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人民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库

寿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县十七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第二次大会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纲要》描绘了十四五时期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寿县建设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宣传,增强执行《纲要》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乡镇要把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作为工作重点,认真分解落实,保障《纲要》顺利实施。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做好规划实施的衔接与协调。县发改委要发挥综合协调职能,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向县政府提出推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

各乡镇、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奋发作为,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奋力开创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寿县建设新局面!

 

 

20211013日 

 

(《纲要》文本由县发改委另行印发,并在县政府网站公开发布)


第一篇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格局………………………1

第一章 十三五成就………………………………………1

第二章 发展环境……………………………………………6

第三章 指导思想……………………………………………8

第四章 发展定位……………………………………………9

第五章 发展目标……………………………………………11

第二篇 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16

第六章 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16

第七章 打造合淮同城化先行区……………………………17

第八章 积极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19

第九章 提升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水平………………………19

第三篇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 ……………………………………21

第十章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21

第十一章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3

第十二章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24

第十三章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25

第四篇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27

第十四章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7

第十五章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30

第十六章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32

第十七章 加快数字化发展…………………………………35

第十八章 提升服务强军兴军能力…………………………36

第五篇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36

第十九章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36

第二十章 持续释放消费潜力………………………………37

第二十一章 扩大有效投资…………………………………38

第二十二章 构建现代流通体系……………………………39

第六篇 全面推进改革开放……………………………………40

第二十三章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40

第二十四章 完善地方财税金融制度………………………40

第二十五章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41

第二十六章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41

第七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43

第二十七章 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43

第二十八章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46

第二十九章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47

第三十章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48

第八篇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49

第三十一章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49

第三十二章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52

第九篇 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55

第三十三章 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56

第三十四章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56

第三十五章 完善水利设施网络……………………………57

第三十六章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58

第十篇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59

第三十七章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59

第三十八章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60

第三十九章 打造全国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61

第十一篇 建设美好生态寿县…………………………………64

第四十章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64

第四十一章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65

第四十二章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67

第四十三章 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68

第四十四章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68

第四十五章 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69

第十二篇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70

第四十六章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70

第四十七章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70

第四十八章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71

第四十九章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73

第五十章 全面推进健康寿县建设………………………75

第五十一章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78

第五十二章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79

第十三篇 加快建设平安寿县…………………………………80

第五十三章 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80

第五十四章 确保经济安全…………………………………81

第五十五章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81

第五十六章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82

第十四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83

第五十七章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83

第五十八章 推进法治寿县建设……………………………84

第十五篇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84

第五十九章 加强党的领导…………………………………84

第六十章 强化项目保障…………………………………85

第六十一章 强化要素保障 ………………………………85

第六十二章 健全落实机制…………………………………86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寿县推动经济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合理规划寿县十四五发展,对于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寿县,确保在全省上台阶、全市排前列意义重大。本纲要依据《中共寿县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县发展战略,明确政府工作重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全县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21—2025年,展望到2035年。

       第一篇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格局

第一章 十三五成就

十三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客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县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主要目标任务进展较为顺利,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23亿元,是2015年的1.7倍;财政收入24亿元,是2015年的2.2倍,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是2015年的1.5倍、1.8倍、1.4倍,跻身2019年度安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三十强。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32.427.640优化为24.925.349.8。三产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凸显。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荣获中国好粮油示范县称号;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新产业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新增规上企业129家、占全市一半以上,荣获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称号。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荣获全省电商示范县称号。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完善四梁八柱政策体系,深入实施十大工程。县乡村三级干部尽锐出战,连续五年被省委、省政府评定为的等次。1人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2家单位、1名同志获得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实现贫困县高质量退出。7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3.33万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一城四区框架全面形成,新城区建成区扩展到2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日益完善,人口集聚效应日益明显,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引江济淮寿县段、合肥至周口高速、瓦埠湖大桥加快建设,济祁高速寿县段、商合杭高铁寿县段(站)全面通车,融入合肥一小时交通圈;农村道路、电力和水利设施得到极大改善,荣获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称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2.9%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寿州古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加快推进,《寿州古城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古城保护和利用成效明显,荣膺千年古县、中国文化百强县,恒大阳光半岛成功入选国家3A级旅游景区。清真寺、总兵署大门、刘少海宅修缮等项目进展顺利。小甸镇曹渊故居建成,堰口、陶店等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宝根园生态农庄、正阳关牡丹园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三星级农家乐。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基本完成,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覆盖全域,大气、水、土壤得到有效保护。创建省级森林城镇7个、森林村庄38个,森林覆盖率达到10.3%。国控和省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类标准,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达标率100%。被确定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促进耕地质量提升试点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

民生福祉持续增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县小学、初中入学率均为100%。推进医共体试点,成功创建省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全面推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荣获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省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成功举办首届寿县全民健身运动会。新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寿州锣鼓荣获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荣膺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专栏1 “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类型

指标名称

规划目标

完成情况

2020

年均增速(%

2020

年均增速(%

经济发展水平

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突破200

9.5左右

223

6.5

2.一产增加值(亿元)

52左右

4.5左右

55.5

2.6

3.二产增加值(亿元)

75左右

15左右

56.4

10.4

其中:4.规模工业增加值

55左右

20左右

31.8

11.1

5.三产增加值(亿元)

83左右

9左右

111

6.2

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40左右

12左右

213.4

12.5

7.财政收入(亿元)

20左右

13.4左右

24.1

17.7

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30左右

11左右

136.6

10

9.粮食总产量(亿斤)

31

保持稳定

34

0.04

经济发展质量

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户籍、元)

20000左右

9左右

11.城镇化率(常住,%)

46左右

1个百分点

42.9

  年均提升

0.28个百分点

1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20左右

稳步提升

17.3

年均提升

3.1个百分点

13.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

0.5左右

保持下降

0.419

-4.1

14.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

相对十二五末下降25%

9

57.2

11

15.“三品一标农产品种植面积比例(%)

45左右

稳步提升

30.4

9.6

人民生活

16.人口自然增长率(

<8.5

保持稳定

3.55

-0.4

1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超过13000

超过13

13177

9.1

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超过30000

超过12

28761

8.2

19.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19.6

保持稳定

19.6

保持稳定

20.森林覆盖率(%)

<10.3

保持稳定

10.3

保持稳定

21.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

100

保持稳定

100

保持稳定

2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90

4.5左右

96

2

23.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天)

达标

290

24.镇(乡)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

100

25.城镇(乡)污水集中处理率(%)

95

稳步提升

97.14

稳步提升

26.城镇(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0

保持稳定

90

保持稳定

2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万吨

达标

达标

化学需氧量

达标

保持下降

达标

氨氮

达标

保持下降

达标

二氧化硫

达标

保持下降

达标

氮氧化物

达标

保持下降

达标

第二章 发展环境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特别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深刻改变国家间比较优势和发展位势,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备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我省发展面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我省发挥交通区位、市场腹地、人力资源、生态环境优势,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激发内需潜力,打造商品和要素循环畅通的巨大引力场。

寿县面临重大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的新机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商合杭高铁全线贯通,合淮产业走廊加快建设,寿县经开区平台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全面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打造合淮同城化先行区奠定了基础。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机遇2020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为寿县引进优质项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沪苏浙产业转移承接促进平台搭建提供了政策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机遇,国家提出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适应性产业和特色经济,并在开发区创新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为寿县特色产业发展、城市能级提升提供强力支撑。安徽自贸区设立机遇,20209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批准设立涵盖合肥、芜湖、蚌埠三个片区的安徽自贸试验区,为我县依托合肥片区,积极对接申建安徽自贸区淮南创新区寿县区块创造了条件。引江济淮工程建设机遇,将彻底改变寿县水运交通、物流条件,为寿县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区域竞争力和集聚能力提供全方位支撑。

同时,寿县在十四五期间也面临一些严峻挑战: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牵动性强的大项目还不够多,发展质量有待提升,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增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短板较为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相较于合肥都市圈先进县区,寿县在城市能级、配套服务等方面处于劣势,应对外部虹吸效应,争夺引进高端资源存在一定难度,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任务较重。

总的看来,我县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胸怀两个大局,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第三章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着力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全国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江淮联运现代综合物流中心,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寿县,确保在全省上台阶、全市排前列。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寿县建设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寿县建设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贯通第一要务、第一资源、第一动力,在推动原始创新、促进成果转化上下功夫,以创新引领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落实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主动服务融入国家和省区域重大战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兼顾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聚焦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第四章 发展定位

未来五年,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全力加一区两地一中心建设,即:

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紧抓商合杭高铁全线贯通机遇,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与长三角地区战略合作,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加快合淮产业走廊建设。充分发挥好县经开区承接平台作用,推进开发区托管合作,积极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

打造全国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打造寿州古城-八公山历史文化旅游区,推进寿州古城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古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争创国家一级博物馆、八公山豆腐小镇成为高品质特色产业镇。充分利用芍陂(安丰塘)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金字招牌,大力挖掘区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化、品牌化发展,打造全国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定农业发展基础,强化寿西湖农场、正阳关农场载体支撑,发挥省级迎河现代农业产业园、安徽瓦埠湖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新桥国际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区等平台作用,加快恒大高科农业等项目建设。做强寿州大米、八公山豆腐、板桥草席、瓦埠湖银鱼、皖西白鹅、寿霍黑猪等农业原产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完善粮食精深加工、畜禽水产养殖加工、地方名优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链,重点建设面向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绿色米仓、地标肉库、特色渔行,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

打造江淮联运现代综合物流中心。加快推进江淮运河入淮口综合航运枢纽建设,全力打通江淮联运通道。提高G237寿六路、G328寿霍路等级和通行能力,加快合肥至周口高速公路建设,积极推进沿淮高铁寿县段、京台高速西绕线、寿县通用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发挥好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综合交通优势,打造新桥空港物流园,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打造江淮联运现代综合物流中心。

