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隐贤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主要内容公示
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本规划层级分为镇域、镇政府驻地两个空间层次。隐贤镇镇域国土空间范围,包括下辖10个行政村,分别为:隐贤村、太平村、牌坊村、包公村、姚祠村、大树村、郝岗村、青龙村、许圩村、姚集村村,镇域总面积96.91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主要位于隐贤村,规划范围包含镇政府驻地集中建设区及周边协调范围。
2、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基期年为2021年,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二、发展定位与目标
1、发展定位
按照“生态立镇、工业强镇、农业稳镇、旅游活镇、开放兴镇”总体思路,围绕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双轮驱动,做大做强“蔬菜小镇”,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千年古镇,将隐贤镇定位为:
皖中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淮南市高质量蔬菜小镇
寿县和美宜居示范镇
2、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
根据上位规划的要求,结合隐贤镇发展阶段,制定在空间底线与安全、空间结构与安全、空间品质与特色等三个方面的量化指标,分为约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和建议性指标三类。
严格落实上位规划下达的规划约束性指标,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统筹落实三条控制线,确保三条控制线不交又不重叠不冲突。至2035年,镇域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8.91万亩;镇域范围内无生态保护红线任务;结合镇政府驻地建设现状落实76.76公顷城镇开发边界。
三、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规划形成“一带、三轴、四区、多点”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一带”为淠河生态景观带;“三轴”分别为S242沿线联动发展轴、S324沿线联动发展轴和茶隐路沿线发展轴;“四区”分别为古镇文化旅游发展区、生态农业种植区、沿淠河文旅休闲体验区、现代农业种植区;“多点”即镇域各类特色保护与自然传统村落节点。
四、村庄布局优化
1、镇村体系规划
规划确定“中心镇区-中心村-自然村”的三级镇村体系。
中心镇区:隐贤镇中心镇区。
中心村:牌坊村的后圩、包公村的三里、姚祠村的杨套、老庄、大树村的猪厂组、余郢组、太平村的后套、团结、郝岗村的朝门、青龙村的东台、许圩村的东许圩、姚集村的桃元。
自然村:其余为自然村。
2、村庄分类引导
1)行政村分类
结合镇域内行政村发展现状,衔接《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村庄分类布局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0-2035年)》落实行政村分类。最终确定隐贤镇村庄分类主要涉及特色保护类、城郊融合类和集聚提升类。其中特色保护类村庄1个,隐贤村;城郊融合类村庄2个,牌坊村和包公村;集聚提升类村庄7个,姚祠村、大树村、太平村、郝岗村、青龙村、许圩村、姚集村。
2)自然村分类
按照安全优先、适度集聚、配套完善、服务生产的原则,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确定镇域内各自然村分类,其中:提升型村庄77个,稳定型村庄111个,收缩型村庄95个,撤并型村庄1个。
五、镇政府驻地规划
1、功能结构
规划形成“一廊两轴,双心三片”的功能结构。
“一廊”为淠河风情景观绿廊,
“两轴”为隐马路(原S242)活力服务轴、安隐路(S324)城镇发展轴,
“双心”为新镇综合服务中心、古镇商贸旅游服务中心。
“三片”为隐马路以西的古镇片区、隐马路与新省道S242之间的宜居片区、新省道S242以东的东部新镇片区。
2、用地布局
规划隐贤镇政府驻地总用地规模为76.76公顷,主要包含居住用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特殊用地以及留白用地等。
优化现状居住用地布局,有序推进棚户区与老旧小区改造,优化和完善居住环境、设施配套与交通条件,促进职住平衡。规划至2035年,规划居住用地37.73公顷。
现状保留镇政府、学校、村委会、卫生院、农贸市场等设施用地,对卫生院用地进行扩建、对派出所移址新建。规划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9.83公顷。规划公用设施用地3.35公顷。
保留现状街道、街巷沿线商业用地,考虑镇区未来发展需要,新增部分商业用于旅游接待中心等设施建设。规划商业服务业用地5.44公顷。规划工业用地2.18公顷。交通运输用地。规划交通运输用地15.70公顷。结合闲置空地及现状小游园布局公园绿地及广场用地,总面积为1.38公顷。规划留白用地0.28公顷。
镇政府驻地道路等级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镇政府驻地总体呈东西向发展,西部旅游功能为主,东部主生产、生活为主。道路红线按照主干路18米,次干路9-15米,支路7米。规划1处停车场和1处公交首末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