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谋划

发布时间:2024-11-14 09:10信息来源:寿县农业农村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县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市“三农”工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为引领,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县。1-9月份,全县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总产量和林业总产值分别增长3.7%、4.13%、13.69%、4.2%、4.3%,一产增加值预计增长4.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13745元、增长8%,全年预计17845元、增长9%。荣获2023年度安徽省粮食生产10强县,位列首位;2023年度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位居全省第10位,荣获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2023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综合评价位列全省第4名、县域结对帮扶工作成效考核位列全省第5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秸秆综合利用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

(一)主要工作成效

1.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发展。春季田间管理和春耕备耕工作扎实推进,小麦赤霉病防控有力有效,午季粮食丰收。全县小麦收获面积172.01万亩、同比增长0.12%,总产61.55万吨、同比增长0.74%;油菜收获面积17.42万亩、同比增长30.4%,总产2.95万吨、同比增长41%。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万亩,建立稻麦周年模式高产指挥田1万亩,创建吨粮田、吨半粮田,实施大豆单产提升行动5万亩,秋粮丰收在望,预计水稻收获面积255.85 万亩,秋粮总产118.82万吨。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56.26万亩,同比持平,总产180.37万吨,同比增长0.26%。秋种计划播种小麦172万亩、油菜17万亩,力争11月上旬全部完成。9月13日至14日,全省秋种暨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推进会议在寿县召开。

2.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效显著。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动态识别纳入监测对象139户457人,开展集中排查,新增监测对象78户234人,确保应纳尽纳。同时,风险消除53户148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8382人,全县脱贫人口外出务工人数4.66万人,占任务的113%。争取衔接资金4.35亿元,安排项目167个,其中产业项目87个,投入资金2.9亿元,占比66.6%。目前,2024年项目已开工147个,资金支付率51.54%。相继接受任清华副省长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建设督导调研和国家产业顾问组大米产业科技服务调研,均获好评。在全省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视频推进会上,进行交流发言。省委、省政府通报寿县在省2023年度脱贫成效考核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中,位于“好”的等次,稳居“第一方阵”,实现“八连冠”;县域结对帮扶工作成效考核位于全省“好”的等次。

3.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一是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任务13万亩,其中:新建10万亩,改造提升3万亩,总投资32580万元,已全部建设完成。融资建设中部片区乡村振兴一期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7.4万亩,完成建设总进度95%以上。二是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国债资金投资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0.6万亩,总投资29164.9万元,完成建设总进度95%以上。中央预算内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18万亩,完成招投标工作,9月29日开工建设。三是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完成外业采样2146个,其中:表层采样2102个,剖面采样44个,任务完成率100%。完成表层样品及剖面样品制备2297个,任务完成率100%。完成表层、剖面样品检测2126个,任务完成率达93%。9月份成果汇总完成招投标,正在协调收集相关数据。

4.农业产业化发展提质增效。一是加强培育龙头企业。新发展市级龙头企业15个,国家龙头企业1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增到101个。新增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13家,总数达128家。8月底,全县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全市占比65.5%,增幅11.4%,高于全市平均3.5个百分点。二是基地建设提档升级。扩大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销售市场,9月底,八公山豆制品、昌源食品、如今食品、晨阳粮油、适客食品等7家已认定省级基地,沪苏浙地区销售额增长8.89%。参与长三角绿色农产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遴选6家优质企业、40余个产品,拟首批进驻“皖美农品”上海会客厅。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兑付29个主体县级免申即享资金201.5万元,兑现60个主体2020年度市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636.81万元。申报市级“免申即享”资金197.2万元,“即申即享”资金175.44万元。

5.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一是推进品牌建设。做好寿县大米品牌宣传工作,在《体育天气》节目广告播出,走进谷雨节气中国气象影视直播活动。完成2个省乡村特色产品品牌征集工作。“天下一塘”牌大米、“春申府”牌红薯粉皮、“知祝尝乐”牌草莓,新入选2024年“皖美农品”产品品牌公示名单。八公山乡大泉村入选全省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荐名单。二是发展数字农业。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数字农业工厂建设,寿县温氏生猪数字牧场、寿县堰口数字渔场评定为2024年省数字农业工厂。三是建设冷藏保鲜设施。新建冷库38座,新增库容26377立方米,完成投资4290.2万元,兑现补贴1200万元。四是实施特色产业项目。安徽皖北大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4个,沿淮糯稻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5个,已完成项目初步验收。

