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补贴类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自评表
单位 | ||||||||||||
序号 |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三级 指标 |
指标分值 | 指标解释 | 指标说明及评分标准 | 自评得分 | |||||
1 | 决策 (15分) |
项目申报管理 (10分) |
项目申报相关性 | 1 | 通过对项目的申报材料进行评价,判断申报项目是否与奖补支持的项目相关,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申报的相关性。 | ①申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的要求;(0.25分) ②申报项目是否是项目库中的项目;(0.25分) ③申报项目是否是奖补资金支持方向的项目;(0.25分) ④申报项目是否是规定建设期内的项目。(0.25分) |
1 | |||||
2 | 项目申报符合性 | 2 | 通过对项目的申报材料进行评价,判断项目的申报资料和条件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申报条件和资料的符合性。 | ①项目提交的申请文件、材料是否符合申报要求;(0.5分) ②项目单位是否符合申报要求;(0.5分) ③项目是否符合专项资金支持的范围和方向;(0.5分) ④项目申报建设内容(或产出目标)是否符合申报要求。(0.5分) |
2 | |||||||
3 | 审批程序规范性 | 1 | 通过对项目的申报材料进行评价,判断项目的申报评审和审批过程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申报评审和审批的规范性。 | ①项目申报审核、审批程序是否规范;(0.5分) ②项目申报审批手续是否完善;(0.5分) |
1 | |||||||
4 | 绩效目标的明确、合理性 | 6 | 项目申报文体(申报书、计划书)中是否明确了项目的绩效目标,绩效目标是否设定了清晰、细化、可衡量的指标值,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绩效目标的设定、细化、量化等情况。 | ①项目是否制定了实施方案或编制项目申报标准文本或计划书,是否设置了绩效目标;(2分) ②是否将项目绩效目标细化分解为具体的绩效指标;(1分) ③是否通过清晰、可衡量的指标值予以体现;(1分) ④是否与项目年度任务数或计划数相对应;(1分) ⑤是否与预算确定的项目投资额或资金量相匹配。(1分) |
6 | |||||||
5 | 资金落实 (5分) |
资金到位率 | 3 | 项目实际到位资金与计划应投入资金(或项目总投资额)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资金落实情况对项目实施的总体保障程度。 | 资金到位率=(实际到位资金/计划投入资金)×100%; 实际到位资金:一定时期(本年度或项目期)内实际落实到项目的资金。 计划投入资金:一定时期(本年度或项目期)内计划投入到项目的资金。如项目已完工,且办理了决算的,计划投入资金等于项目实际总投资;如项目已完工,未办理决算的,计划投入资金等于已支付资金加未结算的合同价;未开工项目计划投入资金等于批复的总投资。 资金到位率100%得3分,95%-100%(不含)得2分,90%-95%(不含)得1分,90%(不含)以下不得分。 |
3 | ||||||
6 | 资金到位及时率 | 2 | 及时到位奖补资金与应到位奖补资金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财政或项目主管部门对财政奖补资金落实的及时性程度。 | 资金到位及时率=(实际已及时到位资金/应到位资金)×100%。 实际已及时到位资金:截至评价日,实际按规定时限落实到项目的资金。 应到位资金:按照批复的资金计划指标截至规定时点应落实到项目的资金。 奖补资金到位及时率100%得2分,90%-100%(不含)得1分,90%(不含)以下不得分。 |
2 | |||||||
7 | 过程 (20分) |
项目管理 (10分) |
项目管理的规范性 | 2 | 项目单位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是否建立健全了项目管理相关内控制度,内控制度是否有效执行,项目管理程序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项目过程管理资料是否完整,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建设管理的规范性。 | ①是否已制定或具有相应的项目管理内控制度;(0.5分) ②项目内控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0.5分) ③项目程序是否符合相关规范;(0.5分) ④项目过程管理资料是否齐全、完整。(0.5分) |
2 | |||||
8 | 项目计划目标管理 | 1 | 项目单位是否严格按项目申报的计划目标进行实施项目管理的,有无擅自改变项目主要计划目标和建设标准的,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计划目标管理情况。 | ①项目是否按计划申报的实施内容进行项目管理的;(0.5分) ②项目单位有无擅自改变项目主要计划目标和项目内容标准的。(0.5分) |
1 | |||||||