第五章 发展目标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展望2035年,我县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较2020年翻一番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新提升,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寿县、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旅强县、教育强县、人才强县、体育强县、健康寿县,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寿县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合肥都市圈,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互联互通全面实现,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和现代流通体系基本形成,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城市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平安寿县建设达到新水平,建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人民美好生活谱写新篇章,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提出的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目标要求,坚定地朝着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寿县进军。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超过3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00亿元以上。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企业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主要创新指标明显上升,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平台打造等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以创新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方式。

区域协调开创新局面。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合肥都市圈和参与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成果进一步巩固扩大,与省内外发达地区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环境等全面对接,在创业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差距持续缩小,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新桥空港经济示范区、安徽自贸区淮南创新区寿县区块等开放合作平台加快建设,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强县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成效进一步巩固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体系更加完善。

城乡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公铁水空和港口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县域功能布局更加完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县城带动乡镇发展效果更加明显,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民生福祉实现新提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分配结构进一步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县人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高。

治理效能达到新水平。法治寿县、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平安寿县建设不断深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有力。

 

专栏2 寿县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序号

 

2020

2025年目标

年均增速(%

属性

经济发展(8项)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2.1

6.5以上

预期性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23756

4.6以上

预期性

3

全员劳动生产率(%

>6.5

预期性

4

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4

35

7.8

预期性

5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42.9

57

年均提升3个百分点

预期性

6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0.3

7以上

预期性

7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1.3

2

6以上

预期性

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36.6

218

7左右

预期性

创新驱动(5项)

9

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0.9

1.3

10左右

预期性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17.3

35

预期性

11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0.31

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30左右

预期性

12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5左右

3左右

预期性

13

高新技术企业数(个)

29

50

10左右

预期性

民生福祉(7项)

14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7.6

与经济增长同步

7左右

预期性

15

城镇调查失业率(%

5.5左右

预期性

16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9.45

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约束性

17

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1.32

1.6

3.9左右

预期性

18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86.5

达到省政府要求的控制线

省下达

预期性

19

每千常住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0

200

40

预期性

20

人均预期寿命(岁)

76.9

78

0.28

预期性

绿色生态(5项)

21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完成市下达目标

完成市下达目标

市下达

约束性

22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完成省下达目标

未下达

省下达

约束性

23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79.2

未下达

约束性

24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

79.2

未下达

约束性

25

森林覆盖率(%

10.3

10.5

约束性

安全保障(1项)

26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亿斤)

34左右

34左右

保持稳定

约束性

: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增速均按不变价计

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研发经费投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以及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绝对值均按现价计算。

第二篇 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紧抓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与长三角发达县区战略合作,深度对接合肥都市圈,促进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及要素对接,提高协调开放水平,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提升寿县城市发展承载力和影响力。

第六章 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

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和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战略机遇,紧扣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及短板,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

积极承接优质工农业产业转移。在农副产品加工领域,依托粮食加工、豆制品加工、畜禽水产加工和果蔬加工等产业基础,以精细化、绿色化和品质化为发展方向,重点承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环节以及仓储、冷链、物流等配套环节转移,引进沪苏浙地区农产品销售企业,合作打响农产品知名度。在装备制造领域,依托汽车零部件加工、机械部件加工等产业基础,重点承接核心部件生产及整机制造环节,着力弥补生产、制造及组装环节短板。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依托电子元器件生产等产业基础,重点承接芯片生产、光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在家用电器领域,依托家电零部件生产、原料生产等产业基础,重点承接压缩机、电机等核心部件生产和组装环节,大力发展白色家电产业。着力引培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强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在文化旅游领域,以楚汉文化、豆腐美食文化等为抓手,探索开展旅游一卡通一票通试点,加强与长三角地区旅游项目、产品、服务等对接融合,引进长三角知名旅游企业,弥补管理、营销、规划等环节短板,加大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全面发展演绎、观光、民宿、康养等产业。围绕数字寿县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产业园平台作用,引进一批有带动效应的高质量电商企业入驻互联网+物流园

第七章 打造合淮同城化先行区

立足寿县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在基础设施、要素市场、产业发展等领域积极推进融合互动、深度衔接,打造合淮同城化先行区。

打造开放合作平台。强化招商引资力度,依托县经开区产业基础和优势,以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为目的,整合招商活动资源,建立完善招商资源库、项目库和客商资源库。积极发挥新桥国际产业园和寿蜀现代产业园区承接平台作用,面向合肥经开区大力承接白色家电、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桥国际产业园重点招引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电气以及物流、电子商务、高端商贸休闲等领域重大项目,寿蜀现代产业园区以新电汽及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为导向,优先发展家电及配套、汽车及零部件等合肥优势产业;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商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加快乡镇小微园建设,完善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产业发展集聚功能。主动参与新桥科创示范区建设,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装备制造产业,依托区域龙头企业加强产业配套,共同打造科创型临空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刘岗镇与合肥经开区合作先行区建设;积极谋划县经开区(新桥国际产业园、寿蜀现代产业园区)与示范区共建产业发展合作平台;积极参与合肥新桥机场区域航空枢纽和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设,谋划建设新桥保税仓库。积极推动县经开区与长三角产业相近园区进行省际合作园区建设,加快打造第三方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电子电器产业园和新材料产业园等园中园。借鉴苏滁工业园等跨区域合作园区经验,从搭建产业链对接服务平台、健全园区高层常态化互动交流机制、完善企业和项目落地协调和跟踪机制、建立以股份分成为重点的利益分配机制、探索双方人才互挂职等人才交流制度等方面破解未来合作园区体制机制难题。支持通过外引、借力等多种途径解决园区技术、金融和人才等方面缺口。

强化多层次多领域合作。全面对标合肥,强化与周边城市规划衔接,推进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谋划完善县经开区(新桥国际产业园、寿蜀现代产业园区)至合肥市区快速公交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配合合新六城际铁路、合肥新桥机场S1线建设,做好场站选址及通道预留工作。抢抓安徽自贸试验区设立机遇,深化制度创新、产业发展、金融服务和对外投资等领域合作。

第八章 积极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

贯彻实施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安徽省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用足用好政策措施,谋划实施一批防洪、航运、生态修复、污染治理、产业转型、脱贫攻坚等方面的淮河生态经济带重大项目,推动整体性、专业性、协调性区域合作。高标准参与淮河流域环境联防联控,重点做好五治工作,高品质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实施水清岸绿产业优淮河生态经济带提升工程,突出抓好治污、治岸、治渔。依托八公山楚汉文化、豆制品文化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加强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其他区域合作,协同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第九章 提升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水平

在精准对接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高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沟通,在交通、平台、教育、医疗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畅通长三角合作通道。配合合肥至周口高速寿县(保义)颍上(南照)段工程,参与京台西绕线寿县段和长固高速公路寿县段选线,做好通道预留,并争取路段收费站建设。构建高速公路连接通道及淮南山南新区至合肥新桥机场快速通道,加快石吴路升级改造,推进县域干线公路提质改造。参与沿淮高铁、合淮蚌城际铁路寿县段选线,并争取合淮蚌城际在寿县设置中途停靠点。坚持航道整治与养护并举,推进江淮运河、淮河航道寿县段工程项目,加快其他航道整治疏浚工作,提高航道等级,改善通航条件,提升货运吞吐能力完善江淮运河寿县段港口码头(停靠点)规划,谋划好正阳关淮河大桥项目,强化航运配置功能,打造绿色智慧港口,积极引导船舶向大型化、标准化、智能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结合通用机场定位,做好机场选址规划,加快落实寿县通用机场选址。

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合肥都市圈重大战略机遇,推动区域间要素和资源的便利流动和共享。大力推动区域间公共医疗合作,主动争取更多优质医疗资源,推动在寿县设立分院、专科医院,重点结合外出农民工和外来就业创业人员两类人员工作特点和就医需求,优化备案及转诊手续,更好保障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的医保待遇。深化与合肥等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互通共享和全面合作,推动校际间结对、跟岗挂职、共建工作室、引进课程、专家引领、师生互访等方面的合作。加快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充分利用安徽省档案资源共享平台长三角一网通办等途径,积极为广大群众提供档案资源服务,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在解决纠纷、保护权益、保障民生和社会稳定等方面作用。

专栏3 长三角一体化项目和工程

重大产业项目:海大年产30万吨生物饲料项目、博美奥齐石材装备产业园、汽车空调压缩机生产建设项目、压缩机零部件项目、中安同济建设工程机械生产研发基地项目、三合电线电缆生产线项目、基通集团医药产业基地项目、年产200台纺织面料缺陷检测设备及皮革缺陷检测设备生产线项目、恒大新能源电池项目

合作平台项目:县经开区集中供热项目、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合淮合作区、新桥国际产业园污水厂项目、新桥国际产业园道路扩展及路网联通工程、新桥国际产业园应急水源及原水工程、九龙-双桥拓展区道路工程、新桥智慧园区建设项目、新桥客运换乘中心、快速公交站场、机场北路及科学大道建设工程。

交通一体化项目:合新六城际铁路、合肥S1线、沿淮高铁、合淮蚌城际铁路、京台西绕线高速公路(淮南、合肥、铜陵)、合肥至周口高速寿县(保义)颍上(南照)段工程、江淮运河新桥港、寿县通用机场、兴业大道。

公共一体化项目: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新桥校区及附属医院、万博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新桥校区、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新桥校区、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新桥校区、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桥校区、英才教育项目、合肥市五十中学东校寿蜀分校二期。

 

第三篇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四个面向战略方向,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寿县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完善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县。

第十章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

发挥政府、市场、企业合力作用,立足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平台、成果转化转移平台及众创空间,引导创新资源向平台集聚,打造创新创业高地。

夯实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研究开发机构建设,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和传统产业的骨干企业组建研究开发机构。深入对接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等高校,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力量优势,在农产品加工、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建设一批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争取引入更多科技专项、科技基础设施及研发平台,支持建立跨区域联合实验室,力争到2025年建成技术创新中心20个、重点实验室1个。积极参与省五个一创新主平台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建设。

