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寿县地震应急预案》

发布时间:2022-07-01 10:57信息来源:寿县应急管理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文字解读】寿县地震应急预案

6月29日,寿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印发《寿县地震应急预案》(寿震指〔2022〕1号,以下简称《预案》),现解读如下:

一、编制背景和依据

鉴于机构改革和职能划转,我县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发生调整,抗震救灾职能由县科技局隶转至县应急局,相关部门的抗震救灾职责也发生变化。需对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16年8月18日印发的《寿县地震应急预案》(寿政〔2016〕38号)进行修订。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考虑上下级预案衔接,本次修订维持预案总体框架应急响应等内容不变,重点修订了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工作组职责及工作任务等,主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两个至上”。强调在地震灾害处置各个环节中,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灾害损失。二是坚持上下衔接。本次修订参考淮南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淮南县地震应急预案》定位于县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专项预案,与《寿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形成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的整体。三是坚持压实各方责任。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和工作组的任务分工;强调地震灾害发生后,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处置工作。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机构改革后,县应急局结合职能调整实际,着手准备预案修订工作,按照预案编制有关要求,开展了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淮南市地震应急预案》印发实施后,县应急管理局认真学习研究预案中提出的各项内容和相关任务要求,再次对预案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征求抗震救灾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专家及社会公众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形成送审稿。6月21日,提交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并根据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报请县政府同意后印发实施。

四、工作目标

推动形成“防”“救”责任无缝衔接、应急指挥上下贯通、抢险救援规范有序的抗震救灾工作格局,依法科学统一、有力有序有效实施地震应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灾害损失,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主要内容

预案共分为十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则,主要阐明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第二部分是组织体系,主要明确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现场指挥部、乡镇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职责。第三部分是响应机制,主要明确地震灾害分级、分级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级别调整等。第四部分是监测报告,主要明确地震监测预报、震情速报及灾情报告的部门和时限及内容等。第五部分是应急响应,主要明确地震灾害应急处置中,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分级响应、响应终止、信息发布、调查评估等工作程序和内容。第六部分是恢复重建,主要明确恢复重建的责任主体和工作内容。第七部分是应急保障,主要明确应急队伍保障、指挥平台保障、物资与资金保障、基础设施保障、避难场所保障、宣传、培训与演练等事项。第八部分是其他地震事件应急,主要包括有感地震应急和地震谣传事件及县辖区外地震应急等。第九部分是附则,主要包括奖励与责任、预案管理与更新、预案解释、预案实施时间等。第十部分是附件,分别是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和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组组成及职责分工

六、创新举措及重点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编制目的。《预案》明确抗震救灾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二)关于县抗震指成员单位职责。根据机构改革后县抗震指成员单位的名称、职责和相关组成人员发生变化的实际,对各成员单位名称进行规范性修改,并对其职能进行调整修订,参照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将县抗震指成员单位调整为33家。

(三)关于县抗震指工作组组成及职责分工。根据县情和实际处置工作需要,将县震指工作组调整为12个,增加军队工作组,将次生灾害防范处置组、建筑物安全鉴定组职责分别并入监测评估组和恢复重建组;对《预案》各工作组主要职责和重点任务进行细化和明确。

七、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应急队伍。县应急局等部门和乡镇加强地震救援等各类抗震救灾队伍建设,经常性地开展协同演练,提高共同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二是加强指挥平台建设。县应急局健全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形成上下贯通、反应灵敏、功能完善、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平台。三是加强物资与资金保障。县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和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保障地震灾害应急工作所需生活救助物资、地震救援、监测预警、现场调查、人员防护、应急通信、通信指挥、工程抢险装备、医疗器械和药品等的供应。

八、政策咨询渠道

解读机关:县应急管理局

解读科室:县地震局

解读人:权  

政策咨询服务电话:0554-4022579

 

 

 

    正在更新中...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