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扶贫工作队驻村帮扶工作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5-25 16:46信息来源:寿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根据工作部署安排,县城管局驻寿春镇陡涧村扶贫工作队按照“脱贫攻坚”的要求,深入了解陡涧村的基本情况,摸清该村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探索促进陡涧村在2020年脱贫收之年,促进脱贫的途径、方式、办法和工作思路,确保在脱贫攻坚部署的时间节点稳定脱贫。驻村工作队以“一抓双促大走访”活动为契机和村两委班子一起,深入38个村民小组进行了调研,并多次以座谈会、村民小组会的形式与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贫困户、边缘户、一般农户进行沟通,广泛听取和认真讨论了他们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意见和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 陡涧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陡涧村位于寿六路东侧,距离镇政府10公里,濒临瓦埠湖,地势低洼,易涝易旱。全村辖38个村民组,户籍人口5756人,2012户(其中贫困户179户,贫困人口419人,其中:五保贫困户25户,31人、低保特困供养户1户2人、低保贫困户62146人、一般贫困户91户,240因病致贫81户,204人、因残致贫48125人、因学致贫1户4人、因缺劳力致贫2939人、其它原因致贫2047人。经精准扶:2014年脱贫19户,52; 2015年脱贫45户,99; 2016年脱贫61户,169人,并于当年成功实现贫困村出; 2017年脱贫33户,55; 2018年脱贫13户,26人;2019年脱贫7户,14人。到目前为止全村仅存2户贫困户,6位贫困人未脱贫),耕地面积10582.87亩,其中低洼湾地近2000亩,不适耕种,自然条件较差,造成传统种植业发展的基础薄、收入低。

(一) 村级组织建设情况

现村两委干部9(其中选派第一书记1名),总支下辖三个支部,共有党员124,一支部党员45名、二支部党员47名、三支部党员32人,其中男党员108人、女党员16人、流动党员27人,少数民族党员1人,大专以上党员15人,60周岁以上党员64名2019年维修、改建后,村拥有一处面积110平方米的党员活动室,4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娱乐活动中心。

(二) 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1.扎实有效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1)精准帮扶:以县城管局、寿春镇镇政府、九龙小学、城南供电所、新建小学5家单位为主体的帮扶队伍共计61人,帮全村179户贫困户,419位贫困人口。定期走访(最低保持每月走访1次)贫困户了解生活现状、致贫原因、个户特色、精准帮扶。
    (2)精准施策: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结合村情、户情,因户施策。在健康扶贫、雨露计划、特困供养、低保政策的基础上,重点推行产业发展、产业带动、金融扶贫、光伏电站等措施,以培养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最终达到脱贫。

(3)帮扶成效:通过扶贫帮扶,切实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用水安全”的问题,做到了所有贫困户都“不愁吃、不愁穿”,住房、医疗、教育有保障,吃上了“安全放心水”。

2016年度贫困户产业自身发展方面,全村4户获取每户6000元的上级扶贫产业补助款,合计24000元;产业带动方面,陡涧村与古城村统筹选派资金建设了古城汽车城销售市场,带动贫困户发展42户,每户获取带动分红2000元,合计84000元;光伏产业发展方面有13户贫困户得到扶贫政策帮扶建设了3000W的户级光伏电站,每户每年可获得3000元左右的不等收入;
    2017年度:贫困户产业自身发展方面有10户获取每户6000元的上级扶贫产业补助款,合计6万元产业带动方面,古城汽车城二期工程,带动贫困户发展20户,每户2000元,合计4万元;柳编生产加工基地带动36户,每户获取600元带动分红;九里连水产养殖合作社带动16户,每户获取2000元带动分红;永富农业种植合作社带动贫困户25户,分红每户2000元带动资金,合计5万元翔宁公司承建的陡涧水利灌溉站,总投资70万元,带动4户贫困户,每户获得1000元的务工收入:光伏产业发展方面有10户贫困户得到扶贫政策帮扶建设了3000W的户级光伏电站,每户每年可获得3000元左右的不等收入;
     2018年:全村所有贫困户享受了安全饮用水(自来水)保障、农业生产免费用水、政府代缴新农合费用、家庭医生约服务、20户农户(共中12户贫困)受了住建门房建策危房改造、34户贫困户得到了自身产业发展帮扶、147户贫困户得到了村圾光伙电站产业200元帮扶27户贫困获得金融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共计135万元用于脱贫发20名贫困户得到技能培训帮扶,助自身产业发展、5名贫困户获得中六投垃圾捡拾务工岗位