加强成果转化转移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立成果转化基地,推进寿县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寿县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能力。完善和落实知识产权政策激励机制,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充分调动企业申请发明专利积极性。发挥知识产权专员桥梁和纽带作用,创造条件为企业申报专利做好服务。力争到2025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速均达到20%。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通过试点示范促进专利技术实施转化。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力促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做强做优众创空间。引导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加大对知名创客空间、众创空间的招引力度,在寿县建设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依托互联网+”,支持企业聚焦行业细分领域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构建开放式、协同式创新创业平台,为内部员工和外部创客创新创业提供低成本软硬件设施支持,为企业发展培育新增长点。

第十一章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按照小微企业科创型中小企业龙头企业培育路径,梯次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力争到2025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50家。

实施小微企业成长计划。发挥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全面实施小微企业培育计划,引导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力争十四五期间,新增省市专精特新企业50户,小巨人冠军企业实现零的突破。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开展以应用技术为主的战略性、前瞻性技术研究,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实施科创型中小企业培强计划。聚焦高端装备、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引导科创型中小企业主动入园,充分发展园区资源集聚优势,培育一批创新水平高、竞争力强的科创型中小企业集群。

实施龙头企业培优计划。从科技攻关、研发平台、人才引进、市场拓展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支持龙头企业申报国家和省市科技计划项目,提升创新能力。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面向沪苏浙及省内合肥、芜湖等地引进大型企业在寿县设立地区总部或分公司。

第十二章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落实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积极改进和完善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通过综合运用无偿资助、政府采购、风险补偿、股权投资等多种投入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入企业研发创新活动,带动社会资源向创新链各个环节聚集,形成与创新链紧密关联的资金链。引导金融机构根据企业资金需求特点,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龙头企业的授信额度和贷款力度。建立完善政银企对接常态化机制,推进融资担保机构发展。

强化科技金融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完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鼓励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服务的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增强金融创新服务能力。培育引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深入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开展定向服务活动,为企业准确及时申报科技项目、申请银行贷款提供服务。鼓励建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推出创新型融资业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第十三章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加大科技人才引培力度,完善人才引进服务保障政策,健全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人尽其才、各展其能、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加强科技人才引培力度。加大引智力度,落实省、市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的政策,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寿县创新创业。力争到2025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2-3个。引进和培养创新领军人才、研发骨干,培养创新型企业家和经营管理队伍,形成与企业自主创新相适应的研发和管理团队。实施人才回引工程,深入挖掘寿县籍高层次在外人才资源,以引才。通过与高校合作、共建研发机构、科研项目联合攻关、联办企业等方式柔性引进所需人才,在资金扶持、生活补贴、表彰奖励等方面实行与现有人才同等待遇。依托职业技工培训机构,加大企业技术人才培育合作力度。

健全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以深化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为核心,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建立人才分类评价机制,落实职称改革制度。完善人才在编制、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职称认定等方面特殊优惠政策。加强引进和培养创新领军人才、研发骨干,培养创新型企业家和经营管理队伍,支持建设博士、博士后、院士科研工作站,形成与企业自主创新相适应的研发和管理团队。

专栏4 创新平台项目和工程

创新平台项目:参与省五个一创新主平台、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新桥科创产业园、八公山豆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蓝讯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众创空间。

小微企业成长计划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创新难、引才难的发展瓶颈,加强要素保障,通过专业化服务,逐步破解小微企业发展难题。

科创型中小企业培强计划:遴选一批优质成长型企业,从研发投入、融资、市场开拓、产业发展基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龙头企业培优计划:支持龙头企业加大产业投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工程:人才回引工程、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

 

第四篇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县、质量强县、网络强县、数字寿县建设,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坚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第十四章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升级、技术改造等重大工程,着力推动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轻工及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向智能化、高端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打造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充分发挥寿县农业资源优势,围绕粮食、油料等大宗农产品以及豆制品、油脂、水产品、畜禽、蔬菜、羽绒、席草、木材等特色农产品,发展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力争到202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达到180亿元以上。着力引导和扶持华祥食品、八公山豆制品、国精粮油食品、晨阳米业、徽之润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进国内外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推进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开发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出口能力强的营养品、保健品、药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依托恒大高科农业基地项目,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做响特色农产品品牌,以发展八公山豆腐、八公山酥梨、板桥草席、皖西白鹅、寿霍黑猪、安丰塘小龙虾、涧沟青毛豆、大顺草莓、寿州香草、寿州西甜瓜、寿州黄心乌、寿州瓜子等地方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形成特色农产品与旅游业相互促进发展格局。积极面向长三角引进一批成长潜力大、品牌效益强的农副产品企业和项目,探索互联网+农产品加工模式,发展中央厨房”“私人定制,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推广,同时加大本土电商对于本地农副加工产品的支持力度,扩大特色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

做强做优装备制造产业。积极承接合肥等地家电配套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压缩机、电机等白色家电配套产业,打造长三角家电配套产业集聚区。依托中国石材机械装备产业园,发挥博美奥奇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石材精深加工企业入驻寿县。积极引进挖掘机、装载机、纺织机械、农用机械等机械整机及零部件研发制造企业,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产业链。鼓励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和人才培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产学研联合攻关,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备并实现产业化。鼓励部分企业发挥在机械制造等领域生产优势,与军工集团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积极服务于国防建设。

扎实锻造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以现有汽车零部件产业为基础,加大轻量化轮毂、散热器、制动总成、电控燃料喷射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的招引力度,形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吸引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入驻,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依托合肥市蔚来汽车、大众安徽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推进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加快布局有序、便捷、高效的充换电设施网络建设,完善公共停车场、公交、出租及环卫、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充电基础设施。

改造提升轻工及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发展以精梳精纺为核心的现代纺织业,增加高档纺织产品产量和品种。加强轻工及纺织服装企业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建设,引进国内外设备和智能化控制系统,提升企业自动化水平。大力发展服装加工业,鼓励服装企业在关键技术、生产工艺、产品设计上实现新突破,提高服装设计能力,从贴牌加工品牌经营升级。鼓励羽绒加工企业、无纺布生产企业和箱包制造企业进行工艺革新深度开发,形成自身独特产品。采用直播带货等新型线上销售模式,形成线上线下定制化营销,提高销售能力。

 

专栏5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

特色农副产业精深加工项目:优质食品生产加工项目、优质粮油加工项目、正彪水果500吨恒温冷链项目、驰纵生物油生产项目、中国好粮油建设项目。

装备制造项目:麦稻之星谷物干燥机机械设备项目、润春高低压节能配电柜生产项目、合肥丰力盾构机再制造项目、安徽先斌千斤顶制造新建项目、中展精密金属设备加工项目、安徽柴岗农机配件项目。

汽车零部件项目:安徽东顺汽车三期建设项目、赤诚二期建设项目、新鸿胜家电及汽车零配件生产项目、红立塑业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汽车配件产业园项目、合肥聚力物流和汽车零部件项目、步宇汽车生产项目。

轻工及纺织服装项目:汉邦日化二期、胜江服装印花生产项目、永勤服饰服装生产项目、建昌服饰项目、丽达制衣扶贫车间项目、爱柔制衣高档羽绒服项目、静蓉服装项目、俊岭无纺布生产。

其他项目:爱瑞克新桥创作生产基地项目、尚辰五金工艺品生产项目、晟势环保再生砌块砖和再生骨料生产加工项目、新桥国际智能环保石材示范产业园项目、文卓新型环保防火门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天硕热固改性复合石墨保温板生产线项目、鼎鑫新桥工业广场二期项目、鸿合粘扣带项目、一诺四轮电动车项目、隆源动物无害化处理项目、隆磊高频焊管材及高频焊H钢生产线项目、瑶海钢构扩建项目、赛马模块化钢架彩板箱房生产项目、恒荣国六发动机专用油管生产线项目、安徽长城铁艺建设项目。

第十五章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立足优势,发展壮大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依托新桥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平台,引进轨道交通配套企业,重点发展牵引变压器、传感器、机车车轮等高铁配套设备。吸引智能化电机研发、生产企业在寿县布局电机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发展微特电机产业,打造高端白色家电配套产业基地。支持企业重点在智能控制系统、智能专用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实验设备等技术领域进行突破,推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和推广,不断提升寿县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和数字化、自动化水平。紧抓临近新桥机场区位优势,引进和培育航空新材料、飞机系统件等航空装备配套企业,打造航空配套产业集聚区。

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对接合肥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吸引生物技术药、化学药、现代中药制造企业建设生产基地。以探索医疗为龙头带动,面向长三角地区积极引进高精密诊断及医疗设备、新型便携医疗设备等领域企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行业竞争力,打造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做大医用防护服、口罩、手足防护和面部防护用品等医疗防护用品生产规模,引导寿县纺织企业延伸发展过滤布、无纺布等原材料,形成配套支撑能力。积极引进医药研发、临床试验、健康体检等上下游医药研发及服务企业,构建研发、生产和服务相互联动、协调发展的健康产业体系。

推动新材料产业创新升级。支持亿鸿新材料、蓝讯新材料等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产品质量,引导新材料小微企业优化整合,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紧跟新材料市场需求,结合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纺织等产业发展需求,以产需匹配为重点,支持发展功能金属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光通信材料、纳米材料、生物质纤维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等需求导向型产品,强化本地企业配套支撑能力。

打造完善新能源产业链。积极引进分布式能源、光伏发电企业,推进太阳能光伏产业向上下游拓展,构建光伏新能源产业集群。依托寿县生物质能产业发展优势,鼓励龙头企业加大对生物质能技术的研发与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超前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深度对接合肥经开区等长三角先进经开区,积极承接集成电路产业转移,发展新型机电组件、新型电气器件、光通信器件等新型电子元器件。建设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提高柔性制造、精密制造、智能控制等关键工艺水平,建立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

专栏6 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高端装备制造项目:蒯科砾设计定制工业红外线加热器工业烘干炉项目、蓝煜电子新建下一代互联网设备+智能移动通信设备项目、兴诺电力智能开关柜及配电产品生产项目、玖仟玖高铁配件项目、华冠交通设备研发制造一体化项目、中舜智能家居产品项目、锐迪精密高速模块轧机及孔型工艺软件应用系统制造项目、京皖智能装备激光切割机项目、皖恒过电压保护装置项目、新桥彩印智能无人超市售货机械设备生产建设项目。

