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无小事,“乱吃”必出事

发布时间:2025-06-16 09:18 信息来源:安徽时评 浏览次数: 字体【  
 

https://mp.weixin.qq.com/s/wrcBdpwml-J0YVVdYdPvKg

一顿饭、一杯酒,看似稀松平常,以党纪党风来考量却“兹事体大”。


《人民日报》近日披露了一个案例: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某某,要求私营企业主将其公司办公场所改造成私人会所,并配备餐厅、卡拉OK包房等供其使用,平均每周都要去两三次,直至被留置前一晚仍在该会所大吃大喝。


从农业农村部原部长唐仁健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到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洪违规组织公款宴请,再到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10名干部在学习教育期间违规吃喝……近期通报的一系列案例表明,时至今日,仍有一些党员干部“吃心不改”“酒瘾难戒”。


违规吃喝屡禁不止,“舌尖上的底线”屡被突破,除了一些人爱慕虚荣、贪图享乐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有些人将吃吃喝喝当作社交方式,追求“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违规吃喝屡禁不止(AI制图)


市井坊间相互吃请,多是为了彼此拉近关系,以图将来“一个好汉三个帮”。相比之下,企业宴请官员、下级宴请上级则没有那么简单,被宴请者往往握有一定的资源,因此有人不遗余力通过大摆筵席来展示诚意、求取资源。频繁的、不正常的吃喝交往,往往是勾连攀附的手段,背后隐藏着请托办事、利益交换等腐败问题。


违规吃喝看似酣畅淋漓,实则暗藏腐败陷阱——利益勾兑的酒桌上,手上端着小酒杯,心里揣着小九九,请君入席的背后是请君入瓮。大吃大喝绝非小事小节,盘点落马官员的堕落轨迹,由风及腐的现象比比皆是。


有些人“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理想信念在灯红酒绿、推杯换盏中崩塌,廉洁防线在觥筹交错、迎来送往中失守,最终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更值得警惕的是,违规吃喝往往与“圈子文化”“山头主义”交织在一起,有人借此拉帮结派,严重破坏党风政风和地方生态。每当看到落马官员痛哭流涕的忏悔画面,总会令人感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党中央不仅制定并不断修订完善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还相继制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等规章制度。


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抓手,各地持续发力反“四风”、正作风,狠抓“舌尖上的腐败”,严惩“酒桌上的交易”。近年来,违规吃喝之风已得到有力遏制,但顶风吃喝的问题仍时有发生。这说明,有些地方发生了松动,有些方面存在盲区死角,还有的发生了隐形变异。比如,潜入地下、由明转暗,到隐蔽场所、内部接待场所吃喝;通过伪造公函、拆分报账、虚列开支等方式隐匿吃喝费用等。


“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长期性、复杂性,纠治“四风”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四风”问题依然严峻复杂,顶风违纪时有发生,隐形变异潜滋暗长,风腐交织日益凸显。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必须警惕“歇歇脚”“喘口气”心态,不断增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切实把作风硬要求变成硬措施、让铁规矩长出铁牙齿。


风腐同根同源,必须同查同治。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其中明确要求,“会议期间,不得安排宴请”“用餐安排自助餐或者工作餐”“严禁以培训名义进行公款宴请”“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


“吃喝”无小事,“乱吃”必出事。违规吃喝不仅是违法违纪的“导火索”,而且是贪污腐败的“催化剂”。经受住“舌尖上的考验”,守护好“舌尖上的底线”,才能打好作风建设的“攻坚战”,以优良作风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声明:稿件转载需声明来源)




撰稿田田

编辑:韩小乔 蒙国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