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生态环境分局2025年工作规划
2025年,寿县分局将坚定不移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以优化生态环境质量为主攻方向,力求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实现全面突破与提升。
一、围绕古城创5A景区,大气管控要更加精细精准
一是要继续实施大气管控第三方技术团队服务项目。构建完善的污染预警、分析研判、定期会商、工作考核、重点工作专项推进等机制,推动全县空气质量稳步提升。推动老环保大楼站点迁移。当前寿县正处于旅游开发振兴期,宾阳门城门遗址、灯光秀吸引大量游客,对站点数据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2025年全面推动老环保大楼省控站点迁移优化工作,确保迁移后站点能够全面客观反映辖区整体空气质量情况;二是强化部门联动。会同城管部门谋划实施重点餐饮单位安装油烟在线监测设备,会同住建部门定期对建筑施工地联合执法检查,对多次发现扬尘管控问题的施工工地,由生态环境部门固定证据,移交住建部门扣除文明施工费,确保文明施工举措落实到位。三是强化项目支撑。围绕减污降碳、“零碳园区”建设,推动园区开展能源、资源共享与循环利用合作,在新桥园区谋划推动集中喷涂、活性炭再生中心等绿岛项目。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帮助有升级改造意愿的企业申报大气治理项目,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四是深化攻坚秸秆禁烧。保持高压禁烧态势不放松,执行全年全域全时段禁烧,强化督导问责力度,确保做到禁烧神经始终“绷紧”“有火必罚”的利剑始终高悬。推进“多视合一”视频升级改造,更大力度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更好落实夏种、秋种工作,达到“以种促禁”目的,完成省市禁烧零火点目标。
二、围绕三水统筹,水环境治理要实现五个“更加”
一是更加注重项目治理。坚持项目化解决各类问题,扎实开展白洋淀渡口国控断面迁移至东淝河入瓦埠湖入湖口位置论证项目。同步抓好入湖口位置东淝河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确保后期断面调整后发挥稳定良好指引水平。二是更加注重陆域减排。继续完善河湖漂浮物巡查清理机制。加强污水直排入河深度排查项目成果运用,按照应急处置和长治久清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入河污染整治。加强污水问题警示片曝光和问题整改调度力度,引导涉农资金更多向污水治理领域倾斜配置。近日向县农业农村局提交了申请使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清单,共有污水治理项目30个,涉及资金3880万。三是更加注重生态指标。序时完成寿县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强化成果运用,积极推动瓦埠湖安丰塘等重要水体银鱼、白米虾、河蚬等生物品类的种群密度恢复。在重要河湖湖心岛、岸线设立环保公益林片区,要求轻微违法企业通过划定区域植树造林取代处罚措施,打造一批亲水野生动物繁育岛、栖息地。四是更加注重群众参与。尝试编制《寿县农业建制村污水处理规划》,规划以推广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低碳化处理为主线,以科学申报使用中央农村综治资金、水污染防治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改厕资金等为抓手,坚持人口集聚区集中收集后生态化处理和人口零散居住区分户式处理相结合;已建污水处理设施更新改造提质增效与新建污水处理设施补齐短板相结合,全面治理农村污水,并实现农村污水处理费效比大大降低。加快黑臭水体试点项目实施,争取2025年6月全部治理完成,并提前制定“一水一策”管护方案,明确管护人。通过推广农村生态式污水处理设施和水体治理后“专人管护”,让群众广泛参与农村污水治理,共享政府投资和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红利”。五是更加注重新污染物治理。启动重要河湖和地下水点位重金属、抗生素、农残和微塑料监测扩面增项工作,综合评估新污染物分布状况和污染程度,视情采取防控措施。协调县住建局建立完善“一住二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推动机制。
三、围绕督察发现问题,弱项短板要抓紧整改补齐
通过梳理本轮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件,我县畜禽养殖行业和建材行业为信访件集中爆发区。一是针对畜禽养殖行业问题,将会同县畜牧中心及属地乡镇共同落实好《寿县畜禽养殖管理办法》,持续每季度开展专项排查工作,继续坚持联席会议制度、不低于25%抽查制度、验收不通过不给投苗等制度,会同县水产中心和乡镇共同落实好《寿县渔业管理办法》,加强对县域内大水面、重要湖泊的监管,切实提升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行业环境管理水平,探索良性发展的新路径、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换的通道。二是针对建材行业问题,印发建材行业专项排查方案,由局班子成员带队,分组包保乡镇,从环保手续、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物料堆场等方面对建材行业开展全面起底排查,切实解决我县建材行业管理混乱问题;加快出台《寿县建筑材料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办法》,采取疏堵结合,推动行业高质量绿色升级发展。三是针对城乡污水问题,主要解决思路是1.乡镇补齐镇区污水站短板;2.城区加快污水管网建设;3.谋划EOD项目统筹解决瓦埠湖水环境治理;4.一般农村按《寿县农业建制村污水处理规划》推进;5.其他大水面、湖泊按《寿县渔业管理办法》推进;6.污水站按“一站一策”落实。
四、围绕新桥园区创国家级,园区环境管理水平要提档升级
一是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已建成的日处理2.5万吨的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转正常,目前正在扩建的日处理1.5万吨污水处理厂和湿地项目有序推进中,不断扩大污水处理能力不断增强;新建的新桥园区危废暂存中心已通过验收,委托第三方资质机构运维,有效解决了园区小微企业危废处置难、处置慢、处置贵的痛点。二是提升企业整体环保合规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是建立定期会商机制。联合园区环保管家+新桥审批窗口+执法大队每半月会商一次,为每个入园企业建立环保档案,记录其环保手续办理情况、日常监测数据、整改记录等信息。同时,加强检查企业的污染防治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是否有效工作。并对老百姓反映的重点难点环保问题加强监管频次及现场采样检测,强化监管手段。2.强化科技监管手段。利用自动振动监控预警信息化系统,对企业环保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方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追溯;利用大气VOCs、颗粒物走航车及雷达平扫等技术快速锁定高值区域和企业。3.多措并举规范管理。定期到园区举办入园企业环保法律法规培训,解读国家和地方最新的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让送法暖企真正落到实处。发现企业环保不合规问题后,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要求和期限。对于技术有困难的企业,协调有关技术单位提供环保技术咨询和帮扶,并积极帮助申请资金支持。三是审批和排污许可提质增效。健全三项制度,做到“三抽查”:1.健全座谈评价制度,抽查环评编制单位,做到以案促改提质增效。每季度召开一次有关环评编单位和企业参加座谈评价会,以省、市抽查复核的问题报告书(表)为典型案例邀请专家现场点评,指出问题症结、开出治病药方、列出整改清单,提升环评质量和编制水平,杜绝环评文件编制过程中不负责任、粗制滥造和弄虚作假等行为。2.健全全覆盖技术复核制度,抽查环评报告书(表),做到以点带面提质增效。每季度按25%比例随机抽查环评报告书(表),从专家库抽取专家现场集中联审,同时,对上级移交问题举一反三,对问题线索相关对象进行全覆盖复核。对环评文件编制中存在质量不高、弄虚作假等问题的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建议市局依法律法规进行失信记分,纳入诚信档案。3.健全部门联动制度,抽查排污许可,做到证实一致提质增效。通过现场检查+专业团队审核+多部门联合集中会审和部门协同合作,强化排污许可管理、环境监测、执法监管联动,加强信息共享、书面线索移交和反馈,促进排污许可全过程、全要素闭环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