新材料项目:龙特高效非织造过滤材料及除尘配件项目、亿鸿环保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森苹新型软磁材料和器件生产项目、立森非晶纳米晶生产项目、丰源净化设备及辅材生产加工项目、群腾新型显示功能膜材料生产项目。

新能源项目:润升太阳能配件生产项目、标兵总部工业基地项目(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铝材生产中心项目、冠宇电动车锂电池组及BMS生产线及相关配套项目。

其他项目:联基电子连接线项目、创凯电子二期项目、益特笔记本电脑精密结构件生产线建设项目、拓胜生物燃料建设项目、欣诚利电子产品配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第十六章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支持建设服务业集聚区。

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瞄准资源循环利用生产过程,发展节能环保服务等咨询服务行业,延伸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服务业。引入检验检测行业,逐步推动实现工农业生产环境自动检测、生产过程智能化管理。优化发展现代金融产业,依托县域金融银行业机构,加大支持服务县域经济能力,鼓励金融产品和科技金融创新,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支持保险机构、证券机构和政策性担保机构发展,完善县域金融体系。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挂牌,增加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完善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依托区域综合运输体系,大力建设综合物流中心,加强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重点建设集畜禽宰杀、加工、冷链、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一体化冷链物流中心,加快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促进城乡物流中心建设。探索打造智慧物流园,培育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打造一批大型商贸龙头企业。整合全县快递资源,组建快递联合会,直接对接合肥快递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建设一批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促进电商平台与八公山豆腐、寿县大救驾、板桥席草、瓦埠湖银鱼等地方品牌产品宣传销售相结合,加快电商标准规范认定,完善质量监管、检测、追溯和问责体系。优化乡村电商网点功能,引导农村电商企业以委托生产、订单农业等方式,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和深加工能力,加强农村电商品牌建设与产品销售力度。抢抓合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加大本土电商创业、销售、运营和技术方面人才引培力度,引导传统外贸企业合作拓展跨境电商业务。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发展。积极把握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推动商贸服务、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升级,丰富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发展商贸服务产业,鼓励发展精品百货店、专卖店、大型综合市场等新业态,完善城乡商贸服务体系,着力承接长三角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优化城乡批发市场布局,促进城乡农贸市场标准化改建升级,提档升级建材、汽车等专业市场。深入挖掘寿县悠久历史文化和丰富旅游资源,探索发展特色美食街、文化街等,以寿州古城为重点,突出古城民情民宿,满足游客及居民餐饮消费,促进旅游+购物+住宿+餐饮+文化等商贸服务业共同发展。坚持产业与生活服务协调发展,优化园区及社区服务,重点推进园区生活性配套设施完善,积极推进恒大未来城、锦天商业街、恒泰云鲜贸易城等项目建设,切实改善园区职工生活条件。完善社区服务网点布局,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鼓励在新建小区和老旧改造小区打造邻里中心等新型社区活动综合体,重点配置小区卫生室、蔬菜直销店、平价商店、早餐点、快递接收站等基本便民服务设施。以服务城乡居民家庭为重点,以社区为载体,重点发展养老托幼、餐饮、便利店、美容美发、家用电器及其他日用品修理等社区服务。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突出专业化、特色化,形成功能集聚、布局合理的服务业发展格局。促进互联网+”产业园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做大做强服务区内部一批经济效益高、成长潜力大的企业。推动以互联网+”电商物流园为中心,瑶海综合大市场为辐射的现代化仓储物流基地,创建省级电商物流示范园区。谋划以寿州古城5A级景区创建为核心,支持有条件的乡镇结合当地自然、人文和农业等资源,引入外部服务企业,加快打造涵盖健身休闲、康养养生、文化旅游等功能的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旅游休闲集聚区。

专栏7 现代服务业项目

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村级电商服务站、企业电商平台项目、安徽恒泰云鲜仓储冷链物流建设项目、乡镇田头和村级仓储冷链保鲜设施项目、寿县西部蔬菜种植基地及物流批发大市场、上海丰树管理有限公司合肥新桥现代综合产业园项目。

生活性服务业项目:新桥恒泰云鲜贸易城、寿蜀购物广场综合商贸项目、新桥商业综合体、新桥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恒大阳光半岛综合文化旅游项目、恒大空港特色产业镇项目、恒大未来城项目、文一蜀溪湾、学府壹号、锦天空港学府、阳光南岸安置小区项目、曙光新城小区项目、当代阅府、新桥学府安置小区、安康花园四期、新桥嘉园二期、八公山乡高铁星级酒店商贸综合体、锦天商业街项目。

第十七章 加快数字化发展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5G网络、大数据中心、充电桩等建设,推进“5G+工业互联网,力争打造一批5G应用亮点工程,支持中电环保、启格包装等企业建设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全面推进企业登云,推动低成本、模块化工业互联网设备和系统在中小企业应用,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基础。加快推进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资源归集、整合、共享、开放,打破信息孤岛,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安康码更多场景应用,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保障数据安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专栏8 数字社会建设工程

智慧医疗:构建集智慧就医、智慧诊断、智慧治疗、智慧病房、智慧后勤和智慧管理于一体的智慧医院体系。

智慧教育:建设智慧教室,普及应用移动学习终端和创新实验室、学科教室等新型教学场所。

智慧文旅:开展智慧旅游创新应用试点工作,指导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提供公共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服务。

智慧养老:发展智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供智慧化、个性化、多样化、便利化的养老产品和服务。

第十八章 提升服务强军兴军能力

促进经济科技实力高效转化为军事能力、国防实力,深化资源要素共享,强化政策制度协调,助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协调发展,实施一批国防领域重大项目。提升国防科技工业能力水平。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提升军地联合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现代人民防空建设。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第五篇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渠道和平台建设,创新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商品服务流通体制机制建设,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第十九章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依托长三角、合肥都市圈等大市场,扩大国内需求供给,提供优质农产品、旅游服务等供给,深度融入国内消费市场。创新促进市场循环措施,加强常态化产供销对接,以更有力的举措融入国内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打造高效流通节点,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瓶颈制约,多措并举降低各领域各环节交易成本。打造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链接,引导企业对接国际通行经贸规则、高端标准和品质要求,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贸易。加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在人才、技术、品牌等方面,进行价值链的融入和升级,帮助企业走出去

第二十章 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继续将提高居民收入作为扩大消费的根本途径,在稳定现有收入水平基础上,拓宽居民收入渠道,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城乡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转移性、财产性收入,健全资本、专利、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加快发展新经济,创造新的高收入就业岗位。鼓励农民进行民宿经济等多种形式的经营活动,增加农村居民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动态调整,促进中低收入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培育工程,落实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多措并举增加群众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支持传统商贸企业加快实体零售业数字化转型,全面发展线上+线、品牌连锁等新商业模式,推动商品交易市场、批发零售、连锁经营门店扩充数量规模。发展体验消费、无人零售、近场零售等新零售模式,提供精准推送、虚拟体验等新服务。加快发展生鲜电商、在线办公、在线教育、数字娱乐、数字生活、网络诊疗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体验消费、智能消费、居家消费等消费新热点。实施电商换市工程,引导商场、超市、饭店等借助互联网手段,打造线上销售、线下消费的O2O模式。积极做活节庆消费经济,办好旅游消费、文化消费等活动。

第二十一章 扩大有效投资

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深化四督四保三个走集中开工等项目工作机制,推行容缺受理+承诺,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

强化重点领域投资。精准把握国家政策,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争取更多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民生福祉等领域短板,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支持有利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公共卫生应急保障、防洪减灾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

全面激活民间投资。进一步放开民间投资领域,在交通、能源等领域推出一批示范项目,建立项目推介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民间投资能力。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用足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鼓励支持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信贷投资等协同联动,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完善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政策,增强财政金融合力支持企业发展政策效果,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第二十二章 构建现代流通体系

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空港、河港、铁路无水港功能,以多式联运为抓手,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关系居民日常生活的商贸流通设施改造升级、健康发展,打造一批大型商贸龙头企业,推进骨干流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快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

 

专栏9 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工程

新型消费基础设施:推进5G商用、5G网络、物联网等优先覆盖核心商圈、产业园区、交通枢纽,加快农村商贸流通数字化升级,推进智能快件箱等终端建设共享,加快农商互联农产品供应链建设。

数字生活新消费: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创新无接触消费模式,加快培育在线办公、数字生活、智能配送等新业态,拓宽智能看护、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发展社交电商、直播电商以及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宅消费模式。

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支持实体商业发展线上业务,推动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线下拓展,鼓励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

夜间消费:围绕寿县古城建设品质夜市和夜间消费集聚区,鼓励商贸文旅企业延长营业时间,拓展夜购、夜游、夜娱、夜学、夜健身等夜间消费服务。

 

第六篇 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大力激发改革这一根本动力,释放制度红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第二十三章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制定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一批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寿县建设生力军。

第二十四章 完善地方财税金融制度

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改善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强化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制度。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进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充分融合。推行政府购买服务,规范管理和使用购买服务资金。开源节流、多措并举确保实现收支平衡。坚守财政运行底线,坚决保障县级三保。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闲置国有资产,统筹利用好各类结余、沉淀资金。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大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完善财政对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加强县乡财政收支管理。

第二十五章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继续减税降费,确保各项企业减负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动态调整涉企收费清单,实现清单之外无收费。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智慧中心建设。开发运用监控管理、应急处置、公共服务等软件系统运用平台,运用大数据为审批办事提供保障。持续推进四送一服工作。进一步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简便和规范行政审批,突出服务效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园区定期围绕人才引进、项目建设、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知识产权及各类扶持政策为企业进行培训,帮助企业掌握政策精髓。

