垃圾3年治理行动方案》、《安徽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标准(试行)》和《安徽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办法(试行)》,为进一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决定在全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3年治理专项行动,力争到2017年底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理。
2017年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26号)正式发布,主要目标,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2017年5月26日,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会在合肥召开,会议要求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打造绿色江淮美好家园。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农村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比例力争达到8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农膜回收率达到80%,农村地区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处置率达到95%。所有乡镇政府驻地和美丽乡村中心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完成自然村240万常住农户卫生厕所改造,有效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宜居环境。
二、执行条件
随着寿县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急剧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的产量与日俱增,居民的环保意识越来越高,对垃圾收运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改善环境卫生状况,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新建与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相配套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系统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一)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
该项目依据《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大纲》和《安徽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遵循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原则,参照沿海发达地区成功经验作法,在寿县境内合理布置生活垃圾收运设施,构建寿县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网络化体系。
近年来,由于集镇化快速发展,生活垃圾激增,垃圾处理能力相对不足,一些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境。同时,部分处理设施建设水平和运行质量不高,配套设施不齐全,存在污染隐患,影响集镇环境和社会稳定。因此,寿县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是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同时也是提高城乡环卫水平、改善城乡环境所需要的。
(二)是完善寿县城乡环卫设施体系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寿县环卫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总体来说与寿县快速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乡镇建成区的不断扩大,已纳入镇区建设管理范围地区的压缩式转运站等基本配套设施未运行。因此,为了尽快适应城市发展,有必要建设完善的环卫设施体系。
(三)是寿县景观、生态及河湖环境保护和环境质量提升的需要
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处理,严重威胁着寿县的生态环境。加快寿县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的实施,提高垃圾的收集、处理能力,对生活垃圾进行清运、处理,可大大降低垃圾对河流、水系污染的风险,改善寿县景观环境,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因此本项目实施迫在眉睫。
实施寿县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将会极大的改善寿县环境面貌,提升城市品位,从而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商前来投资,带动寿县社会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为了寿县的环境和居民的健康,为了解决寿县环卫基础设施条件差的状况,迫切需要尽快实施本工程,新建及改建垃圾转运站,新建环卫基地,购置环卫设备等,提高寿县的环卫基础设施硬件水平,完善各乡镇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系统。
三、预期绩效
(一)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1.项目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投入收集车、压缩车、转运车、勾臂车近百辆,采取收集车、压缩车、压缩箱体与垂直站相配合、互补充的方式,提高了农村生活垃圾的清理和转运效率。截至目前共投入各种环卫作业车辆195台车辆,保洁人员2872人,电动车2476余辆,垃圾桶65389只。新建安丰、炎刘2座中型站,改造垃圾转运站8座,新建垃圾收集点556个。
2.村庄环卫保洁全覆盖。全县25个乡镇环卫作业实行网格化管理,270个行政村已划分为若干单元责任区,统筹考虑了网格内保洁员、驾驶员的工作强度,保证所有网格作业水平的统一,实现网格内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3.寿县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以农户将生活垃圾投放指定垃圾桶,项目公司用三吨收集车收集运输至中转站压缩后再用8吨或者15吨运输车运转到焚烧发电厂处理的模式。
目前,我县已建立起“统一清扫、统一收集、统一运输、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全覆盖治理体系。实现了全县域日日垃圾全清扫,村村都有保洁员,解决了“垃圾围镇、垃圾围村、垃圾围田”的尴尬状况,显著改善了农村地区生态环境面貌。
(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按照“户集中、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思路和要求,由PPP项目公司转运至垃圾焚烧发电厂集中处理,全县农村生活垃圾统一治理模式已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各乡镇已逐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全县基本上确定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四分法: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县城管局要求项目公司制定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试点乡镇陶店乡垃圾分类设施垃圾桶、转运车辆已到位,分类收集、运输体系已正常运转。
寿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2017年8月13日首次并网发电成功,现已运营三年多时间,2017年共接收县内生活垃圾约5.4万吨,2018年共接收县内生活垃圾约14.5万吨,2019年共接收县内生活垃圾约16.1万吨,2020年接收县内生活垃圾16.7万吨,累计发电约1.7亿度。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真正实现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四、经费预算
根据寿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将寿县县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PPP)项目政府采购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的决议》(寿人常〔2017〕33号)文件要求,预计2022年项目总投入9099.01万元。其中:年运维绩效服务费8607.01万元,考核乡镇奖补经费192万元,项目建设内容第三方验收经费100万元,项目第三方中期评估100万元,项目第三方监管考核经费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