6.农业科技助推现代农业。一是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培育高素质农民500人,组织17人参加市高素质农民职业技能大赛,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遴选15人参加全省农业经理人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二是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建立6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遴选325名农技人员对接1625个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广泛开展包村联户服务。对全县1/3以上在编在岗基层农技人员开展连续5天的脱产知识更新培训,招募特聘农技员4名,定向培养基层农技推广人才4名。三是开展试验示范。建立3个优质稻品种展示园,开展水稻旱青立病研究试验、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等,完成小麦肥效试验、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等。四是加强“四情”监测。水稻、小麦、油菜苗情和农业农村部农情田间定点、耕地质量和施肥、土壤墒情、病虫害等监测工作正常开展。五是加强农业环保工作。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化肥、农药使用量继续实现负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废弃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7%。六是配合开展农业保险查勘理赔。完成政策性农业保险现场查勘定损。

7.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一是突出监管重点。持续巩固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成效,推进豇豆、芹菜、葡萄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深入实施“亮证”行动,推进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实施,积极推广和使用省智慧监管平台,强化产地速测把关,科学实施风险监测,提升全程监管能力。截至9月底,引导403家主体注册“农安康”小程序,登记注册监管员141人,开展日常巡查及监督检查1158次,建立豇豆绿色防控示范区1个,打造星级乡镇监管站1个,开展快速检测7103批次、定量检测1326批次。二是坚持品牌引领。新增绿色食品32个、有机农产品8个,有效期内的绿色有机产品企业84家、产品329个。“玛瑙泉牌豆腐乳”、“春申府大救驾”2个产品纳入第一批《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8.和美乡村建设强力推进。一是提前超额完成农村户厕改造。全年计划完成改厕6500户以上。截至9月底,已完成7822户,占全年改厕计划120%。二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立工作专班,对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常态化巡回督查,督促乡镇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取得的成果,上半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考核排名第一。三是大力推进“千万工程”建设。2023年度13个省级中心村已经建成,争取年底高分通过省级验收,力争再次荣获全省先进县称号。2024年度8个省级中心村已经完成规划编制,通过市级专家评审。2023年度获批建设的八公山大泉精品示范村,建设进度位列全市8个精品示范村首位。2024年度获批建设的3个精品示范村,陶店乡陶店村8月18日在全市10个获批建设的精品示范村中第一个开工建设,堰口镇魏岗村、安丰镇谷贝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序时推进。

9.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深化。一是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试点工作。午季共有216个村开展试点,面积63.47万亩,预计全年超过120万亩。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64个村集体经济审计,占总数的24%。集中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发现问题172件,逐件销号。同时,开展违规侵占村集体资产资源专项整治工作和村集体资金收支管理专项清查工作,梳理出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2642件。“三变”改革全面完成,达到100%,村集体增收10%以上。三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二轮土地延包在瓦埠镇进行试点,正在开展合同网签工作。在66个村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电子证照发放试点工作。全县土地流转面积182.4万亩,占总面积66%。四是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兑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4898.56万元,每亩补贴91.78元;兑现稻谷补贴9593.84万元,每亩补贴41.02元。

10.依法行政水平逐步提高。一是政务公开工作保持先进。连续十年保持全县先进,连续三年被市政府表彰。1-9月份,累计公开政府信息641条,月均71.2条,公开质量、数量全县领先。今年已开展的两次第三方考评,均获总分第一名。二是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截至目前,共开展巡查516车(次),出动执法人员2686人(次),检查农资市场52个,检查农资经营主体1029家(次),抽检水稻样品7组、小麦样品9组。开展农作物种子、畜禽、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农业机械等双随机检查9次,随机检查33户,立案53件,已全部结案。三是做好生猪私屠滥宰专项整治工作。紧盯生猪屠宰源头管控,开展巡查排查,保持对生猪私屠滥宰行为的高压态势。打击“私屠滥宰”窝点1处,当场查获已宰杀生猪2头,涉案人员2人。四是加强淮河干流寿县段禁渔期执法。依法查处非法捕捞、违法违规垂钓及市场销售非法渔获物等行为31起,收缴丝网36条、地笼73条,放生渔获物560余公斤。