第二十六章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大力拓展对外贸易多元化,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推进内贸外贸、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大力推进双招双引,实行领导带头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加快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参加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展会,配合办好淮南豆制品展销会、一带一路境外商品展。抢抓我县与常州市武进区结对共建友好城市机遇,在城市建设、产业协调、创新共育、生态共保、设施共享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主动对接联系,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学习借鉴武进区等长三角发达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加快追赶、提升实力。强化县经开区平台建设,抢抓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建设机遇,积极对接申建安徽自贸区淮南创新区寿县区块。全面复制推广自贸区成熟经验,在营商环境优化、产业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无缝对接、同步推进,强化政策对接、产业对接、项目对接。

专栏10 重大改革开放行动和工程

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持续实施市场主体培育、龙头企业壮大、民营双增示范、创新动能塑造、管理能力提升、融通发展促进、服务体系建设等八大工程,推动全县民营经济规模实力、创新能力、综合带动力攀上新的台阶。

地方金融体系和融资结构调整优化工程:对全县金融体系和融资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大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金融支持创新的政策,发挥资本市场对于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的枢纽作用,提升金融科技水平。

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平竞争审查、产权保护等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推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改善提升市场环境和质量,实施高水平市场开放,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等重点任务。

创优营商环境升级版提升行动:聚焦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打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

安徽自贸区淮南创新区寿县区块:依托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谋划建设安徽自贸区淮南创新区寿县区块,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

第七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二十七章 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丰富乡村经济业态。

扛起粮食安全重任。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切实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坚决守住管好寿县粮,落实粮食安全县长负责制。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面提升粮食生产、储备和流通能力,增强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力提升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谋划储备和实施一批重大粮食产业项目。加大县级财政保障力度,每年从国家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中安排不低于10%、从国家超级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中安排不低于20%的资金用于国有粮食仓储设施升级改造。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扩大优质粮油种植面积,以安丰塘灌区为核心建设优质水稻基地150万亩,优质小麦基地100万亩,粮食订单生产达50%。实施油菜振兴计划,恢复双低油菜基地50万亩。全面推进小麦、水稻等大宗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结合开展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经营试点,推进3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导适度规模经营,推进水稻、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推广大中型拖拉机、高速插秧机、小麦旋耕播种一体机、油菜移栽及收割机等农机装备,实现小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95%以上,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70%以上。提高全社会粮食安全意识,提升稳定粮食市场、防范市场风险和应对突发事件保障能力,推动形成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功能互补、协同高效的新格局。倡导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引导科学、合理、健康消费,营造爱粮节粮社会风尚。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建设以双桥、涧沟为核心的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以板桥为中心的500万羽皖西白鹅养殖基地,瓦埠湖周边及芍陂灌区20万亩生态稻渔综合种养绿色稻米、小龙虾基地,瓦埠湖、安丰塘等湖库生态渔业养殖基地,炎刘年出栏2000万只老乡鸡产业基地,淮淠河生态经济带蔬菜、西甜瓜生产基地;以板桥、迎河为中心5万亩席草基地,大顺、瓦埠等瓦东丘岗地区10万亩草莓生产基地,寿春万亩寿州香草基地;以涧沟为中心5万亩青毛豆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园区,壮大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延长生猪、水产品等产业链条。支持温氏集团、绿洲森工、板桥草制工艺品、八公山豆制品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搭建寿县农产品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优质农产品出村进城,全面打造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推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和水产品、果蔬等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建设提升一批集采摘、观光、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积极支持寿西湖农场省级农业产业园,争创国家现代农业园;重点支持恒大刘岗农业文旅,争创国家级示范园区;提升小兰草发展水平,创建集休闲康养等于一体乡村旅游示范园区。深入挖掘以豆腐制作技艺等非遗文化为载体的研学游,发展以宝根园农庄、益丰农业观光园等以农事文化为内容的体验游,倡导以淠河湾大沙滩为目的地的生态农业健康游。

完善农业生产体系。推进绿色农业发展,进一步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有机肥和生物农药防治,落实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深入实施秸秆还田,废弃薄膜农药包装袋(瓶)回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强河湖水系综合治理,全面落实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推进品牌农业发展,着力发展三品一标等绿色优质农产品,打造一批寿县农产品金字招牌。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计划,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持续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夯实农业质量品牌提升基础。推进科技农业发展,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立专家工作站,推动生产单位与农业科研院所联合,提升迎河等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乡村企业家人才培养工程,继续开展科技人员包村联户工作,加强科技培训,提高职业化农民比例。多举措吸引大批懂技术、懂市场、懂农业、爱农村的专业实用人才,从贷款扶持、营商环境、政治待遇、后勤保障等不同角度,健全乡村人才扶持支持政策。发展智慧农业,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物联网、智能装备的示范推广应用,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加大农业综合执法,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基础。

第二十八章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立足乡镇特色产业和区位条件,加快培育特色产业镇,实现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着力打造八公山豆腐小镇、板桥席草小镇、刘岗文旅小镇、涧沟西甜瓜小镇、安丰塘稻虾小镇、大顺草莓小镇、寿州香草小镇、隐贤蔬菜小镇。加强环境整治,高标准谋划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健全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全面治理脏乱差,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最美庭院创建活动,改善村容村貌。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严格落实《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相关要求,高质量编制寿县实用性村庄规划,以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城郊融合类村庄为重点,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尊重农村意愿,妥善补偿安置搬迁农民,保证农民群众利益不受损、方便生产生活,逐步推进搬迁撤并类村庄的撤并,优化村庄布局,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推进基层服务建设,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推动行政村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健全基层民主制度。

第二十九章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完善农村经营制度,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引导村民以入股、出租(转包)等形式开展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完善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强化村级三资管理。着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农业保险,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试点,落实农业综合水价改革措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争到2025年,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达到18%。实施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优先发展提升行动,加大少数民族乡镇扶持力度。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支持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农业发展注入活力。深入开展土地托管经营、村统一经营试点示范,着力解决好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衔接矛盾。加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新增示范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200个以上。

第三十章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完善防范返贫长效机制,总结运用脱贫攻坚中积累的有益经验、可行的体制机制促进乡村振兴。坚持推进工作机制无缝衔接、扶持政策持续衔接、发展内容有机衔接。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创新局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并统筹做好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鼓励创新创业,运用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专栏11 乡村振兴建设项目和工程

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项目:恒大高科农业基地项目、温氏循环产业园项目、炎刘小兰草休闲农业拓展园、炎刘老乡鸡养殖基地、隐贤益丰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茶庵生态循环农业基地建设项目、茶庵花卉种植基地、八公山万亩果园更新抚育、正阳关场镇合作项目、稻虾生态养殖项目、葡萄产业园项目。

绿色农业发展工程:建设多功能大循环农业,加强农业投入规范化管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施用,推行种养循环一体,强化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提升农业废弃物利用水平,加强农业品牌培育,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

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发挥县域特色资源优势,推进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向优势区域聚集,推进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打造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工程: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业电商提质增效。

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工程:在村镇支持建设功能先进、运转安全、效益良好、满足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

乡村建设项目:中心村建设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居民迁建项目、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村庄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脱贫地区及人口产业提升项目、巩固脱贫地区小型公益设施建设项目。

 

第八篇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以主体功能区战略为指导,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构筑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绿水青山的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三十一章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比较优势,在县域逐步形成城镇化地区、农业地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以八公山、瓦埠湖、淮河、安丰塘等主要生态要素为重点的生态廊道。继续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北部县城、南部新桥产业园为重点的城镇化格局。突出主体功能,加快城镇化地区经济和人口资源集聚,加强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保护,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形成县域多规合一、主体功能明显的两核两廊三片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两核:中心城区增长核,以寿县古城区、新城区和新桥产业园北区为支撑,打造宜游、宜居、宜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合淮同城化增长核,依托县经开区(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寿蜀现代产业园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商贸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打造成为合肥都市圈重要加工制造基地、空港经济示范区核心区和合淮产业走廊先行区。

两廊:产城联动发展走廊,依托济祁高速、G237等交通干线,串联沿线产业园区、乡镇、景区,形成贯通寿县南北的产城联动、城镇协调发展走廊,向北与凤台县、淮南市西部城区协调发展,协同打造现代高端制造业基地、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向南积极融入合肥都市圈,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楚风汉韵百里画廊,以引江济淮寿县段和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为契机,整合引江济淮寿县段沿岸旅游及生态资源,发挥瓦埠湖自然生态景观优势,谋划瓦埠湖水上观光及夜游瓦埠湖项目,建设滨水景观休闲绿道,奋力打造一幅百里画廊,美在寿州的新画卷。

三片区:北部文旅融合片区,以寿春镇、八公山乡、正阳关镇、丰庄镇、涧沟镇、双桥镇、窑口镇等乡镇及寿西湖农场、正阳关农场为主,依托古色、绿色、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古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推进寿州古城5A创建,新建东淝河水利枢纽旅游区,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发展乡村酒店、精品民宿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形成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态势;中部现代农业片区,以堰口镇、安丰塘镇、陶店回族乡、大顺镇、瓦埠镇、板桥镇、迎河镇、张李乡、隐贤镇、保义镇、小甸镇以及淮淠河生态经济带为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南部新型工业片区,以安丰镇、双庙集镇、众兴镇、茶庵镇、炎刘镇、刘岗镇、三觉镇等乡镇为主,依托县经开区(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寿蜀现代产业园区)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

1 空间布局示意图

第三十二章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城。

完善功能配套。以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抓手,全面实施道路畅通优化工程,加大城市主干路网和城市毛细血管建设力度,连通城市环城路,打通城市断头路,实现城市主干道全贯通。不断完善公共停车场、水网、电网、路网、气网、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功能配套提升,大力推进金融、购物、教育、医疗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速推进九龙-双桥拓展区路网、给排水、强弱电、燃气、绿化、亮化和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和雨污水流管道改造工程,完善雨污分流及排水系统,增设防洪圈堤,推进排涝泵站建设,积极打造海绵城市。统筹各类管线实际发展需要,预留和控制地下空间,探索地下空间停车、商业、仓储、静态交通、综合管线等功能,推进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和监测系统建设。

