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科技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作谋划

发布时间:2020-12-02 09:18信息来源:寿县科技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十三五”以来,我县科技工作认真贯彻各级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积极推动创新能力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强化科技项目管理和服务,科技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十三五”工作情况

(一)工作成效

1.科技创新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将科技创新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修订完善创新驱动扶持政策。2018年出台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奖补力度加大、措施趋于完善。2020年再次修订全县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删减不利于操作的条款7项,新设奖励1项,提高奖励标准的2项,降低奖励标准1项,提高奖励门槛1项。县本级兑现2018年奖补资金408万元、2019年奖补资金386万元,有力促进科技创新。

2.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紧扣市场,指导企业把准科研方向,积极申报各类科技项目,组建研发中心,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新桥科技企业孵化器、春升科技孵化器)、星创天地3家、众创空间1家。县内企业与合工大、安农大、省农科院、合肥学院、安理工大、淮南师范学院等大专院校签订协议、开展院企合作30多家,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企业申报并完成省市重大科技项目7个,总投入3700万元,有力带动县域企业技术进步。

3.高新技术产业呈现蓬勃发展。建立高企培育对象清单,开展高企申报业务集中培训,指导企业以规范财务管理为重点全面加强现代企业管理。“十三五”期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9家,其中2020年新增15家。汉邦日化、蓝讯电子被淮南市科技局确定为2018年度“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中腾汽配、金诚车辆被淮南市科技局确定为2019年度“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2019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4.1%,“十三五”期间每年平均达到10%以上。

4.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实施。争取省内高校院所选派15名“三区”科技人才,到我县企业和贫困村开展科技服务,帮助培育乡土职业技术人才。制定《寿县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试行)》,健全投入、激励、选派、管理等机制,选聘县级科技特派员84人,实现科技特派员对72个贫困村技术服务全覆盖。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组建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5家,培育市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6个。

5.防震减灾工作扎实推进。确立综合防震减灾工作新格局,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对乡镇目标管理绩效考评,设立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建立健全了地震宏观异常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的“三网一员”群测群防体系;开展常态化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持续推进防震减灾科普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七进”活动;创建省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7所,国家级、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4个,市级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村7个;新建寿县电磁波地震台,电磁波监测数据接近100﹪,处于省内同类台站先进标准;扎实开展全县教育系统避震演练活动,建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2处。县地震局连续4年荣获“全省县级防震减灾综合评比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

1.高新产业发展基础依然薄弱。我县虽有100多家规上企业,但科技型企业数量少。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导产业多为资源型传统产业,高新技术领域企业不多;初加工产品、大众产品多,深加工产品、精品产品少;缺乏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品。

2.企业科技创新意识普遍不强。不少企业的团队缺乏强烈的依靠科技进步迅速崛起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还没有真正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由于科技创新活动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致使一些企业只顾眼前、小富即安,不愿也不敢冒风险去搞科技创新,产品多年一贯制,阻滞了企业技术进步的路子。企业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尚未建立,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同时,企业研发人员比重较低,大多企业没有专职研发人员,研发人员比例达不到要求。

3.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严重短缺。从城乡差别这一根源上来看,与省城合肥县区相比,我县不少企业存在人才引不进、用不活、留不住的问题,大大制约了我县企业科技进步。

二、“十四五”工作谋划

(一)基本思路

1.坚持产业导向,促进成果转化。大力发展我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培育高成长性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科技成果在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能源、特色农业等产业领域的转化应用,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双转融合。

2.坚持企业主体,开展科技合作。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高校院所科技资源优势,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建立跨区域联合实验室。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高新产业快速发展,实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新突破,强力打造“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3.坚持自主创新,优化创新环境。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快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精神,立足自身基础和优势,加强培育和引进创新人才和项目,激励创新就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二)发展目标

2025年末,寿县科技创新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园区1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5-7个。

——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5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年递增12%以上。

——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技术创新中心20个,重点实验室1个。

——科技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2-3个,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升。

(三)重点任务

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按照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种类型,分层次、分批次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后备企业,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围绕高端装备、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提升产业层次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园,大力提升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培育一批创新水平高、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开展以应用技术为主的战略性、前瞻性技术研究,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2.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现有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培育更多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以及省内外涉农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培养和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助力乡村振兴。围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推进果蔬、畜牧、水产、中药材、席草、豆制品等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加强农产品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现代农业等关键技术研发,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3.加强产学研合作。坚持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院企合作创新模式,支持引导企业自建或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重点(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增强企业整合运用创新资源的能力,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技术优势明显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加强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人才培养与科技项目合作,通过以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和创新工程建设为载体,培养和凝聚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领军人才和优秀研发团队。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载体。

4.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抓好省市县科技创新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机制,营造良好的鼓励创新政策环境。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宣传,多种形式解读政策,指导帮助企业做好研发费用的归集、核算工作,把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引导企业用足用活各类创新政策,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增强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

5.开展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根据《安徽省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91号)、《淮南市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实施办法》(淮建审改办〔20191号)等文件要求,各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等区域要实施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十四五期间,我县要在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区域开展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