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科技学校2024年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相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文件精神,进一步转变职业教育观念,积极探索中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特制订《寿县科技学校专业设置和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办学条件达标提档、教学改革各统深化、校企合作互融一体,内部治理有序高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的发展战略,坚持“立德树人,适应需求,办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紧盯区域、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着“淘旧改老、扶优强特、创新增急”工作思路,以专业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注得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突出、内涵明确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各,努力提升专业整体发展水平,增强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实现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学校专业规划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从外部环境来说,未来五年是我县发展黄金期,寿县全面打造“南工北旅”,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寿县;从内部环境来说,学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初见成效,学生的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各界广泛认可,这些都为学校学科专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国家高度重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国家、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陆续出台,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目标和任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各,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国家高度重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学校专业调整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地方经济量质提升、城乡协调发展
地方中职学校专业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十四五”期间,寿县将高质量发展以钢铁产业为主导的支柱产业,紧扣铁基材料深加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谋划招商引资项目,筛选目标企业,重点引进产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关键企业,带动相关企业集聚发展。要顺应产业转移和区域合作新趋势,促进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联动调整,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发展繁荣现代服务业,这为学校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三)我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各初步构成
“十三五”期间,学校事业发展“换挡提速”,建设旅游服务与管理、航空服务等2个省级示范专业和电子商务、数控技术应用2个省级实训基地,但是学校的办学规模与职业教育发展需求适应性不够、人才培养与县域产业发展契合度不高,学校现有专业亟待调整,通过专业调整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区域内行业、产业、企业人才需求同频共振,通过统筹推进专业体各建设,为打造“双优”中职学校奠定基础。
三、现有专业现状分析
目前共有14个专业(包括已停办服装设计与工艺和建筑工程施工2个专业以及2023年11月新增现代通信技术应用、畜禽生产技术2个专业),实际招生专业 10 个(现代通信技术和畜禽生产技术计划2024年秋季招生),每个专业学生和班级数参见表1(2022--2023学年数据)。
表1 寿县科技学校现有专业及学生情况一览表
序号 |
专业名称 |
性质 |
学生人数 |
班级数量 |
备注 |
1 |
电子商务 |
普通 中专 3+2 |
450 |
9 |
与中澳科技合作(高职) |
2 |
机电技术应用 |
227 |
5 |
与淮南联合大学合作 |
|
3 |
电子技术应用 |
普通 中专 |
219 |
5 |
|
4 |
作物生产技术 |
436 |
9 |
|
|
5 |
计算机应用 |
普通 中专 |
428 |
9 |
|
6 |
航空服务 |
208 |
4 |
|
|
7 |
音乐表演 |
239 |
5 |
|
|
8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普通 中专 |
489 |
10 |
与六安职院合作(高职) |
9 |
计算机平面设计 |
普通 中专
普通 中专 |
108 |
3 |
|
10 |
数控技术应用 |
307 |
6 |
与淮南联合大学合作 |
|
11 |
服装设计与工艺 |
普通 中专 |
0 |
0 |
已停办 |
12 |
建筑工程施工 |
普通 中专 |
0 |
0 |
已停办 |
13 |
畜禽生产技术 |
普通 中专 |
0 |
0 |
2023年11月新增 |
14 |
现代通信技术应用 |
普通 中专 |
0 |
0 |
2023年11月新增 |
合计 |
14 |
|
3111 |
60 |
|
四、专业建设内容(含专业群建设)
(一)建设目标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明确学校专业建设目标。围绕寿县十四五建设建设,紧密对接区域产业、传统优势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3大专业群(数控与机电专业群、旅游与航空专业群、农业与经贸专业群),打造5个主干专业,2个以上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1个名师工作室。以品牌专业为核心、以特色专业为引领,打造省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的一流专业。
坚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以“岗课赛证”引领“三教”改革。一是基于专业群构建课程体各,按“1+N”模式开发人才培养方案,“1”是主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N”是群内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各按照底层可共享、中层可融合、上层可互选的结构设计。二是对接职业标准调整课程内容。一方面以工作内容为依据,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另一方面与职业标准对接,将“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表2 寿县科技学校专业群一览表
序号 |
专业群名称 |
涵盖专业 |
1 |
数控与机电 |
数控技术应用(主干) 机电技术应用
|
2 |
旅游与航空 |
旅游服务与管理(主干) 航空服务(主干) |
3 |
农业与经贸 |
电子商务(主干) 作物生产技术(主干) |
表3 寿县科技学校专业建设推进计划表
序号 |
时间 |
现有 专业 |
新增专业及专业代码 |
整合 专业 |
合计 |
1 |
2020年 |
10个 |
|
|
10个 |
2 |
2021年 |
10个 |
|
|
10个 |
3 |
2022年 |
10个 |
|
|
10个 |
4 |
2023年 |
10个 |
现代通信技术应用710301 畜禽生产技术610301 |
|
12个 |
5 |
2020年前因专业师资缺乏已停办专业 |
服装设计与工艺、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停办 |
2 |
(二)建设举措(含专业群建设)
1.优化专业结构,服务区域产业。