2019年度:全村所有贫困户,贫困人口享受到家庭医生免费测血粮、量血压等健康服务、145户贫困户得到了村圾光伙电站产业620(380+240)元帮扶54户贫困户获得九龙汽车城产业带动400元帮扶;产业发展方面,第一,40户贫困家庭,108位贫困人口获得贫困户产业自身发展扶贫补助资金,共计86740元;第二9户贫困户获得永富农业种植合作社每户600元的产业带动;第三, 12户贫困户享受十一村联建第四期扶贫基地每户670元的产业带动; 

 2020年度:全村所有贫困户,贫困人口享受到家庭医生免费测血粮、量血压等健康服务、33名贫困户获得村内光伏收益承担的公益岗位,合计收入19800元,并有21户贫困户获得贫困户产业自身发展扶贫补助资金,共计52680元。 

(三) 经济状况

主要经济来源依靠传统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传统种植业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小麦,由于耕作人工与成本较高,刨去成本,每年两季作物,每亩地可以取得1000元左右收入。其它经济作物有79亩中药村金银花、蔬菜大棚15亩、草莓大棚4亩;其它还有零星渔业养殖40亩,散户家禽养殖30余户,由于不上规模,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收入较低且具有不稳定性。

村集体经济以“扶贫产业基地”、渔塘承包、光伏发电为三大主体:第一,2016年陡涧村与古城村统筹选派资金建了古城汽车城销售市场,并于当年收取分红7.2万元,之后几年里又陆续建设了三期,共计四期扶贫产业基地,每年可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10000万元左右;第二,陡涧村将荒塘进行有效整合,以每年6000元的租金承包出去2处,集体经济创收1.2万元;将高庄几亩预留地承包给农户,每年收取租金2000;与陶祝林签订合同将丁家冲鱼塘承包出去(承包期5年),每年分成2000;第三,利用扶贫资金、搭载扶贫东风,在村部西侧建成两座村级光伏电站,一座60KW每年可为我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6万余元;一座20KW的村级光伏电站,每年可为我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左右。这都进一步保障了陡涧村在脱贫攻坚战中兜底帮扶能力,促进了脱贫攻坚的顺利进行,但整体集体经济收入还是很低,2019年才221956.69元,仍属于低收入村级经济。

(四)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一直以来,陡涧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村组之间没有水泥路,有的甚至连石砂路都没有,严重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出行、多年的农业生产用水渠也不能得到应有的清淤,这都严重制约着陡涧村的发展。为此近几来,驻陡涧村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借国家扶贫东风,着重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2016年度,建成了总投资30万元1300M的“王岗、候圩、高塘”村民组水泥路和部门前200平方的村民健身文化广场

2017年度,建成了总投资95万元,全长2200米的“邓圩、相圩、崔圩”水泥路(500米),“侯圩、松林、店北”水泥路(1700米)和总投资29万元的扶贫基地;

2018年度,建成了总投资45万元1000米长的“周圩、李圩、崔圩”村民组水泥路,和在全村范围内道路旁又追加建设了350盏太阳能,及投入28万元的古城汽车城三期贫基地和投入19万元的九龙汽车城配套工程建设和总投入70万元的陡涧村灌溉站,方便了群众生产用水,保障了脱贫发展;

2019年度,结合扶贫政策及我村实际,争取并建成基础设施项目有:“朱圩、岗东、岗西、王岗、大圩”村组路,共计1000余米,方便了5个村民组,约300户,1500名群众的生产、生活出行;在全村范围内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亮点”5个,分别在候圩、崔四、朱东、朱西、周圩进行了村组内道路硬化、分户式庭院栅栏设立,并安装了路灯;

2020年度,结合上级扶贫政策、资金,陡涧村对吴圩村民组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亮点”打造,对夏寨村民组投资10万元修建了全长170米的村组路;在全村范围内对农业生产用水主、支渠进行了渠底清淤、坡面硬化,方便了全村乃至临村农业生产用水,提高了村民的生产效率,生活品质。

(五) 住房状况

     全村范围内的群众的住房情况良好,多数群众通过自身劳动发展种养殖业或外出务工改建了住房;部分困难群众也都通过近几年的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获得了政府帮扶,危房改造,住上了新房,拥有了安全住房。

(六) 公共服务设施情况

1. 医疗卫生状况

第一,村卫生室建设在村部的东侧,一栋小楼,一个小院,下三上一四间房屋,面积共计78平方米,分别是诊疗室、观察室、药房、资料值班室,服务着全村2012户,5756人;

第二,全村身有疾患者较多,单贫困户中就有81户204人因病致贫,48125人因残致贫,并慢性病患者较多,病种多为高血压、心脏病、腰椎尖盘突出、腰肌劳损等,残疾多为肢体残疾、精神疾患、智力障碍等;

