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2023年“两强一增”主要任务及进展情况(截至12月15日)

发布时间:2023-12-15 16:26信息来源:寿县农业农村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序号 两强一增及保障 16项行动及五加强 到2025年工作任务 2023年任务 责任单位 2023年度进展情况 目前存在问题 下步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的工作措施、工作成效,特别是特色亮点工作
1 科技强农 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行动 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采取“聘、选、派、育”等方式,科技特派员发展到135名以上,实现行政村服务全覆盖,到2025年科技特派员发展到220名以上。 科技特派员达271名。 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委组织部、县教体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及各乡镇,按职责分工负责,排名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1.完成2022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技特派员工作实绩考核。按要求填报2022年度科技特派员系统考核材料,同时也对25个乡镇的科技特派员工作进行考核,计入全县乡村振兴考核总分。省实地考核抽查寿县2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4个行政村,得到充分肯定。
2.建立乡镇科技特派员服务站。依托乡镇农技站在全县25个乡镇建立科技特派员服务站,明确工作职责,协调指导服务行政村的省市县科技特派员开展各项工作。
3.组建县级科技特派团。组建由安徽科技学院牵头的食用菌、小麦、蔬菜、生猪4个县级科技特派团,每个团服务5个村、5个农业经营主体。
4.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服务行政村工作。在省市县三级271名科技特派员“一对一”服务行政村全覆盖的基础上,建立科技特派员长期帮扶点,组织科技特派员围绕农业生产开展技术服务,并助力农业生产“大托管”。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帮扶点,为农业经营主体、种养大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缺乏。 充分发挥现有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培育更多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拓展服务领域,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自身特长和资源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服务,探索开展“科技特派员+”活动。围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技术优势,大力推进果蔬、畜牧、水产、中药材、席草、豆制品等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加强农产品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现代农业等关键技术研发,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2 科技强农 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行动 每年培训高素质农民400人次。 培训高素质农民400人次。 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 全年共培育高素质农民400人,其中专业生产型200人、技能服务型200人,任务完成率100%,培训合格率100%。项目实施提高了农民生产技术技能,提升了农民技能服务水平,提升了农民素质素养。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长篇报道寿县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效。 持续提供训后跟踪服务及政策支持,做好年终绩效评价,提前谋划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
3 科技强农 种业强县行动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新收集保存农业种质资源10份。建设和完善省级、市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库(场、区、圃)2个以上。 新收集保存农业种质资源2份。建设和完善省级、市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库(场、区、圃)2个,累计2个。 县农业农村局、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县水产管理服务中心、县科技局 市级种质资源保护库(场、区、圃)待市局正式文件
4 科技强农 种业强县行动 实施地方优良畜禽品种遗传改良计划,开展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以及生猪、家禽等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农作物、畜禽新品种(系)。 开展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及生猪、家禽等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农作物、畜禽新品种(系)。 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新育成水稻新品种2个。
5 科技强农 种养业提质增效行动 发展优质专用粮食328万亩,优质大豆保持在10万亩,双低油菜面积提高到30万亩以上,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化生产。围绕设施蔬菜、食用菌、水果,稳步推进以八公山酥梨为主的水果产业、及涧沟青毛豆、板桥席草等特色产业发展,推进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示范菜园(果园)建设。推进畜禽绿色健康养殖,规模养殖比重达86%以上。实施绿色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 0.75万亩,稻渔综合种养稳定发展到19万亩。 发展优质专用粮食298万亩,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84%以上,新增绿色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500亩,新增稻渔综合种养15000亩。 县农业农村局、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县水产管理服务中心 完成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水稻等专用粮食351.68万亩;建设完成5个供肥蔬菜基地,供肥绿色蔬菜1000吨。培育食用菌生产基地5个,生产920吨,完成837吨建设任务。完成寿县新增绿色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面积532亩,完成106%;已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5000亩,完成100%。 1.水产业发展空间受国土资源三调挤压;2.集体水域不动产养殖权证办理难。 继续推进优质粮食生产,实施订单化生产项目补助。持续推进供肥蔬菜基地建设。加快渔业补助资金项目实施进度,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技术五大行动,扩大基地面积,提升科技含量。