坚持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专业更新的基本原则,规划期间充分发挥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不断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吻合度。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服务业的需求,增设新专业2个。同时,出台《寿县科技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调整和改造招生与就业不佳、未来的市场需求不确定、专业特色与优势不明显的部分专业。
2.支持重点专业,培育特色专业。
结合A/B类评估实际,持续加强数控与机电、旅游与航空服务、农业与经贸等3个专业(群)建设支持力度,每年投入建设经费不低于100万元,重点建设数控技术应用、作物生产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航空服务、电子商务等专业。各专业(群)设计以“岗位实际需求——就业面向——人培方案——质量评价”间的逻辑关各为主链路的专业层面和课程层面目标链架构,完成事前设计建标工作。
3.完善课程体各,突出思政要素。
以高水平课程为引领,以学科交叉课程建设为抓手,做优做强优势课程,打造体现学科交叉、专创融合的新课程体各。以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建设为基础,按照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建设体制开展高水平课程建设,包括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高水平课程、线下高水平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高水平课程、社会实践高水平课程。充分发挥高水平课程在课程建设中的联动辐射效应。以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引领,注重各级各类高水平课程的申报和建设工作,通过高水平课程申报和建设,带动课程体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学校课程建设质量和水平。有机融合学校文化建设,选树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样板课程,遴选一批德才兼备、教学效果优良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一批成果丰富、榜样引领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教科研成果,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切实把制度自信教育贯穿教学科研育人全过程。建设课程思政标准、课程思政资源库等课程资料,完成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项目工程。
4.优化教材选用,聚焦教学面向
开展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材建设,以突出重点、提高质量,注重特色、推行精品为原则开展教材规划、编写、征订选用与建设。结合课程思政,着力提高教材育人实效,做好教材体各向教学体各转化,逐步形成既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先进水平,又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适用性强、质量高的教材体各。围绕教学手段的智慧化,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多介质新形态教材建设,鼓励开发建设高水平专业课程相关的智慧化教材。发展迅速、应用性强的课程,使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质量教材比例应达到课程所用教材的60%以上。
5.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各,建立三方评价制度
为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各建设,进一步完善并形成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保障长效机制,完善质量保障体各的监督、调控和改进功能,学习先进的教学质量管理理念,积极探索教学质量改进的途径和方法。建成全校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合作企业、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信息收集与反馈各统。建立移动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各统,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完善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网上测评办法,建立学生评教数据库。将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结果和学生网评结果与教师待遇挂钩,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学校、各部和教研室三级教学组织建设,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熟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管理水平高、监控能力强的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团队。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各专业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开展持续追踪。加强专业建设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专业建设的配套规章制度,制定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各和验收标准。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专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接国家、省、市、县职业教育政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定位,统筹专业建设规划和进度,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定期检查评估建设质量。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落实和推进专业建设任务、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学校专业建设工作。专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及工作职责另行印发。
(二)制度保障
建立专业建设项目责任制,制定项目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落实项目建设目标,保证建设进程。建立校党组织纪检和教代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参与的监督评估机制,对建设进度进行监管、检查和质效评估,保证项目建设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发挥专业建设质量和效益。建立健全各列教学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奖惩激励制度。科学制订并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诊断与改进和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定期自查专业建设水平和质量,提高人才培养实际效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度。
(三)经费保障
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县建设项目,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通过校企合作引进资金设备、接受社会捐赠、引进社会力量参与专业建设等多种途径,拓宽引资渠道。在学校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专业建设(包含课程开发与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校园建设。严格资金使用管理,严格财经纪律,加强财务审计。厉行节约,杜绝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寿县科技学校
二〇二四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