11.县委农办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圆满完成2023年度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二是筹备召开重要会议。召开县委农村工作会议、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5次,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等,部署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三是起草县委一号文件。牵头做好县委一号文件及全县2024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文件起草工作,定期调度一号文件63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四是牵头做好全县绿色食品产业专班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引进新签约项目18个,协议投资金额24.7亿元;新开工项目11个,协议投资金额12.1亿元;新投产项目7个,协议投资金额6.5亿元。五是全力以赴做好2024年度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各项工作。

12.认真做好其他重点工作。加强机关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真做好文明创建、信访维稳、巡视整改、安全生产、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等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品牌优势发挥不充分。当前,寿县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销售零散化,未能形成有影响力的区域农产品品牌。已有的“三品”认证农产品产量小、档次不高、牌子不响,质量虽好,但价格不优。如:寿县北部及安丰塘区域生产的优质水稻,质量上乘,但因品牌知名度不高,销售价格相对偏低。

2.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目前,全县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23家,数量占淮南市一半以上,但是单体规模偏小,基本都是初加工企业,基地订单生产联结不紧,产业链条不长,竞争力不强,产业带动能力不高。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特别是精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仍然是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

3.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待提高。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大,粮食生产投入增加,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种粮效益较低。同时,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尤其是对小麦、油菜生产影响较大。

4.乡村全面振兴存在明显短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压力较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没有形成共识,产业发展层次较低,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进一步加强,脱贫成果有待进一步巩固,农业和农村短板亟待补齐,基层基础建设和基本服务有待提高。

二、2025年工作谋划

2025年农业农村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一)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多种粮、种好粮重要回信精神,围绕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的总目标,稳定粮食和蔬菜播种面积,挖掘油菜扩面潜力,优化作物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狠抓精耕细作和关键技术推广,力争实现粮油生产新突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6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80万吨以上。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完成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11.78万亩。

(二)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一是抓牢“两个环节”,即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二是抓住“两个关键”,即产业和就业。三是盯紧“三个风险点”,即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和饮水安全。四是抓实“两个基础”,即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扶贫项目资产。五是抓好“四类帮扶”,即驻村帮扶、定点帮扶、县域结对帮扶、社会帮扶。六是抓紧“几个统筹”,即小额信贷、光伏电站等工作。

(三)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我县优势和特色产业,形成和推介一批重大绿色食品项目。坚持月调度和信息报送制度,积极走出去招商,推介寿县招商引资政策和绿色食品投资项目,力争再引进和建设3-4个投资大、牵动性强的绿色食品产业项目。加大在谈项目推进力度,加大会商次数,了解企业需求,促进项目顺利签约,争取实现项目早落地、早投产。同时,配合新桥北区做好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建设推进工作,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引进一批大项目。

(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一是实施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建设行动。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文章,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加快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抓好龙头企业、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重点发展好精品粮油、八公山豆制品、特色果蔬、肉类加工4大产业集群。着力实施好沿淮糯稻和皖北大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全力做好省有关产业集群项目申报工作。二是实施数字赋农行动。建设数字农业工厂1个和数字应用场景10个。三是实施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行动。继续围绕果蔬、水产品、畜禽产品生产加工,开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新增保鲜设施10座以上,库容5000立方以上。四是实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158”行动。逐步提高县内优质农产品沪苏浙市场占有率,示范创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个以上。

(五)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是继续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工作。力争完成改厕5000户以上,通过开展“厕所革命”,带动农村污水、垃圾治理。二是深入推进“千万工程”建设。推进2024年度8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加快2023年度八公山乡大泉精品示范村和2024年度陶店乡陶店、安丰镇谷贝、堰口镇魏岗精品示范村建设。三是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提升。紧密围绕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工作,以“一点三线”为重点,持续推进以“五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进一步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

(六)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计划培育高素质农民400人。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强县乡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推进农业科技服务。常态化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七)推进农村改革持续深化。稳步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改革创新工作,在提质扩面增效上做文章。做好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准备工作,为2025年全面推开奠定基础。继续做好农村土地经营权证电子证照试点工作,做好土地确权颁证档案管理和完善工作。继续做好土地流转统计和公开工作。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三、对政府自身建设建议

一是加强培训,提升工作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适应新形势工作需要。

二是精简会议,提高工作效能。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建议不开;确实需要开的会,建议开短会;建议少开临时性会议,提高会议效果。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