9 | 政府采购制执行情况 | 2 | 通过对项目采购支出材料的评价,判断符合政府采购项目的支出是否严格执行了政府采购制,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采购管理的规范性。 | ①项目是否有符合政府采购的设备物资及其他服务业务;(1分) ②是否严格执行了政府采购制度。(1分) |
2 | |||||||
10 | 完工验收程序的规范性 | 4 | 项目完工后的验收工作是否按规定及时开展,是否通过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项目部门、专家的综合验收或第三方验收。 | ①是否在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及时组织初步验收;(1分) ②验收资料是否完整;(1分) ③验收过程是否由项目主管部门或其组织成立的专家评审验收小组参与验收(1分) ④项目若委托第三方验收机构进行鉴定的,验收机构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1分) |
4 | |||||||
11 | 项目档案管理合规性 | 1 | 项目是否建立了完整、规范的档案资料,档案资料整理是否合规,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档案管理情况。 | ①是否建立健全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0.5分) ②档案资料整理是否符合完整、规范;(0.5分) |
1 | |||||||
13 | 过程 (20分) |
财务管理 (10分) |
财务管理的规范性 | 2 | 项目单位为加强项目资金和财务管理,是否建立健全了项目资金或财务管理相关内控制度,项目的财务核算是否符合规定,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资金和财务管理的规范性。 | ①是否已制定或具有相应的资金或财务管理内控制度;(1分) ②项目的财务核算是否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1分) |
2 | |||||
14 | 资金使用合规性 | 5 | 项目资金使用是否符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或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资金的规范运行情况。 | ①项目资金是否设置了明细核算,并做到专款专用;(1分) ②资金支付手续是否齐全,审批流程是否完善;(1分) ③资金支付进度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是否有拖欠工程款的现象;(1分) ④资金支付凭证是否合规,是否存在大额现金支付、不合规票据支出等违规现象;(1分) ⑤资金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报套取等违反资金管理规定的现象(1分) |
5 | |||||||
15 | 国库集中支付情况 | 1 | 项目财政专项资金是否执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专项资金支出管理的规范性。 | ①项目财政专项资金是否严格执行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1分) |
1 | |||||||
16 | 监督检查有效性 | 2 | 项目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是否为保障资金的安全、规范运行而采取了必要的监控措施,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督查,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主管或财政、审计等部门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有效监控。 | ①是否制定了保障资金安全及规范资金管理的措施或办法;(0.5分) ②各级政府或主管部门是否适时组织开展了资金专项督查;(0.5分) ③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是否都得到了及时整改;(0.5分) ④项目财务决算是否规范,是否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核。(0.5分) |
2 | |||||||
17 | 产出 (40分) |
项目产出 (40分) |
申报实施内容完成程度 | 15 | 对照项目申报阶段设定的产出目标,评价项目实施的实际产出数与计划产出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产出数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 实际完成率=(实际产出数/计划产出数)×100%。 实际产出数:项目申报时实际完成的项目计划建设内容。 计划产出数:项目绩效目标确定的在项目申报时需完成的项目计划建设内容。 得分=实际完成率*分值 注:生产、服务及科研等行业项目主要产出指标为产品数量、提供服务数量和成果数量;建设、提升、改造项目主要考核项目建设内容完成程度。 |
15 | |||||
18 | 申报投资(或支出)偏差率 | 5 | 项目实际投资(或支出)与计划投资(或支出)的比率,与100%进行比较存在的差异情况,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申报投资(或支出)真实情况和项目计划投资(或支出)管理水平。 | 项目投资偏差率=项目投资(或支出)完成率-100% 项目投资(或支出)完成率=项目实际总投资(或支出)额÷计划总投资(或支出)额×100% 项目总投资=账面已支出+应付账款(未完工的部分按合同价计列,若已经审计则以审计结论为准) 得分=[1-投资(或支出)偏差率]*分值 |