6 科技强农 种养业提质增效行动 培育有影响力的“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企业品牌2个、产品品牌6个。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50个以上。 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15个,累计265个。 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 培育有影响力的“皖美大米”区域品牌4个。新评定入选“皖美农品”产品品牌3个。 发挥“皖美农品”区域品牌作用,促进扩大生产。
7 科技强农 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 加快寿县稻米“一县一业”全产业链创建,建设特色产业小镇8个以上,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0个。 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个,累计6个。 县农业农村局 建设安丰塘灌区稻米生产基地10000亩。国精、宏虎2家企业已列入2023年长三角基地创建名单,累计达7个。新申报2024年基地创建名单企业2个。 持续加大省级指挥田项目支持力度,培育绿色农产品新型主体。
8 科技强农 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 实施农产品加工“五个一批”工程,重点培育 5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争取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到487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和农业总产值比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到364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和农业总产值比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县农业农村局 截止11月底,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323.6亿元,全年农产品加工产值预计365亿,产值比2.7:1。
9 科技强农 农业绿色循环发展行动 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等技术,力争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99。 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等技术5.4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85。 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 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等新技术面积5.51万亩。
10 科技强农 农业绿色循环发展行动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43%。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56%,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42%。 县农业农村局 2023年全县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484.21万亩,其中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推广面积454.66万亩,占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3.9%。通过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平均为42%,实现肥料利用率在42%的年度目标。开展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病虫情报12期;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57.1%;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统防统治率达50%,农药利用率达42%。
11 科技强农 农业绿色循环发展行动 实施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五年行动计划,组建“两利用”产业联盟,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7.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建立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回收率达85%以上。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7.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农药包装废弃物、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回收率83%以上。 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分局 1.今年全县可收集秸秆167.13万吨,综合利用秸秆163.95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8.1%;落实秸秆综合利用项目36个,其中,6个秸秆收储中心项目已有2个项目完成基建工程,30个秸秆产业化利用量项目、已利用秸秆量达11.58万吨。2.依托“政府主导、中六投环保有限公司营运回收、处置”的垃圾处理体系,建立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废弃农膜回收处理体系。已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量达308.61吨、回收率达88.10%,并送到垃圾发电厂处理;已回收废旧农膜量达840吨、并进行资源化利用,回收率达89.36%。 1.收储环节效益不高,影响秸秆离田利用。2.秋季秸秆离田数量多、本地秸秆产业化利用规模企业少,国能寿县生物发电厂收购秸秆时存在着压级压价情况,严重影响秸秆收储主体的积极性。3.没有单独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废弃农膜单独回收处理体系;难以确保农药包装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1.进一步加快秸秆项目验收审计工作。2.进一步加快加厚地膜和生物降解地膜的推广应用。
12 科技强农 数字赋农行动 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生产过程数字化转型升级,建设数字农业工厂5 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 5个。 建设数字农业工厂1 个,累计2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1个,累计1个。 县农业农村局、县数据资源管理局 新增省级数字渔场1个,累计2个。新建数字农业应用场景11个。
13 科技强农 数字赋农行动 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培训农村电商4000人次,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超8.9亿元。 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达7.35亿元。 县经信局(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社 截止11月底县域网络销售额11.7亿元。培训2607人次。
14 机械强农 农机研制补短板行动 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分区域、分产业、分作物、分环节梳理农机发展需求,滚动形成先进适用农机具需求清单。 完成农机研制1项,累计2项。 县农业机械事务管理中心 县农机中心与安徽麦稻之星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制新型智能户外型烘干机,样机研制已完成,农机共同研制补短板协议已签。累计2项。 做好新机械推广与应用,对新机械性能进一步验证。
