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地工厂、工地正在积极复产复工,春季天气多变,诸多不利因素凸显。县安委会办公室发布安全风险防范提示,要求各地各单位结合春季安全生产特点,提前落实安全防范措施,避免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一是松软土壤易垮塌。春季天气渐暖,解冻后的土壤十分松软,建筑施工现场易出现边坡垮塌、基坑坍塌等。施工作业中也容易出现人员滑倒、坠落。对于厂区各处建筑物,企业要组织人员检查其是否安全。要全面排查搭设脚手架是否稳固;堆放材料基础地面是否会产生沉降,堆放材料是否因地面软化而倾斜;动土作业坑、沟是否采取可靠措施防止塌方;吊装作业是否有专人指挥,钢丝绳套、滑动系统等是否符合要求,安装、起吊是否保证吊车停放可靠,吊物捆绑牢固。
二是新人入场易出事。春季复产、复工,一大批新员工进入各企业生产一线和施工现场。不少人缺乏相关作业经验,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不足,上岗作业后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对于新入职的员工,企业要为其提供必备的安全防护用品,让其了解作业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掌握防范技能,适应岗位安全操作需要;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教会新员工正确使用各种急救设施和灭火设备,使其了解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流程,杜绝盲目施救,避免事故扩大。另外,由于天气转暖,人们易感到困倦、疲乏,企业管理人员和作业负责人要密切注意作业人员的精神状态,尤其是在进行有限空间、高处、临时用电、吊装等作业时,防范事故发生。
三是干燥多风易着火。春季干燥多风,是火灾事故多发期。生产、施工企业要加强对消防重点部位和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各类动火作业要严格实行申请许可和现场监护制度;要保持厂区、施工现场清洁,及时清理杂物,不要在机械设备和电动工具附近堆放可燃物,不要随意焚烧垃圾、纸张及其他易燃物品;生产车间内禁止大量存放油漆、稀料、木材、塑料、填料等易燃物;积极开展专项防火安全检查,查找和消除火灾隐患,避免事故发生。建筑工地、化工厂等重点区域严禁使用明火,要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定期进行检查、校验,确保消防器材保持完好可用状态,并做到人人会用。外出踏青旅游时,不要在树林里吸烟或野炊;祭奠故人时,请改变烧纸、焚香、点蜡烛的习惯,可采用献花、植树等新的方式追思,以免引发火灾。
四是触电事故易发生。春季昼夜温差大,电气设施设备易受潮,加之地面导电性增强,易发生触电事故。生产企业应加强安全管理,避免电气设备带病运行。企业生产装置、罐区和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内用电,应按规定办理用电用火作业许可证。用电结束后,临时施工用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应立即拆除。电工、电焊工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其他人员不得从事电气设备及电气线路安装、维修和拆除工作。作业人员在搬运钢筋、钢管等较长的金属材料时,应注意不要碰触到电线;停放手推车、堆放物品时,不要停放、堆放在电线上。严禁在高压线下方搭设临建、堆放材料和进行施工作业。农村打井、春耕、春灌、盖房等临时用电增加,不可私拉乱接电线,做到规范用电、安全用电。
五是大风天气易坠落。春季大风天气多,企业要密切关注气象变化,严格落实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遇到大风、沙尘暴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做好室外作业人员的防风措施,确保人身和作业安全。遇四级以上大风,应停止塔吊升顶、建筑物拆除作业;遇五级以上大风,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大模板吊装、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升降和拆除以及使用吊篮作业;遇六级以上大风,应停止吊装作业,停止塔吊、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的使用。高处作业人员应经过安全培训教育,熟悉现场环境和施工安全要求。
作者:寿县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