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州之魅】浅淡“寿州锣鼓”

发布时间:2025-04-27 15:15 信息来源:寿县文学艺术院(寿州循理书院) 作者:丁骏龙 浏览次数: 字体【  
 

浅淡“寿州锣鼓”

文/丁骏龙


古城春日的月夜,斗柄东指,夜空藏蓝,漫步在古城墙外,护城河边。依依杨柳,绿丝低垂,月光的照射和微风的吹拂下,护城河水泛起一阵水浪清音,伴着风儿吹来的,还有沸腾着古城人民生活热情的春申广场上那一曲悠扬的锣鼓,也声声萦纡在我的耳畔,震荡在我的心里。随着罡锣那似钟似鼎的大音回响,我的思绪也被这回响拉远,拉长!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

鼓钟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淑人君子,其德不犹。

这是《诗经》“小雅,鼓钟”里的诗句。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收集了公元前1100至公元前600年间,西周至春秋中期 500年间传世诗歌300余首。“小雅,鼓钟”是一位诗人在淮水之上欣赏了锵锵钟鼓,瑟琴笙磬的演奏后被其震撼和打动,同时又钦慕其古代圣贤,创造了音乐的功德而所写的诗歌。

这首诗歌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鼓钟,一个是淮水。清代史学家王长谦在他的《集疏》里面有这样的记载,“水经注:淮水东为安丰津,又东有洲,号关州,通校全淮,唯此有洲,在今霍邱县东北。”据此推断,安丰津东南这个“关洲”就是《诗经》中所写淮水之上的“三洲”,在寿春以西。因其他二洲无可考证,因此可以认为,诗人就应该在“关洲”上听到的钟鼓琴瑟之声后而成诗,这就为锣鼓生发在寿春这块土地上找到了注脚。

锣鼓——中国最普及的乐器,无鼓不成乐,无乐不锣鼓。公元前1600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大同小异的35种“鼓”字。广西贵县,云南石寨山汉墓出土的铜锣,都能证明中国锣鼓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器乐之一。在中华文明的历史的长河中,中国锣鼓无处不在,他大体可分为艺术用锣鼓和非艺术用锣鼓两类。

帝王,公爵,侯伯,用以欣赏的钟鼓齐鸣,琴瑟笙磬的和奏。《诗经》当中所描述的“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凡登大雅者即归为艺术类。

非艺术类涉及范围极广。曹刿伐齐时的一鼓作气的谋略;有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壮怀激烈;有鸣锣开道的威严;有鸣金收兵的以退为进;有男婚女嫁,颗粒归仓的锣鼓喧天;有祭祀先民,木鱼铮钹的慎终追远等等。

“寿州锣鼓”,既有着高文化的特质又有着俗文化的属性,高文化的特征就是新中国以降,经过专业人士,民间艺人研磨提炼和丰富,不仅有了自己的特点,同时兼收了姊妹锣鼓的锣鼓经加以融合,使其成为一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俗文化的属性就是门槛较低,极容易普及,容易被平民百姓所接受,四乡八集的街头巷尾,村南村北,阡陌平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锣鼓,就有曲牌的律动和锣鼓的铿锵,“寿州锣鼓”是百姓的锣鼓,他是情绪的宣泄,是肢体的放松,当他们开心敲起锣鼓的时候,此时,技术,技艺已不重要——快乐就好!

古寿州,寿州古,

寿州城里有锣鼓。

寿州锣鼓会说话,

一敲一蹦跶。

“寿州锣鼓”不是“安塞锣鼓”那种黄土漫天,大开大合,也不是“威风锣鼓”那种一行行,一列列像是列阵般的勇武与磅礴。“寿州锣鼓”的人员配置我个人认为,以20人为最佳。而他的队形是一个圆,这是圆满的圆,是团圆的圆。三位锣手在圆圈内交替出场,被其他队员围在中间,众星捧月,时进时退,与鼓手、钹手、云锣手用眼神,用肢体交流互动。并与鼓,钹,手锣交替领奏,代表着无论你操作的是哪样乐器,你都是这个群体中的主人!

有热爱锣鼓的人希望把“寿州锣鼓”的阵式扩大、增容,让他更有气势,我觉得不是不可以,但要因时因势而论,不能片面地去追求这种大阵仗,大排场,在曲牌和节奏没有更加丰富之前,是不适宜的。大场面的表演只适合远观,而“寿州锣鼓”的微观技术和表演功能比较强,如大阵仗的表演,这些最为可观的艺术将会被淹没,这岂不是舍本求末,扬短避长吗?

作为传承人,我们也不能永久地把既有的传统锣鼓表现形式奉为圭臬,这不是否认我们老一辈的民间艺术家的创造,他们筚路蓝缕之功固不可没,但简陋粗俗之瑕也难以讳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华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总体要求。2023年的6月2号,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又再次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

作为“寿州锣鼓”传承人,我们应该根据新时代、新进展、新要求,对“寿州锣鼓”的内容和形式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加以补充,拓展,完善,使其符合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扩大其影响力和知名度。

同时也要让非遗传承人和文化工作者从送文化到种文化进行形式上的转变。这种转变是鼓励人们从文化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通过不断地灌输和传承学习,增强农村文化的自身造血功能,保护和发挥好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让健康的文化生活占领农村阵地,从而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一举措为我县的非遗传承,保护,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对非遗项目的参与度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寿州锣鼓”是寿县独有的省级非遗项目,让我们携手同行,为它赋予时代的内涵,让它在文旅融合的城市街巷,乡村振兴的村镇田野,敲出他的威严与瑰丽,欢乐与平凡,让这座绚烂的奇葩盛开在“非遗”的百花园里,香遍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