第三,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在村两委干部与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大力宣传下,一般户由自己出资,贫困户由政府代缴新农合费用,在全村范围内达到了参保全覆盖。

2.安全监控情况

为了提高群众生产、生活的安全保障,陡涧村在村内四个主要交通路口安装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分别是刘西小店路口、高庄电站路口、岗西路口、西圩路口,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的安全感。

3.文化场所建设情况

 结合村级组织建设和巡视整改工作的开展,2019年对老的村委会房屋进行了新的维修、改建,把村部东侧的原崔圩小村时的办公室改建成了一个小型的残疾人康复工作站、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并在现有村委会门前建设了一个村民健身文化广场,这一切都大大提高了村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七) 社会治理和乡风民俗情况

     1.社会综合治理情况良好,近年来,全村范围内无一起刑事案件和涉案人员,也没有聚众赌博现象发生。离村部较近的中老年村民会选择到村部门口的健身文化广场娱乐健身,拉家常里短、跳广场舞,年青村民会选择到村部院内的农家书屋、文体活动中心打乒乓球等,偶有村民打麻将或扑克娱乐,但多数村民娱乐以看电视为主。

     2.乡风淳朴,热情好客,敬祖重孝、谢党恩,多数村民家堂屋都会有中堂条幅,毛主席像、习近平主席像,特别是贫困户家中,还会有四块国家扶贫政策宣传牌匾,他们都深深地记着党的恩情。每次去李岗村民组贫困户李纪亮家,他妻子鲍广芬都会说是党和政府救了她,因为体弱多病,经常要去看病,多亏了政府的健康扶贫政策好,让他们免除了看病用钱的后顾之忧,才有得安心的生活。

二.主要认识与结论

(一)濒临瓦埠湖畔,地势低洼,易涝易旱,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多年前,流行的一句话,叫“小雨小涝、大雨大涝、无雨旱灾”,生动地说明陡涧村的村民在自然条件面前的无奈。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之前,淳朴的村民用勤劳双手在低洼的土地上耕作,多数年景眼前的丰收会因灾情,减产甚至绝收。朴实的村民在这块土地上每年重复着勤劳与贫穷。

(二)村域经济传统单一,集体经济规模较小,且都以固定资产收益为主,没有市场自我发展的潜力,造成集体经济难以发展壮大。

(三)部分村民和贫困户自我发展意识不强、思想保守、因循守旧、不愿改变、创新生产、生活方式;部分村民、贫困户年龄较大或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致富路径狭小;

三.驻村帮扶工作初步设想

(一)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创立良好的村民自治模式,留下一个永不出村的工作队;

(二)做好基础设施建设。1.修建高塘村民组路、相圩村民组路;2.在高庄老村部、陡涧老村部周边分别选址建设一个农民群众健身文化广场;3.为每个村民组增配2个大垃圾桶,在合适的地段建设垃圾处理点,搞好环境整治。4.在人群较集中的路段增加配置安全监控,提高群众安全感。5.在进出村的主要路口或人群较多的村民组路旁增设太阳能路灯,方便群众夜间出行。

(三)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加大“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问题的大排查,加大整改力度,对贫困户按照自身情况制定帮扶措施,确保发展,确保脱贫。

(四)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保障脱贫不返贫。结合扶贫政策及村集体经济现状,逐步盘活闲置固定资产,如并村前的小村村部等,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村域经济,增强村室扶贫兜底能力,加大村级的脱贫抗震能力,结合国家政策对脱贫贫困户分三类进行保障“脱贫不返贫”、达到“稳定脱贫”。

(五)引导产业转型,扩大种养殖业的面积和规模,搞好产业发展。1.与陡涧村金银花种植大户鲍士炯沟通,对其种植的金银花进行规模再扩大,面积再增加,形成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更多的贫困户共同脱贫,最好能形成村级的层面的产业;2.朱圩村民组的村民历年来有着种植大葱的习惯,且已取得较好市场声誉,我们设想通过与这些种植大葱的零散户进行联系、沟通,尽量能建设成一个整体的大葱种植团队,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村域经济增收。

(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坚持以产业自身发展为主,资金扶持为辅的做法,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搞好脱贫规划,从发展项目选择、技术服务等方面,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让贫困户逐步形成脱贫产业,最终脱贫;

(七)做好惠农政策、资金的宣传和落实,让每个农户切实感到党的温暖与关心。

(八)整合社会资源、吸收一些社会团体、义工团队、个人参与扶贫工作,增加扶贫力量。(黄宝青)

 

 

 

陡涧村驻村扶贫工作队

2020年5月23日

    正在更新中...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