保护整治古城。贯彻落实《寿州古城保护条例》,以恢复历史风貌、开展古城风貌整治、提升文化旅游为重点,修缮、保护好留犊祠巷状元巷、北过驿巷两个历史街区。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历史建筑普查挂牌保护、背街小巷、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古城保护重点项目,基本完成城镇棚户区改造,逐步恢复古城风貌。

打造宜游绿城。巩固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成果,以更高标准构建城市绿地系统,以打造淝水湿地公园、寿春公园、寿春城遗址公园、龙吟湖公园、凤鸣湖公园以及船官湖、东台湖公园六大城市主题公园为依托,以防洪排涝渠及护城河整治提升为载体,进行绿量扩充和提档。加快城市主出入口沿线绿化升级,加强防洪排涝渠城市景观轴线开发,严控河流两岸建筑天际线,加大城市湿地生态恢复和保护力度,营造城市绿肾。力争到2025年,年均新增和提升绿地面积3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0%

加快特色乡镇建设。加强G237寿六路、寿春及炎刘核心区的交通、市政公用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建设,壮大特色产业,引导人口适度集聚,大力推进重点镇建设,在政策、资金、项目上予以倾斜。加快推进八公山豆腐小镇建设。以江淮枢纽港寿春作业区建设为契机,打造淮河绿色长廊风情带。以陈圩区域养老中心为依托,建设窑口镇为康养小镇,将养老公寓和健康康复作为主体,推动医养结合,打造宜居宜养小镇。打造隐贤镇、正阳关镇、瓦埠镇为特色景观旅游小镇,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

健全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城乡统筹规划制度,强化城乡一体设计,有序组织撤乡建镇工作,科学完成村庄布点规划编制。积极争创国家(省)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体制机制,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建立城乡人才合作交流与入乡激励机制,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健全城乡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稳定就业居住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率先落户,提高城镇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积极性,强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支持,加快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有序引导工商资本入乡发展,促进人才、土地、资金等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

专栏12 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和重大工程

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工程:对标对表长三角地区现代化中小城市,将寿县培育成现代化I型小城市。

县城功能品质提升项目:新老城区园林绿化工程、新老城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新老城区基础设施综合维修整治、老城区背街小巷整治、新城区防洪排涝渠二期、新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寿春古城保护与整治、西护城河贯通工程、春申公园二期、老旧小区改造、淝水湿地公园综合整治项目、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和监测系统建设、排涝站更新改造、西门广场二期市政配套工程、街头游园工程、高品质住宅小区项目。

集镇建设项目:集镇街道路面提升改造工程、集镇开发建设项目、农村污水治理项目、豆腐特色产业镇建设、特色古镇建设。

 

第九篇 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新型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联动协同建设,形成强大基础设施投资合力,筑牢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硬件基础,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第三十三章 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推进5G网络、千兆光纤、IPv6、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城市大数据平台,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智能化,试行多测合一,推进政府服务一网通办、云上政府,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智慧城市为总抓手,改造升级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交通、水电气、社保、教育、医疗、卫生等为一体的公共服务智慧平台。推进数字园区、数字社区、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城乡治理现代化水平。完善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第三十四章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

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为出发点,积极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G237G328国道、S324等省道进行升级改建,提高公路技术等级。重点发展江淮枢纽港寿春作业区、新桥作业区(新桥港口物流园)和寿州古城旅游码头,适时推动其他6个作业区和2个旅游码头建设。推进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按照区域加密成网、周边衔接贯通原则,全面优化农村公路网络。力争到2025年,进一步提升建设县内农村公路,优先建设受益群众多、交通量大的县道,提升改建主要县道工程,改善乡村路网。推动县域旅游公路建设,依托内部主要通勤道路交通,构建一环两纵三横的全域旅游内部干线交通系统。按照四好农村路的要求,加强对现有公路的安全隐患排查,加快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协调完善商合杭高铁寿县段配套服务,坚持高标准推进高铁、高速沿线环境整治工作。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建设方案,力争到2025年,县内建制村全面建成综合运输服务点,实现寿县农村物流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多站合一。完善客货运站场布局,构建多层次枢纽体系。优化客货站场功能布局,推进客货融合发展。完善城市公交线路网布局,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

第三十五章 完善水利设施网络

围绕防洪抗旱补短板,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基本目标,加强防汛抗旱减灾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安全高效的现代水利保障体系。完善水利基础建设,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疏通灌溉和排涝渠道,推进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水系联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工程建设,新建一批灌溉提水泵站,解决全县灌排问题。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统筹推进水厂建设,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强化水质检测监测,建立自动化水质监测系统,确保水质安全。完善农业灌溉渠首自动化计量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率。完善县城、重点沿河城镇防洪工程,完成行蓄洪区安全建设、淮干正阳关峡山口段行洪区调整与建设、九里保庄圩、肖严湖排灌站涵等重点工程建设任务,提标东淝河排涝泵站、梁家湖排涝泵站,重点推进现有保庄圩、重点堤防加固,确保防洪安全,提高防洪保护区防洪减灾能力。

第三十六章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天然气、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构建安全、清洁、高效现代能源保障体系。稳步发展太阳能、风能与生物质能、垃圾能源等新能源,完善输变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电网改造,提高供电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推进市政燃气配套设施工程建设,加大城乡天然气管道铺设和配套力度,实现城乡天然气管网全覆盖,推进城乡供气一体化。发展新能源交通基建,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


专栏13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G通讯基站建设及设备配套工程、4G深度优化项目、城市超脑平台建设。

综合交通体系项目:推进G328寿县至霍邱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滨湖大道至正阳关段)、S322瓦埠湖大桥及连接线工程、G237寿县堰口至保义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S324吴隐路炎刘至吴山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S102孤堆至毛集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寿县段(含下穿高铁站隧道)、S242正阳关至码头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江淮枢纽港寿春作业区及新桥作业区、寿州古城旅游码头及其他港区码头、寿县城乡公交一体化项目、新桥综合客运枢纽、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工程、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农村公路危桥改造、乡镇综合客运服务站等项目建设。开展G328寿州大桥及连接线工程(楚都大道)、G237八南路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S325三觉至众兴一级公路改建工程、S230瓦埠至小甸公路改扩建工程、安丰塘(芍陂)环塘路改造升级、S323寿县小甸至长丰土拐(淮南、合肥)公路改扩建工程、山南新区至新桥机场快速通道、S236三觉至余集公路改扩建工程等项目规划前期工作。

水利设施项目:淮干正阳关峡山口段行洪区调整与建设项目、引江济淮工程寿县段及二期工程、九里保庄圩工程、

淠河寿县段河道治理工程、淠河拦水坝工程、肖严湖排灌站涵工程、中心沟综合治理工程、正南淮堤加固工程、牛尾岗堤除险加固工程、淠东干渠除险加固工程、淠东干渠正阳分干渠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幸福涵拆除重建、东淝河排涝站工程、江淮分水岭灌溉工程、梁家湖排灌站工程、寿西淮堤未退建段除险加固、寿西湖农场截涝渠堤坝加固硬化工程、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保庄圩提标工程、沿湖沿河抽排灌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综合改造项目、灌溉渠系改造及堤顶道路建设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区域供水一体化项目。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220kV安丰变等配套工程、新建110kV蜀山变等输变工程、新建35kV君子变等输变电工程、改造35kV丰庄正阳等线路工程、新建35KV九龙寿西湖农场线路工程、新建改造新城区凤起路10kV双回线路等线路工程、镇区天然气管网及加油站建设。

 

第十篇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彰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和魅力。

第三十七章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依托寿县革命烈士陵园、中共小甸集特支纪念馆等设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橱窗,打造全覆盖、多功能的主题宣传教育阵地网络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建设,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楚汉文化研究,深度挖掘豆腐传统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

第三十八章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加快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尽快投入使用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寿县文化艺术中心,推动县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学习强国协同发展,发挥村级文化活动中心作用,有效提升阵地功能。推进安徽文化云县级平台建设和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提档升级,打造城市书房。积极参加长三角及全国部分城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引领城市乡村文化空间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扩大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面,到2025年,乡村两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继续实施送戏进万村、农村公益电影和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放映等惠民工程,加快智慧广电建设。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选拔、培育、激励非遗传承人,力争《寿州锣鼓》《二十四节气》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序时推进古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立交流平台,全面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免费向社会开放,组织文艺采风、才艺大赛、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素质。繁荣文艺创作,组织创作一批反映历史人文特色、讴歌新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编创历史和现实题材戏剧作品。

第三十九章 打造全国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依托古城、山水等文化自然生态资源基地,以复城、兴镇、美村、添景等方式,以楚汉文化体验为突破口,整合寿县各项旅游要素将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科普教育、乡村休闲、山水休闲、田园观光等功能有机融合,将寿县打造成为

全国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加快全域旅游发展。以楚汉文化为基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山水城旅游格局,打造十大旅游集聚区,构建一廊、一带、四心、四板块“1144”全域旅游大格局。一廊:江淮运河民俗风情·百里画廊。一带:古城及古镇历史文化体验带。四心:以寿州古城为依托的旅游休闲与综合服务中心,以炎刘镇为依托的南部游客集散副中心,以安丰塘为依托的中部游客集散副中心,以瓦埠镇为依托的东部游客集散副中心。四大板块:明确北部寿春镇、八公山乡、双桥镇、涧沟镇、丰庄镇为楚汉文化与山水休闲板块;中西部安丰塘镇、板桥镇、正阳关镇、迎河镇、张李乡、隐贤镇为古镇历史探秘与水韵休闲板块;东部瓦埠镇、陶店回族乡、窑口镇、堰口镇、小甸镇、大顺镇、双庙集镇、保义镇为滨湖康养与红色旅游板块;南部刘岗镇、炎刘镇、三觉镇、茶庵镇、众兴镇、安丰镇为田园观光与乡村休闲板块。十大旅游集聚区:楚汉文化旅游集聚区、寿西湖-双桥乡村旅游集聚区、堰口-安丰塘特色民宿集聚区、滨湖休闲旅游集聚区、正阳关古镇旅游集聚区、淠河乡村旅游集聚区、瓦埠湖康养旅游集聚区、小甸红色旅游集聚区、创客乡村旅游集聚区、慢享田园旅游集聚区。基于寿县旅游资源条件和项目布局,结合自驾游全域景段,配合全域自驾空间载体和配套服务系统,打造 文物古迹游”“豆腐寻根游”“红色经典游”“江淮运河游”“乡村体验游一日游”“二日游精品线路。