5 | |||||||
19 | 质量达标率 | 8 | 项目完成的质量达标产出数与实际产出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产出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 质量达标率=(质量达标产出数/实际产出数)×100%。 质量达标产出数:项目申报时达到既定质量标准实际完成的项目计划建设内容。 得分=质量达标率*分值。 注:完工项目达标以项目验收报告上的结论为准;未开工或未实施项目质量达标率为零。 |
8 | |||||||
20 | 完成时限符合率 | 8 | 项目实际完成时限在申报指南(或通知)要求的时限内完成的项目数与计划项目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产出时效目标的符合程度。 | 完成时限符合率=符合申报时限要求的完工项目数/计划(或申报)项目数×100% 符合申报时限要求的完工项目数:是指项目实施单位完成该项目实际所耗用的时限符合申报时限要求的项目数总和。 计划(或申报)项目数:按照项目实施计划或申报指南(通知)等相关规定申报的项目数。 得分=完成时限符合率*分值。 |
8 | |||||||
21 | 财政资金放大倍数 | 4 | 通过财政奖补资金影响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对国家鼓励的行业和公共设施项目进行投入,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 | 财政资金放大倍数=项目资金总投入/财政补助资金。 项目资金总投入包括项目各种渠道投入的资金总和,如项目投入的资金总额超过项目实际总投资额的,以项目实际总投资额确认。 财政资金放大倍数>1,得4分 |
4 | |||||||
22 | 效果 (25分) |
项目效益 (25分) |
经济效益 | 5 | 项目实施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情况。 | ①通过项目实施,是否促进了项目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的收入或利润提升(2分) ②通过项目实施,是否促进了项目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群体)的纳税额提升,从而带动经济效益增长;(2分) ③通过项目实施,是否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约了成本费用。(1分) |
5 | |||||
23 | 社会效益 | 5 | 项目实施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情况。 | ①通过项目实施,是否促进了项目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可持续发展;(2分) ②通过项目实施,是否解决或缓解了行业、社会的矛盾及难题; 如:行路难、看病难、卖粮难等矛盾。(1分) ③通过项目实施,是否能正确的影响和引导广大群众生产的极积性;(1分) 如:粮食生产、生猪养殖等积极性。 ④通过项目实施,是否促进了民生改善。(1分) |
5 | |||||||
24 | 生态效益 | 5 | 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情况。 | ①通过项目的实施,是否能达到美化环境、保护资源的效果;(2分) ②通过项目的实施,是否能避免或减少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现象发(1分)生; ③通过项目的实施,是否能改善或提升资源回收利用率;(1分) ④通过项目的实施,是否正确的影响和引导广大群众保护环境。(1分) |
5 | |||||||
25 | 可持续影响 | 5 | 通过项目的实施和后续运行成效发挥,对国家战略储备、行业发展的可持续影响情况。 | ①项目实施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规定及要求;(1分) ②项目主管部门或项目运营单位是否制定了项目运营管理办法或制度;(1分) ③通过项目的实施,是否提升了项目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群体)持续经营能力或市场竞争力;(1分) ④通过项目的实施,是否解决或缓解了行业、社会的矛盾及难题,保障行业正常发展、社会正常运行。(2分) |
5 | |||||||
26 | 社会公众、服务对象或政府的满意度 | 5 | 通过对社会公众、服务对象或政府相关部门人员的调查走访,获取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 | ①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3分) ②政府综合考核、专项考核结果评价。(2分) 注社会公众或受益对象满意度=回答满意的人数/实际调查人员总数*100%。 达到90%得满分,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0.2分,扣完为止 |
5 | |||||||
合 | 100.00 | 100.00 | - | 100.00 | - | - | 100 | |||||
注:本指标体系(框架)适用于费用或资金支出补助项目支出绩效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