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归档专栏 > 中共党史学习教育专题 > 党史人物

赵策 用生命谱写威武壮歌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淮南网 作者:张昌涛 廖凌云 发布时间:2021-06-10 14:45 字体:[  ]




在千年古镇寿县隐贤镇,这里的隐贤老街2019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在隐贤老街水巷口南侧,一幢坐东面西的明清建筑修缮一新,就是赵策烈士纪念馆。

日前,记者一行在隐贤街道流动党支部书记赵志鹤引导下,来到赵策烈士纪念馆。馆包括门屋(前言)、前院(庭院绿化、人物雕塑)、前院厢房(赵策家族展)、过厅(赵策烈士专题展)、后院厢房(隐贤革命史、隐贤历史文化展)、堂屋(故居场景复原)等。据介绍,纪念馆目前正在布展中,预计7月1日前后向游客开放。

赵志鹤对赵策烈士的生平非常了解,听着他绘声绘色的讲述,似乎一瞬间把大家带回了那个峥嵘岁月的革命年代。赵策烈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英勇顽强,坚持斗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为国为民的威武壮歌。

出生书香门第,立志追求真理

赵策,号伯略,寿县隐贤镇人,1909年农历十月十四日出生于书香门第。

赵策的祖父赵吉甫,是清末秀才,一生从事私塾教育。受康梁变法影响,思想倾向维新变法,主张废除科举兴学校,废庙宇办学堂。他在家乡隐贤集创办了三育公学,带领学生砸了当地东岳庙宇中的菩萨,把庙宇改作学校,将庙田冲为学田。这一义举,触动了当地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他们串通勾结指使庙中孙和尚对赵吉甫进行暗杀。

赵策的父亲赵子余,原名赵锡庆,号子余,是寿南一带有名的教育家。在其父赵吉甫被杀害后,他安葬了父亲的遗骨,变卖了家产,只身来到当时安徽省政府所在地安庆告状申冤,同时考入安徽政法公学,继续就学深造。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朝统治顷刻覆灭。在辛亥革命洪流席卷下,赵子余为父申冤的官司打赢了,同时也从政法公学毕业。1912年秋,他回到家乡续办三育公学。后又创办了三育女校及多所国民小学,培养了一大批有为青年。

大革命失败后,赵子余对蒋介石的叛变行为十分愤恨,对共产党人深表同情。他积极支持儿子赵策和赵筹参加共产党,还掩护共产党员的地下活动。共产党员涂仲庸就是在他家门口开杂货店,并以此作掩护开展党的秘密工作。寿县党组织的交通员和往返鄂豫皖苏区的干部都在他家住宿,不仅热情招待,临走还要送路费。

赵策是赵子余的长子,自幼天资聪慧,从小在其父主办的三育小学读书,受其父爱国思想的熏陶,树立了开明进步、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优秀品格。

小学毕业后,赵策考入寿县初级中学继续读书。当时正值国共首次合作,在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召唤下,他加入了中国国民党,积极参加了“五卅”运动,支持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

1927年,“四一二”国民党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大肆屠杀共产党人。赵策无比愤恨,毅然退出国民党,并与寿县共产党地下组织取得秘密联系。

1930年,赵策到南京三民中学读高中,在校期间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参加反帝大同盟,继而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赵策全身心地投入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组织参加学生示威游行,反对内战,要求枪口一致对外,遭到国民党反动军警镇压,被迫离校返家。

组织发动群众,英勇顽强斗争

赵策回到家乡隐贤不久,被聘为寿县茶庵小学教员。同时,中共皖北中心县委让他负责寿县互济会工作。

此时的互济会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主要任务是:宣传革命真理、组织发动群众、掩护党组织开展活动、营救被捕同志、筹集武器弹药等。赵策接受任务后,一方面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群众工作,扩大党的影响;一方面与进步教师交朋友,发展互济会员,扩大组织。他还曾担任过寿县、凤台、定远三县军事总指挥兼大队长。

1932年4月,赵策与胞弟赵筹、地下党员涂仲庸等积极配合鄂豫皖苏区红二十五军行动,在群众中开展宣传工作。

1933年12月,赵策在协助寿县红军游击队消灭“剿共团长”姚霭卿的斗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利用父亲的声望和教师身份,侦察姚匪的活动,还动员家人将保家的3支盒子枪和500发子弹送给游击队,这对于消灭姚匪的胜利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第二年开春,赵策在游击队消灭开荒集匪首毕少珊的斗争中,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统治,赵策毫无畏惧,在中共寿县地下党的领导下,英勇顽强、坚持斗争。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不愿死在偏安一隅的家园,也不愿死在胜利归来的欢迎台上,更不愿死在衰朽无用的垂暮老年,我愿意死在为劳苦大众拼命抗争的前进道路上……”

被捕宁死不屈,入狱慷慨就义

1934年国民党在寿县农村进行“拉网式”“清剿”,5月23日以“共匪”罪名,派兵将赵策逮捕。

入狱后,敌人通过戴手铐脚镣、坐老虎凳、身上压石磨、吊在屋梁上等酷刑,逼他供出中共地下党组织与游击队的活动情况。赵策横眉冷对,愤怒斥责。

严刑逼供无效的情况下,国民党安徽省第四区专员兼寿县县长席楚霖亲自出马,封官许愿、拉拢劝降,但赵策岿然不动,严词拒绝。

在敌人的法庭上,他痛斥国民党贪官污吏鱼肉百姓,残害革命志士的罪行。牺牲前三天,他还组织难友越狱暴动,后因情况变化越狱计划未能实现。

赵策身在狱中,念念不忘党的事业,时时怀念革命战友,他带信给胞弟赵筹与战友涂仲庸,要他们不要为自己的牺牲而悲伤,要坚强起来,继续坚持斗争。

赵策在狱中的40天,是他短暂生命中最辉煌、最壮丽的40天。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践了为党的事业奉献一切的崇高誓言。

1934年7月1日,赵策昂首挺胸,大义凛然地走出监狱,沿途高呼“打倒蒋介石”“血债要用血来还”“共产党一定要胜利”等口号。在刑场上,面对刽子手的枪口,他拒不下跪,盘腿席地而坐,大声地说:“只许打一枪,打两枪是孬种!”然后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25岁。

继承先烈遗志,树立永恒丰碑

赵策壮烈牺牲后,遗体被运回家乡,安葬在隐贤镇南三里地的淠河边。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为赵策修建了墓园。在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中国革命烈士名册里,赵策名列其中。赵策烈士的遗像和书本、血衣等遗物被陈列在六安“大别山革命烈士陈列馆”中展出。

1992年,寿县县委县政府作出了扩建烈士墓园的决定。2005年清明节前夕,寿县人民政府为赵策烈士重新立了墓碑。2017年和2020年寿县隐贤镇人民政府又先后两次修缮了烈士故居和墓园,并将此两处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今随着红色旅游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到这里,怀着无限敬仰的心情,缅怀烈士的英勇事迹,告慰烈士的在天之灵,表达对烈士的深切怀念,更是要继承先烈遗志,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赵策烈士的英雄事迹,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永恒的丰碑。(记者 张昌涛 廖凌云)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信息来源:淮南网http://www.huainannet.com/content.asp?id=12163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