推进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按照全域旅游布局规划思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强全域旅游内畅外联设施建设,推进干线公路与重要景区连接,增强旅游客运、城乡公交对旅游景区、景点的服务功能,在瓦埠镇、炎刘镇等地谋划建设游客集散中心。推进城市绿道、骑行专线、登山步道、环安丰塘景观慢道、慢行系统、交通驿站等设施建设。加强全域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社会公共停车场、酒店自备停车场、旅游景区配套停车场建设。加快推进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完善旅游引导标识体系,重点涉旅场所规范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打造互联网+全域旅游平台建设,推进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开发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

提升全县旅游附加值和影响力。依托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注重品牌化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寿州古城和正阳关、隐贤、瓦埠等古镇为重点,加快推进古城、古镇、古街保护利用,做好寿春城遗址保护工作;以小甸镇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等为重点,加强寿县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以教育培训与研学拓展为核心功能,完善红色旅游接待、购物等配套,打造集红色文化体验、户外拓展等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积极发展旅游后备箱经济,推介寿州书画、寿州香草、紫金砚、豆腐、大救驾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业附加值。以寿州古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抓手,发展夜间实景演出、夜间舞台演艺以及可交互参与体验的沉浸式旅游业态,以自然景观+灯光艺术+文化特色提升夜景,打造旅游新名片,促进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真正形成全域、全天候旅游氛围。


专栏14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项目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提升工程、综合体育场、寿阳广场、安丰塘镇双遗博物馆、芍陂博物馆、乡镇文化中心广场建设项目。

全域旅游项目:寿州古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淮运河楚风汉韵百里画廊、寿州古城文化创意项目、东台湖滨水生态旅游区、船官湖水上旅游区、涌泉书院、安丰塘风景名胜区建设、寿春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开发项目、张汇滔故居建设项目、振翔生态观光旅游项目。

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游客集散中心(二期)、孙公祠游客集散中心、寿县烈士陵园改造提升建设项目、王永才烈士陵园改造和翻新项目、民宿旅游。

 

第十一篇 建设美好生态寿县

牢固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坚决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构建和推行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四十章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落实好《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谋划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扎实推进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减排,确保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强化大气措施,全面加强和规范扬尘治理工作,提高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水平,开展机动车辆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依法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落实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探索走航监测、激光雷达等现代化技术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应用,持续抓好行业专项整治、秸秆禁烧等重点工作,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扎实推进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减排。加强气候变化应对,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任务。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认真落实河(湖)长制,实施城区活水工程,贯通城市景观水系。持续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积极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措施,消除劣V类水体和城市黑臭水体。扎实开展城市饮用水源地、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入河排污口整治,推动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城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重点做好东淝河白洋淀渡口和五里闸国控断面,以及安丰塘水库、窑口大桥、众兴大桥、翁墩(六安淮南界)、天河(合肥淮南界)、花果水库等省控断面和重点河流支流的监控,确保水质稳定达标。进一步调整完善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规划。有序推进重点河道治理、岸线建设及生态廊道建设工程。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切实防范新增污染,做好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持续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防治,强化跟踪管理土壤污染疑似地块。加快土壤污染防治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产业发展。加强固体废物监管和综合利用,扎实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做好工业固体废物源头管控工作,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责任。

第四十一章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

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采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全民健康管理意识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加快推动绿色生产方式。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从市场和科技两方面发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换代,推动绿色生产方式落地生根。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发展以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多层次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生态工业。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改革探索,推动清洁化生产,健康化养殖,大力推广有机肥、生物农药、绿色防控。强化城市设计和特色塑造,加大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规模化运用。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探索发展新能源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培育太阳能、生物质能、垃圾能源等新能源产业,支持节能环保企业做大做强。依托丰富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发展以生态体验生态教育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兼顾保护自然环境和保障人民生活。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拓展绿色生产方式资金来源渠道。力争2025年,基本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

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加快形成节俭、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创建活动,积极推进绿色学校、社区、商场、餐馆、景区等创建工作,让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自觉行动。营造绿色出行氛围,因地制宜改造建设步道和自行车道,倡导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有益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使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成为健康文明的生活新时尚。倡导绿色消费,鼓励使用绿色产品,促进消费模式更加合理。倡导垃圾分类,着力提升城镇垃圾分类治理能力和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水平,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鼓励民众积极参与绿色志愿服务,大力弘扬文明节俭社会风尚,倡导移风易俗,力戒奢侈浪费,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第四十二章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对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确保耕地动态平衡;大力实施土地开发复垦,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统筹做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工作、年度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土壤污染治理、湿地动态监测与评价和生态修复等工作。继续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强化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和修复。严格执行国土空间规划,严守全县耕地红线,落实好重要生态空间规划管控,确保生态红线面积不减少。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编制八公山、瓦埠湖等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做好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建立自然保护地管理队伍。强化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提升自然保护地生态监管信息化水平。严格落实沿淮岸线分级管控措施,深化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建新绿、纳统管、强机制七项举措,突出做好治污、治岸、治渔,推动淮河(寿县段)水质稳优向好。探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

第四十三章 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

强化护绿机制,加强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开发,实现林业资源安全巡护全覆盖。健全五绿并进体制机制,实施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工程,坚持造、封、育结合,优化林种结构,构建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建立健全林业执法体系,加大林业执法力度,积极推动涉林公益诉讼,严格林业生态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林长责任体系,落实林长制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协同推进机制。加强林长制改革五个一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一林一策目标规划制度、一林一技科技服务制度和一林一员安全巡护制度。

第四十四章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大力开展节地、节水、节能工作,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鼓励和引导存量土地盘活,充分发挥存量土地资产效益。严控建设用地规模,合理配置新增建设用地。推进纺织、建材、食品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积极推动开展中水回用、废水处理再利用。发展节水农业,加强生活节水,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和产品。强化绿色建筑标准执行。推进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以及建筑垃圾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落实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健全矿产资源保护利用、监测评价和统计制度。推行绿色办公,创建节约型机关。推进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两网融合,推广生态美超市

第四十五章 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流域治理、精准治理、联合治理,健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长效工作机制。巩固提升城区雨污分流改造、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加快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建设。优先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建设绿色产业体系。加强对工业企业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生活废水排放等监测分析,及时通过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布重点污染源基本信息、污染源检测、总量控制、污染防治、排污税征收、生态环境监督执法、行政处罚及环境应急等信息。

 

专栏15 美好生态寿县项目

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建筑垃圾处理场项目、餐厨垃圾处理场项目、新桥国际产业园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综合治理工程、水环境综合治理、淮淠航道水环境治理工程、农村黑臭水体综合整治项目、城市中水利用项目。

生态系统质量提升项目:森林抚育、山体生态环境修复。

资源利用效率提升项目: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第十二篇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优质化水平,逐步扩大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四十六章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正常调整机制,持续提升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落实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途径。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努力增加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

第四十七章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就业的良好氛围。加大困难群体就业服务和援助力度,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充分发挥寿县在外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功能,大力实施引凤还巢,吸引更多寿县籍在外就业创业的人才回乡创业。深入实施创业扶持战略,加快培育青年创业园等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企业主导、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职业培训体系,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力争到2025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万个,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次。

第四十八章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优化完善全县教育布点规划,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努力实现教育强县目标。

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从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改进德育方式方法,注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开展喜闻乐见、入脑入心的德育活动。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教师培训必修课程。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筑牢立德树人的基石。全面开展升国旗唱国歌、开学第一课传承中华美德等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爱党、爱国、爱人民。

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优化配置优质公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参办幼儿园。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为抓手,加快推进寿县一中、三中、实验小学新桥校区、实验小学南校区、西城区初中部等项目,着力解决县域教育不平衡问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发挥各高中学校特色优势,推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积极推进寿县高级技工学校、县职教中心建设,持续整合全县职业教育资源,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更加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实施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紧扣需求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丰富人才培养方式。结合县情,以扩大老年教育供给为重点,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为目的,整合社会资源,提升老年教育现代化水平。

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按规定做到应助尽助”“应免全免。完善学区一体化、校际共建、集团办学、教学共同体等制度,发挥骨干带动作用和名师效应。进一步完善教师补充机制,解决教师缺员及岗位编制问题,优化城乡教师结构,推动学段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

推进智慧学校建设。形成与全县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新技术等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利用现有空间、资源、平台、智能终端,有效支撑学校和师生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力争到2025年,全县100%的中小学建成智慧学校,有效满足办学多样化、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专栏16 教育优先发展项目

城区和乡镇幼儿园及附属设施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提升工程、实验小学西校区及南校区项目、新桥国际产业园三所学校项目、县委党校校园提升工程和学员公寓改造项目、职教中心项目、高级技工学校项目、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工程。

第四十九章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着眼化解风险、增进福利、兜住底线,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基本保障体系。构建以统筹城乡、普惠共享为重点的社会保险体系,努力实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全覆盖。完善基本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健全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积极构建基本养老保险、职业(企业)年金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商业保险相衔接的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增强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实互联网+ ”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大力推进医保电子凭证工作,构建城乡居民和贫困家庭共享优质医保服务新格局; 深入推进异地就医结算和医保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和水平。健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加快构建社会福利设施网络。完善殡葬公共服务设施,新建殡仪馆1座,新建和改扩建城市公益性公墓1座,乡镇公益性公墓24座,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的基本殡葬公共服务网络,增强殡葬基本服务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完成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发展残疾人康复、特殊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落实残疾人基本社会保障,培育发展残疾人社会服务组织。促进妇女平等发展,加强妇女卫生保健、终身教育、平等就业、参与决策和管理等,加大对残疾、留守妇女等特殊妇女群体关爱帮扶,严厉打击暴力侵害妇女、拐卖妇女等犯罪行为。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为青年就业创业、婚恋交友、社会融入提供服务,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保障未成年身心健康,缩小城乡未成年发展差异,消除女童轻视,实施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和保障工作。扎实做好军队转业干部、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军人安置以及随调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三后问题。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结合互联网+”,以社会保障卡为服务载体,应用智慧社保服务品牌。健全价格监管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千方百计做好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工作。