15 机械强农 农机研制补短板行动 依托科技计划、首台套补助和首台套保险等政策,支持引进复式作业机械、批式循环谷物干燥机等新型产品。 积极落实科技计划(专项)、首台套补助和首台套保险等政策。 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机械事务管理中心    
16 机械强农 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 加快农机更新换代,调整优化农机购置和报废更新补贴等支持政策,逐步淘汰老旧机械,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达30%。 落实农机补贴政策,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1.32%。 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机械事务管理中心、县财政局 落实农机补贴政策,发放购机补贴资金4817万元。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1.32%。 开展监督、调度和技术指导,组织验收,推进项目实施。
17 机械强农 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 提升粮食等主要农作物农机装备能力,实现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县域全覆盖。 建设育秧中心4个、粮食烘干中心4个。 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机械事务管理中心、县财政局 提升粮食等主要农作物农机装备能力,新增育秧中心19个,粮食烘干中心6个。落实部署,立足生产实际,推广机收减损技术, 在寿春镇、安丰镇举办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现场演示推广机收各环节减损技术,以赛促训、以赛提技,进一步推进全程机械化行动。 开展监督、调度和技术指导,组织验收,推进项目实施。
18 机械强农 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 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打造小麦、水稻高标准综合示范基地 1个。 1个 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机械事务管理中心 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新增小麦、水稻高标准综合示范基地 1个。 开展监督、调度和技术指导,组织验收,推进项目实施。
19 机械强农 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 推进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养殖工艺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1个。 0个 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机械事务管理中心 23年无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任务
20 机械强农 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 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建成16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得到全覆盖。 新增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个,累计6个。 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机械事务管理中心 今年新增新增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个。组织和调度农业经营主体和机械开展抢收抢种、跨区作业,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链条,提升农机服务专业化水平。 开展监督、调度和技术指导,组织验收,推进项目实施。
21 机械强农 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 培训农机合作社理事长20名、农机手500名。 培训农机合作社理事长50名、农机手300名。 县农业机械事务管理中心、县农业农村局、县人社局 已完成培训农机合作社理事长52名,农机手510名
22 机械强农 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 加快农机智能调度信息平台建设,联通农机化服务大数据,实现管供需智能化对接,提升农机管理、服务和应急能力。 配合落实省厅建设省农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 县农业机械事务管理中心县、农业农村局 落实省厅建设省农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应用。购机补贴、三夏三秋等信息平台应用。利用2020年全程机械化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项目,在窑口镇春华农机合作社建成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管理平台1套、农机作业监测终端45套和可视化大屏展示系统1套。该管理平台与安徽省农机精准作业平台衔接,实现对农机作业、经营地块、农资农具、农机及机手调度、农业资讯等信息化管理;同时进行农机作业实时监控、数据汇总和轨迹展示。2023年全县安装监测终端的机具总台数达到1207台,其中植保无人机506台、插秧机321台、拖拉机186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194台。 加快农机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提升农机管理、服务和应急能力。
23 机械强农 农业标准地改革行动 因地制宜推行“一户一块田”改革,推进小田变大田、弯变直、坡改梯,提升农田宜机化水平。 总结2022年度建设改革经验,扩大推广面积。 县农业农村局 2023年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13万亩,土地平整12.85万亩,共16个项目,分13个标段,截至目前,项目建设进度达88%以上。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提升项目建设质量,争取在12月底前完成所有主体工程。
24 机械强农 农业标准地改革行动 新建高标准农田19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2万亩。 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万亩。 县农业农村局 2023年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13万亩,共16个项目,分13个标段,截至目前,项目建设进度达88%以上。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提升项目建设质量,争取在12月底前完成所有主体工程。
25 机械强农 农业标准地改革行动 继续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加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协调推进,将大型灌区有效面积优先打造成高标准农田。 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 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
