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序开放全县公共文化免费开放场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03-31 09:33信息来源:寿县文化和旅游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各乡镇:

202031518时起,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省级二级应急响应调整为省级三级应急响应。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分级分区、分类分时防控和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有关要求,按照市局《关于有序开放全市公共文化免费开放场馆的通告》(淮文旅〔202013)文件要求,报经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同意,现就恢复开放公共文化免费开放场馆及相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有序开放范围及安排

1.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具体开放时间由当地党委、政府决定,建议自326日起恢复对外开放并严格把关。室内密闭空间及部分服务,根据场馆条件,逐步有序恢复。开放情况及时向县文化和旅游局报备(联系人:顾振宇,联系电话: 4025776)                        

2.孙叔敖纪念馆、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具体开放时间分别由安丰塘、小甸镇党委、政府决定。建议从326日起恢复对外开放。

3.鉴于今年农历三月十五古庙会与清明节叠加,期间人流量过大,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文物安全,拟参照往年庙会期间闭馆做法,县博物馆、县文化馆、县图书馆于48日正式对外开放。

二、落实主体责任

各开放单位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为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严格遵守寿县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工作要求。

三、制定两个方案

各开放单位要制定恢复开放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建立完善内部疫情防控组织体系,制定科学可行的应急措施和处置流程,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四、遵守工作指南

要结合实际,采取限流措施,严格执行《淮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文化免费开放场馆恢复对外开放工作指南(试行)

特此通知。

 

附件:淮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公共文化免费开放场

馆恢复对外开放工作指南(试行)

2020325


附件

 

淮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公共文化免费开放场馆恢复对外开放工作指南(试行)

 

为指导全市公共文化场馆()继续实施疫情防控,稳妥做好恢复开放工作,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恢复开放工作指南》和《安徽省文物局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序推进文物单位恢复开放和复工的指导意见》(皖文物〔202073)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指南: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相应组织。各场馆()要及时成立公共文化场馆()恢复开放工作领导小组。各级主要领导、各场馆()主要负责人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要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督导各场馆()恢复开放工作落实。

2.细化责任分工。各场馆()要切实按照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指南》要求,并结合各馆()实际认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恢复开放工作预案,细化责任分工,真正把恢复开放疫情防控责任落实到部门、个人和岗位。

3.坚持预防优先。各场馆()恢复开放前要过细过实准备好疫情防控的相关器材、物资和预案,恢复开放后,思想上切不可麻痹大意,仍要把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毫不放松地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二、加强员工管理

4.做好员工健康监测。各场馆()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后勤人员、安保人员)应通过“皖事通”APP或者支付宝“皖事通”小程序实名申领“安康码”,如实填报信息,将持有“安康码”绿码作为员工返岗的必备条件。员工入馆前要检测体温,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时,要及时报告。员工不得带病上班,进出公共区域必须佩戴口罩。

5.指导做好个人防护。各场馆()应对员工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事项的培训,确保员工上岗前具备必须的防控和处置知识与能力。要求员工减少不必要外出,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应按照《转发皖疫控办关于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的通知》(淮疫控办[2020] 178)要求,正确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严格落实“戴口罩、勤洗手、保距离”要求,做好员工个人防护。

6.有效减少员工聚集。根据实际上下班、弹性工作。减少召开会议,必须召开的会议要缩短时间、控制规模,参会人员佩戴口罩并保持安全距离。

三、做好场馆()防控

7.分区域分项目开放。各场馆()要根据实际,分区域分项目逐步恢复开放,对不符合开放条件的场地以及容易形成人员聚集的项目等,应暂不开放。8.配备充足防护物资。各场馆()要配备好口罩、洗手液、消毒液、电子体温计等充足的检测和防护物资,为员工和到馆群众提供必要防护保障。

8.配备充足防护物资。各场馆()要配备好口罩、洗手液、消毒液、电子体温计等充足的检测和防护物资,为员工和到馆群众提供必要防护保障。

9.加强清洁消毒通风。各场馆()要安排专人对阅览室、活动室、展览厅、会议室、报告厅、卫生间等区域以及图书借阅设备、演出器材、展览设备等设施设备做到一日两次清洁消毒,对图书、耳机、雨伞等常用物品做到一人一消毒,要增设废弃口罩回收专用箱(),做好垃圾分类处理。要保持室内通风状态,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首选自然通风。如使用空调,应当确保供风安全充足。

10.加强防控知识宣传。各场馆()通过设置提示牌、LED显示屏播放等多种方式,加强疫情防治知识科普宣传和“安康码”推广“应用,使员工和到馆群众充分了解掌握防治知识和“安康码”申领和使用方法,支持配合防控工作。

11.扎实做好线上服务。各场馆()在逐步恢复开放服务的同时,仍要继续利用公共文化云数字平台,微信公众号、APP等移动客户端,持续加强内容更新,不断为群众提供优质线上数字文化服务。

四、加强进出场馆()管理

12.加强人员进出登记。各场馆()要在所有进出通道设置检查点,实行“安康码”管理,可以通过“皖事通”APP“安康码核验”模块的“申请注册检查点”功能,自助申请检查点账号。要安排专人采用“扫码+测温”方式对通. 行人员进行“安康码”核验,引导未申领“安康码”的人员现场申领,实行“绿码+佩戴口罩+测量体温”进入,“黄码”和“红码”人员及体温在37.3 度以上者不得进入。对不配合或干扰防疫工作的,要依法依规报告相关部门处置。

13.采取人员限流措施。各场馆()结合防控工作需要,可视情况采取实名预约、智慧引导等手段,对每日进入人数进行总量控制,日接待量不超过日最大承载量的50%,室内活动场所瞬间流量不超过最大瞬时流量的30%

14.避免形成人员聚集。各场馆()要采取分时段、间隔性办法对进入人员进行疏导、分流,阅览室、活动室、展厅等公共空间,人与人之间要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疫情防控期间,原则上不举办线下讲座、培训、演出、比赛等人员聚集活动。

15.加强现场巡查力度。各场馆()应加大巡查力度,对随意摘除口罩、随地吐痰等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不文明行为进行及时劝诚。容易出现人员聚集位置要配备管理人员,加强秩序管理。

五、做好异常情况处置

16.有效应对发现疫情。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场馆(),应第一时间报告疾控部门,并立即暂时关闭场馆(),采取隔离措施,在疾控部门的指导下,加强做好密切接触者追踪、疫点消毒等工作。

17.设置临时隔离场所。各场馆()要根据各自实际在适当位置选择单独的房间作为临时隔离场所,以有效应对各类突发情况。

 

    正在更新中...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