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砖砌三格式化粪池施工技术要点2020.5.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及《安徽省装备式三格化粪池技术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技术要点。
一、基本结构与设计参数
1、容积。结合使用人数、冲水量、粪污停留时间及清掏周期综合确定三格式化粪池有效容积为(出粪管以下容积):1-3人选用1.5m³以上,4-6人选用2 m³以上,7-9人选用2.5 m³以上。本施工要点主要介绍1.5m³砖砌三格式化粪池。规格:三格长度分别为(抹面后内径尺寸)):第一格500mm,第二格250mm,第三格750mm,宽度:1000mm,深度:1200mm。
2、进粪管、排气管。进粪管即蹲(座)便器与化粪池第一池的连接管,要求短而直、内壁光滑,与水平面的坡度不小于20%,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米,如大于3米时,应适当增加铺设坡度。确保粪便污水在管道中流动通畅,进粪管采用φ110mm PVC塑料管,入池出口要超出第一池内壁不小于50mm,可直接固定在第一池池壁上,管上端距池顶高度100mm。排气管采用φ110mm PVC塑料管,管上端距池顶高度100mm,出地面不低于2000mm,要求靠墙固定。
3、过粪管、出粪管。三格式化粪池的格与格之间由过粪管联通。过粪管采用φ110mm PVC塑料管粘接一个弯头为倒L形状,要求内壁光滑,出口应超出池壁50mm,可直接安装在两堵隔墙上,第一池到第二池过粪管下端(粪液进口)位置在第一池的下1/3处(距池底350mm),上端距池顶100mm,侧面距墙100mm,与进粪管对角错开。第二池到第三池过粪管下端(粪液进口)位置在第二池的中部1/2(距池底500mm),上端距池顶100mm,侧面距墙100mm。出粪管安装在第三格末端,与过粪管对角错开,是接入污水管网的预留管,采用φ110mm PVC塑料管,上端距池顶100mm,侧面距墙100mm。
4、清渣口(1)、观察口(2)、清掏口(3)。化粪池用两块盖板封闭,第一块盖板预留2个φ200mm圆口,分别为清渣口(1)和观察口(2)。第二块盖板预留1个φ300mm圆口,为清掏口(3)。圆口周围做高30mm,宽50mm防水圈。
二、施工方法
1、基坑、底板。根据农户选定的位置、地形因地制宜进行施工。放样开挖长度为2800mm,宽2100mm,深度为1300mm(与附近固定地面高比),四周留出300mm工作面(便于立模板及墙体抹灰)。完成开挖后,夯实基坑底部。若基础土质挖不倒原状土,可回填建筑垃圾或碎石,净深不低于1300mm。立模用C20混凝土浇筑长2200mm,宽1500mm,厚100mm的底板(对角长度2663mm,模板内径)。如遇空间狭小,在确保有效容积达到1.5m³时,可适当改变化粪池长度和宽度,池净深不得低于1200mm。
2、墙体砌筑与抹面。在养护好的底板上用单砖(宽度120mm)砌筑四周墙体和隔墙,底板四周留出100mm,(具体尺寸见图),要堆浆砌筑,用浆饱满,砖之间要有“对头浆”,确保密缝,中间两道隔墙要与围墙压茬同时砌筑(实心砖要打水湿透、旧砖表面要清理干净),墙体需内外水泥砂浆抹面。由于外墙和第二池较窄,施工有一定困难,因此要边砌筑边抹面,砌筑砂浆为1:3加5%防水粉,抹面砂浆为1:2加5%防水粉,要求密实、光滑,厚度不低于10mm,待干燥后在内壁涂抹防水涂料。
3、过粪管、进粪管、出粪管和排气管安装。