26 机械强农 农业标准地改革行动 推深做实田长制,田长制配套制度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布局稳定。 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四级田长制。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农村局 完成2023年田长制工作任务 按上级要求序时完成工作
27 机械强农 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行动 以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新增冷藏保鲜设施50个、库容2万立方米以上。 新增冷藏保鲜设施10个、库容4000立方米以上。 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委、县经信局(商务局) 2023年已建设冷库44座,库容30596.75立方。
28 促进农民增收 工资性收入倍增行动 实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推进有劳动力、有本地就业意愿的家庭每年至少有1名劳动力在本地务工,收入2万元以上,带动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万元。 推进有劳动力的50%家庭年至少有1名劳动力在本地务工,收入2万元以上,带动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万元。 县农业农村局、县人社局 新增各类就业人员5278人,年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
29 促进农民增收 工资性收入倍增行动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寿州大米等为主导支撑力强的产业集群,养猪、牛、羊、鹅、水产等种养业就地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 重点围绕沿淮优质稻米、淮南牛肉汤、淮南麻黄鸡培育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县发改委、县农业农村局
30 促进农民增收 工资性收入倍增行动 发挥好公益性岗位的就业保障作用。 实现公益岗位就业500人。 县人社局、县乡村振兴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 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发公益性岗位878个,安置公益性岗位人员842人。
31 促进农民增收 财产性收入扩量行动 深入推进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开展农业大托管,试点村达265个,试点面积达50万亩,托管户户均收益超3000元,力争全县农民财产性收入翻一番。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58%以上,300亩左右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38%。 县农业农村局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173.53万亩,占比62.8%;300亩左右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111.7万亩,占比40.4%。
32 促进农民增收 财产性收入扩量行动 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不断提高农民财产收益。 “三变”改革的村达82%。 县农业农村局 通过摸清改革村的资产资源底数,通过出租发包等方式参与“三变”改革。2023年“三变”改革的村数达总村数的95%,超市下达改革任务比例13%。今年参与“三娈”改革村的资金收入增加32%。
33 促进农民增收 财产性收入扩量行动 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均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达25%。 加大财政对村集体经济的投入,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达15%。 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 预计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稳中有进,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11%左右,50万元强村136个。
34 促进农民增收 经营性收入壮大行动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达 800个、农民合作社稳定在3000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1000个以上。 培育家庭农场达730个、农民合作社稳定在2860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800个。 县农业农村局 今年以来,家庭农场达1000个以上、农民合作社稳定在3000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1000个以上。新增国家级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主体17家、县级示范主体60家。申报省级示范社、示范农场24家。
35 促进农民增收 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 实施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200人次以上。 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4300人次。 县人社局 今年以来,全县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17期,培训各类农民工5989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9%。
36 促进农民增收 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8+1”综合救助标准。 ①按省局要求提高医保保费标准、增加财政补贴;②按新的医疗救助开展“一站式”和零星手工救助报销工作,做到困难群众应救尽救;③根据省厅要求及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人员保障标准;④继续展教育资助;⑤继续开展农村居民医疗保险补贴;⑥继续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增加就业人数;⑦继续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⑧受灾人员救助350人;⑨预计定期抚恤补助提高10%。 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住建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医保局、县残联 县残联:2023年对12个乡镇186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按“一户一策”、户均2000元的要求实施了无障碍改造。民政局:2023年7月1日起我县农村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由708元提高到755元;分散、集中供养农村特困人员年人均供养标准分别由7800元、9120元提高到8160元、9600元。截止2023年12月份我县农村低保保障27474户,48105人,累计发放资金25565.8504万元;农村特困供养人员保障10500人,累计发放资金8984.88万元。 民政局:一是按照省、市要求,继续逐步提高我县救助保障标准;二是进一步强化社会救助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37 促进农民增收 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 落实好农业相关支持补贴政策,重点聚焦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实现对粮食实际生产者精准补贴。 落实好农业相关支持补贴政策,继续对粮食实际生产者精准补贴。 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委(粮食局) 截至目前,我县已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2598万元,实际补贴发放面积460.66万亩,其中通过惠农一卡通系统发放农户户数198973户,打卡资金2512.92万元,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发放合作社、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公司和农场83户,发放资金85.17万元,已发放中央财政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24913万元,发放农户254975户。发放稻谷补贴资金9592万元,发放户数17.67万户。
