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2025年元旦春节期间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
市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有关成员单位:
为切实做好2025年元旦春节期间安全防范各项工作,加强各类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严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和谐、平安的传统佳节。现就切实做好2025年元旦春节期间安全防范工作通知如下。
一、树牢底线思维,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政治责任。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岁末年初历来是安全防范工作的关键时期,各类生产经营活动进入冲刺阶段,节日期间群众出行和大型文娱活动、集会增多,低温寒潮、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频发,用火用电需求增加,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交织叠加,安全防范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切实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牢固树立“事后再主动也是被动,事前再被动也是主动”的理念,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本单位实际,再部署、再检查、再推动、再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着力查缺补漏,消除盲区、堵塞漏洞,全力抓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坚决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力处置各类险情灾情,守牢安全发展底线。
二、聚焦重点领域,持续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坚持“三管三必须”,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认清形势、深入研判、主动认领、迅速行动,有力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扎实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全力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稳步开展问题隐患整改销号,严防群死群伤事故发生。要紧盯涉及人民群众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点行业领域,扎实推进燃气、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电动自行车、建筑保温材料、基层消防安全等“一件事”全链条安全监管。消防领域。要持续深化除患攻坚整治工作,紧盯“九小场所”、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仓储物流、校外培训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民政服务机构等,扎实推进畅通消防“生命通道”、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等行动。道路交通领域。重拳打击“三超一疲劳”、超限运输、非法营运、货车和农用车违法载人、不落实动态监控制度等行为;统筹做好春运安全管理,突出旅游景点、高速公路及服务区,强化对旅游包车、长途客车的执法检查,加强恶劣天气下道路通行、疏导管控和应急保障,确保群众出行安全。文化旅游领域。深化旅游景区高风险旅游项目隐患排查治理,加强旅游景区景点和网红打卡点安全提示,强化艺术展演、展览、旅游演艺及重大文艺活动安全管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城镇燃气领域。持续推进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治理,加强对问题气、瓶、阀、软管、管网、环境的排查检查,全面清查整改非法经营、储存、倒装运输和违规充装液化石油气等问题。煤矿领域。严格落实煤矿安全八条硬措施,紧盯矿井采掘接续平衡,核查煤矿地面瓦斯治理工程、保护层开采、等重大灾害治理任务完成情况,督促煤矿严格执行审定后的采掘接续计划。抓实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健全“双预控”机制,研判辖区煤矿重大安全风险,加强煤矿节后复工复产监管。危化品和烟花爆竹领域。突出重大危险源、油气储罐区、工艺管线等关键装置设施,认真排查防冻、防凝、防火、防爆、防泄漏、防中毒等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加强异常工况处置,严格开停车、检维修、特殊作业等重点环节安全管理。加强烟花爆竹生产、经营、运输、储存、燃放等各环节安全风险管控,严厉打击违法生产、无证销售、超量储存等行为。工贸领域。聚焦金属冶炼、粉尘涉爆、涉氨制冷等工贸高风险领域,高温熔融金属、喷(漆)涂、使用危险化学品等高风险场所,有限空间、筒仓清库、检维修等高风险作业,狠抓监管执法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建筑施工领域。重点加强危大工程安全管理,核查危大工程施工方案编制、专家论证、现场安全风险管控,强化对施工现场高支模、深基坑、起重机械等危大工程以及高处坠落、有限空间、物体打击、临时用电、动火作业等事故易发风险点的安全管控和隐患排查,强化临建、外租工人宿舍消防安全管理,及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坚决防范和遏制事故发生。特种设备领域。紧盯车站、商场、旅游景区、游乐园等公众聚集场所,严格落实特种设备“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和安全监管制度,重点排查整治使用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电梯、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事故隐患。其他有关行业领域,也要针对性明确工作重点,确保各类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到位。
三、保持应急状态,科学有效防范应对灾情险情。各级、各部门和单位务必提高警惕、充分准备,精准防范、有力应对,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趋势,强化应急、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会商研判,加强对预警性、苗头性、倾向性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研判,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应对措施,全力防范化解各类灾情险情。加强协调联动和会商研判,强化灾情监测预报,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多渠道、高密度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和灾害风险提示,及时提醒社会公众、生产经营单位和有关部门做好防范应对。针对今冬气温冷暖起伏显著、发生过程性强降温可能性大的情况,落实自然灾害“响应期”联合值守、会商研判、临灾“叫应”等工作机制。针对今冬气温较常年偏高的情况,严格火源管控,深入开展森林火灾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和打击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严格火源管控,严防人为因素引发火灾。加强灾后重建资金和政策统筹,健全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全面摸排需救助对象,科学分配救助款物,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救助。强化应急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制度,严格落实事故灾害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做好事故灾害的应对处置,加强事故灾害信息核实、上报,坚决杜绝漏报、迟报、谎报和瞒报行为。针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做好各项应急救援准备,做到迅速出动、全力救援,确保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淮南市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
2024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