(1)过粪管,当墙体砌筑到高1000mm时在中间两道隔墙上加倒L型φ110mmPVC塑料管,塑料管往下延伸部分在第一格和第二格。
(2)进粪管和出粪管,当墙体砌筑到高约1000mm时在第一格和第三格末端安装φ110mmPVC塑料管,管上端距离粪池上端距顶100mm,侧面距墙不少于100mm。进粪管要求短而直,可以选择安装在池的前面或侧面,坡度为20%,出粪管为第三池末端连接污水管网的,如该村暂无污水管网,可用φ110mmPVC塑料闷头堵死。
(3)排气管采用φ110mmPVC塑料管,安装在第一池,尽量减少弯头,靠墙用管卡固定,外观应与住房建筑协调,应高于户厕屋檐500mm,当设置在其他隐蔽部位时,应高出地面不小于2米,顶部应加装伞状防雨帽。
进粪管、第一池过粪管、第二池过粪管、出粪管四根管子要对角错开安装,所有PVC塑料管连接处都要用PVC专用胶粘接。
4、化粪池盖板预制与安装。化粪池的池顶板和池盖均为预制钢砼构件,盖厚80mm,采用C25混凝土预制钢筋浇筑,第一格、第二格为一块盖板,规格为1050mm×1024mm,预留2个直径200mm观察孔。第三格为一块盖板,规格为930mm×1024mm,预留1个直径300mm清掏孔。安装时先用水泥砂浆把四周墙顶和隔墙全部铺垫平整(△形),轻轻将盖板准确的放在池顶上,一定要一次性摆放到位,不可放下后再挪动,然后用水泥砂浆把四周结合处抹平、抹整齐,防止雨水渗入,保证池内的密闭性。
三、建造技术要点
1、防渗漏。渗漏是三格化粪池最易出现的问题,渗漏不仅直接影响粪便的无害化处理,也易造成对周围土壤等的污染。建池时,池的基础应与相邻原建筑物基础保持一定距离。一定要将基坑处理好后再立模(模高100mm)浇筑混凝土底板,混凝土采用C20。砖砌缝隙要均匀、砂浆饱满度要达标,用1:2水泥砂浆抹面,并在水泥砂桨中添加防水胶或5%的防水粉,池的内外抹面要均匀,厚度不小于10mm。如采用空芯砖或多孔砖,一定要注意对孔芯部分的密实填充环节。
2、回填土。回填土要分层夯实,对土质差的地方,可在回填土内掺入30%的黄泥加石灰,要对称均匀回填。
3、防渗试验:第一步,将新建完工的池底擦干净,做好安全防护措施24小时后观察池底是否有积水。池底无积水进入第二步,第二步将第二池加水至过粪管下口,第一、第三池底擦干净,24小时后观察第一、第三池是否有积水。第一、第三池无积水进入第三步,第三步将三个池全部加水至进粪管下50mm,24小时后观察水位增加或减少。如以上实验不合格,可使用含有防水材料的水泥浆抹面1~2次,再用防水涂料涂抹2次,再做实验。
4、粪池成型高度。上沿要高出地面50-100mm,防止雨水流入三格化粪池。
5、粪水收集。厨房的生活污水、卫生间的洗漱、洗澡水和洗衣机水不可排入化粪池。
四、使用管理
1、启用。新池建成确认无渗漏并养护两周后正式启用,在第一、第二、第三格内同时加水至第一格过粪管下端口略高为宜。
2、控制用水量。大量水进入化粪池,会使粪便稀释不能达到预定的停留时间,不利于充分厌氧发酵。因此,为保证卫生户厕的粪便无害化处理效果,平常使用时要控制用水量,生活废水应另行收集和排放。
3、及时清掏粪液、粪渣。第三池粪液达到出粪管下沿时,要及时清掏(第一次清掏大概1个月左右,以后大概3个月左右一次),取出的粪液可直接浇菜园或上田。第一、二池取出的粪渣,须经堆肥处理后才可作肥料使用(大概一年清掏一次)。
4、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化粪池内过粪管是否脱落或阻塞。在清掏粪液和粪渣时,不得在池边吸烟或有明火,以防止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气遇火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