38 保障措施 加强双招双引 针对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卡脖子”难题,组织制定发布“揭榜挂帅”榜单,广发“英雄帖”,招揽高端人才,攻克技术难题。 征集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卡脖子”难题,组织制定发布“揭榜挂帅”省市县三级榜单,广发“英雄帖”,招揽高端人才,攻克技术难题。 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 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推广服务,培育强特色产业,推进实施市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卡脖子”难题项目2项。据统计,2023年以来,全县科技特派员研发转化应用农业“四新”科技成果128项,领办创办经济实体39个,线下技术培训农户12681人次,省科特派平台发布信息及线上服务32次,促进农户增收826万元。 由于相应的技术团队和专家资源不足,导致一些技术难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积极发挥现有农业科技园区、科研机构、科技创新示范基地、高校等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组建相应的技术团队和专家库,为攻克技术难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培育更多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多种渠道发布“揭榜挂帅”省市县三级榜单,以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和专家参与。
39 保障措施 加强用地保障 县每年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依法依规保障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设施用地。 落实县乡国土空间规划,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依法依规保障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设施用地,设施农业用地合理需求。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3年全县共新增土地指标4157亩,用于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土地达到619亩。
40 保障措施 加强资金支持 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对“两强一增”行动支持力度,统筹用好相关涉农资金,充分发挥涉农相关基金作用,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切实形成对“两强一增”行动的投入合力。 加大财政投入,做好涉农资金整合工作。 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 一是争取上级投入。2023年已争取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与应用资金5308万元,省财政农业高质量发展(两强一增)3318万元,市级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30万元。二是进一步统筹使用县级乡村产业振兴奖补资金、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等财政涉农资金支持“两强一增”。
41 保障措施 加强资金支持 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到2025年全县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10%以上。 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 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 制定了《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并以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各乡镇及县直有关部门,截止11月底,全县土地出让收入212037万元,用于农业农村12项支出29897万元,占土地出让收入14.1%。
42 保障措施 加强资金支持 落实对农产品加工园区的税收支持,加大企业贷款贴息力度。 争取每年增长1%-5%。加大企业贷款贴息力度。 县税务局、县财政局
43 保障措施 加强资金支持 发挥“裕农通”(安徽)等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作用,推行“无感授信、按需增信、随时用信”模式。 开展“裕农通”(安徽)等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业务,推行“无感授信、按需增信、随时用信”模式。 县财政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县农业农村局 11月末,寿县建行皖农云担通贷款户数179户,授信10401.3万元,余额10055.1万元。 积极对接建行做好相关政策、宣传等方面支持,进一步推广“裕农通”(安徽)等数字金融服务平台的应用。
44 保障措施 加强资金支持 金融机构要在农村普惠金融中单列涉农信贷投放计划,涉农贷款增速高于本县贷款平均增速。 力争涉农贷款增速高于本县各项贷款增速。 人行寿县支行、县财政局(地方金融监管局) 2023年11月,全县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315.8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11%。低于全县各项贷款同比增速1.81个百分点。 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做好信贷资金支持“三农”生产。
45 保障措施 加强考核督导 将“两强一增”行动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 将“两强一增”行动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 县委农办、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
46 保障措施 加强考核督导 建立“两强一增”行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亩均产出率等指标调查统计。 开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亩均产出率等指标调查统计。 县统计局、县国调队、县农业农村局
47 保障措施 加强考核督导 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立与用地指标、涉农资金安排“双挂钩”的“赛马”激励机制。 完善与用地指标、涉农资金安排“双挂钩”的“赛马”激励机制。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财政局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