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引导开发商提供不同价位层次商品住房产品,合理提高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在新建商品住房中的比例;鼓励开发企业结合寿县古城风貌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开发匹配寿县文化特点的商品住房项目。继续推进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确保本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应保尽保。完善保障性住房分配机制,提高保障性住房配租配售的公平性和透明性。完善保障房政策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县城镇住房保障覆盖率提高到20%

专栏17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项目

人防疏散基地项目、殡葬服务设施项目、公租房建设项目、乡镇周转房项目、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第五十章 全面推进健康寿县建设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推进健康寿县建设,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步伐,探索推进社区医院建设,支持县内医院加入长三角城市群医院协同发展战略联盟;强化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三级网络建设,提高公共卫生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加快构建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就医格局,形成合作办医共同体;继续推动县医院和县中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推动安丰镇中心卫生院创建二级乙等乡镇综合医院,推动迎河镇、炎刘镇、瓦埠镇、堰口镇等中心卫生院创建二级综合医院,其他乡镇卫生院均达到一级甲等服务水平。持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加大引进医疗卫生人才,强化医疗队伍建设,加强医德医风监管,不断提高行业满意度。完善市场运行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优质资本办医,积极稳妥推进多种形式办医。实施智慧医疗工程,积极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模式和智慧医院建设,加强卫生信息资源整合和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善疾病防控诊疗体系。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重大疫情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机制。完善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对新冠肺炎等突发急性传染病的综合监测、快速检测、风险评估、及时预警能力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响应水平。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急准备和处置能力。坚持平疫结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和实验室建设,完善重大自然灾害医学救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军地联防联控机制。推进县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配齐疾病监测预警、病毒检测、标本采集、现场处置等设施设备。重视精神卫生和和心理健康管理,推进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设。

健全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完善政府主导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协调机制,整合慢性病防控服务体系,强化慢性病全程管理。加快县医院、县中医院新建工程建设,加强中西医结合医疗能力建设,建设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鼓励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千医下乡万医轮训工程,推动优质医疗人才下沉至基层。对人口密度较小、村医缺乏的行政村实行乡镇卫生院驻点、巡回医疗,到2025年,基本形成半小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鼓励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融合发展,计划推动3-5家有条件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发展医养结合事业。加快推进互联网+智慧养老大数据应用服务项目建设, 构建智慧养老云平台,建设智慧养老系统。

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强化全民健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美化家庭环境和公共空间,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和省、市级卫生镇村。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居民健康意识,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落实城乡病媒生物防制措施,减少疾病传染源,切断传染性疾病传播途径。加强饮用水检测和监管力度,确保群众用上安全放心的生活用水。加快训练、比赛及健身体育设施建设,推动寿县综合体育场、各乡镇健身活动中心规划建设,丰富体育设施类型,提高体育设施的覆盖面,全面完成创建体育强县各项目标任务。完善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抓好竞技体育发展,加强省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工作,重点扶持优势项目,争创体育专项特色学校。发展新型体育产业,重点培育健步城墙等一批群众体育品牌赛事,打造一批特色化体育品牌项目,推进全民健身与校园体育、文体消费深度融合,促进群众体育赛事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专栏18 健康寿县建设项目

医疗设施建设项目:县医院独立感染病区建设项目、县医院肿瘤中心大楼项目、县医院科室能力提升项目、县中医院新建国医楼及医技楼项目、县中医院科室能力提升项目、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业务楼项目、县红十字会医院综合楼项目、新桥园区三级综合医院建设项目、县疾控中心卫生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项目、卫生院整体搬迁项目、乡镇卫生设施建设项目、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

医养结合项目:乡镇中心卫生院医养结合项目。

群众健康素养水平提升项目:乡村体育馆建设项目。

第五十一章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统筹解决幼有所育、老有所养问题。发展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养老,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和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在城区新建1-2所中高端养护院,通过国有闲置资源改造、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完成社区养老服务用房配置。着力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提高农村敬老院兜底保障能力,到2025年建成1所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集中照料机构,形成县级失能照护机构、乡镇敬老院、村级养老服务设施相衔接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积极发展银发经济,构建-乡镇-村(社区)三级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把握三孩政策风口,积极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以多种方式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企业等机构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加快婴幼儿托育中心建设,打造环境安全、设施齐全、服务专业的社区托育服务圈,力争到2025年,基本形成完善的社区托育服务网。

专栏19 应对人口老龄化项目

公办养老机构设施升级改造项目、养老服务项目、高端养护院项目、婴幼儿托育中心项目、阿玛苏智能养老产品产业化项目。

第五十二章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树立善政善治、平等包容、服务为主的理念,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力推进信用寿县建设,建立既充满活力又包容和谐的社会发展新格局。

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贯彻落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完善党组织领导、村(居)委会主导、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框架,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进一步完善村(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全面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创新完善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化渠道,构建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新局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善联动共治风险体制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社会矛盾。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落实重大不稳定问题清单制度,推动社会矛盾风险防范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畅通信访渠道,坚持领导开门接访和带案下访,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开展重复信访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把矛盾问题解决在当地。开展无讼村(社区)创建活动,推进诉源治理。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发挥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在防范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

推进信用寿县建设。围绕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信用监管等方面,完善县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加强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加大纳税、社保、水、电、气以及个人等信用信息归集力度,拓展信用信息查询应用。强化信用联动奖惩,落实重点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办法,建立信用联动奖惩机制。推进政务、司法、科研、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信用建设,加快诚信文化建设,推进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加大信用体系建设教育培训辅导力度,提高业务经办人员能力和素质。

第十三篇 加快建设平安寿县

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国家安全战略,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第五十三章 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

深入落实县委防范化解重大风险“1+9+N”方案体系,分领域完善风险监测预警指标,全方位防控各领域重大风险。完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国家安全法规制度体系,健全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加强国家安全执法。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县人民国家安全意识。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加强网络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

第五十四章 确保经济安全

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实施产业竞争力调查和评价工程,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维护水利、电力、供水、油气、交通、通信、网络、金融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确保粮食安全,保障能源安全。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维护金融安全,建立健全市场化、法治化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风险排查,加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力度,切实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活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维护新型领域安全,确保生态安全。

第五十五章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深化铸安行动,有效遏制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消防、交通等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生物安全保护,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攻坚行动,完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强化河流湖泊安全、城市防洪安全。推深做实“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设,健全完善消防责任制体系,持续开展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防范重特大火灾事故。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应急管理综合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提升综合执法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第五十六章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以创建平安寿县为载体,坚持打防管控建多措并举,推进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骗、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排查整治,不断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健全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化服务与平安建设信息化系统融合,建设县乡两级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构建网上网下整体作战工作新体系,营造平安、幸福的人居环境。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将民族宗教工作纳入社会综合治理体系中。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提高预警预测预防能力。

专栏20 平安寿县建设项目

县公安局战训基地建设项目、县公安局应急指挥系统建设项目、县公安局派出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县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县公安局智慧监管项目、县公安局交通指挥中心平台建设项目、交通管理大队业务技术用房建设项目、智慧政务大厅建设、平安城市视频监控三期及前哨系统建设项目、数字城管智慧化升级改造项目、新桥一级消防站、乡镇消防队、消防装备配备项目、县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库、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第十四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推进法治寿县建设,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全面提升民主法治化水平。

第五十七章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拓宽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渠道,保障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用好专题议政性常务委员会会议、专题协商会等协商方式,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阶层作用,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入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搞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更加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加强对台、港澳、外事和侨务工作,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着力推进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第五十八章 推进法治寿县建设

建设法治寿县严格依法行政,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规范化和法定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和问责制度,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落实人民群众各项民主权利。完善重大决策事项听证会制度,深入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强化服务理念,创新基层工作机制。积极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和法治文化基地建设,持续推进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工作,抓好法律援助工作。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法治素养,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专栏21 法治寿县项目和工程

县人民法庭业务用房建设项目、民主法治村(社区)和法治文化基地建设项目、送法进社区、进乡村宣传教育活动、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第十五篇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责任落实,健全规划体系、推进机制,确保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顺利实现。

第五十九章 加强党的领导

全面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规划推进机制,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改革突破、重大政策出台、重大产业发展、重大项目遴选、重大工程推进、重点要素保障,开展研究部署和综合指导,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相关部门协调运作的强有力组织领导体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以规划纲要为总领,形成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统一完整的规划体系,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做好规划及相关信息的公开工作,不断提升公众规划意识,提高公众参与度,最大限度凝聚和达成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

第六十章 强化项目保障

坚持以规划谋项目、以项目促规划,加强项目系统谋划。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需要,充分对接国家、省市战略导向,完善项目实施机制,强化政府在项目谋划、储备工作中的导向作用,尊重市场投资主体诉求,建立建成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重大项目滚动推进机制,定期对重大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评估,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把项目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评价体系,推进重点规划项目落实。

第六十一章 强化要素保障

加强用地保障,实施城镇开发边界内的集中建设区一定范围内综合性开发建设,加快城区成片开发、县经开区成片开发、安丰镇镇区成片开发等建设步伐,编制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力争每个年度成片开发面积达到3000亩。按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指引,对县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修复进行总体安排和统筹部署,优先安排十四五重大项目落地。加强资金保障,优化投融资环境,注重引进各类战略投资者,加大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力度。加强人才保障,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高层次紧缺性人才培育引进。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用地等支持,为保障规划目标实现和重大项目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第六十二章 健全落实机制

加强规划实施总体情况的跟踪分析与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规划各项目标顺利完成。将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各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年度计划,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确保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强化社会舆论监督,为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创造条件,提高规划实施的民主化和透明度。

 



 

淮南市人民政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