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红色土地上书写新时代答卷

发布时间:2022-05-13 08:37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柏松 浏览次数: 字体【  
 
1923年,安徽省第一个农村党组织在寿县小甸镇成立。寿县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凝聚奋进力量
——红色土地上书写新时代答卷


“红色”小甸“绿色”发展

初夏时节,记者走进寿县小甸镇,步入中共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苍松翠柏间,一批又一批党员在纪念碑前,高举党旗,重温入党誓词。

追求真理、组建党团、瓦埠暴动、薪火相传……在小甸集特支纪念馆里,一件件红色文物诉说着那段不朽的革命历史。

在革命精神的指引下,小甸镇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壮大当地村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多元发展,拓宽村民致富渠道,激活了乡村振兴功能。

在小甸镇杨圩村,3000多亩油菜已经成熟,杨圩村党支部书记张宇正在组织村农事服务中心的成员进行收割。

自从成立了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杨圩村率先在寿县尝试开展农业生产“大托管”,今年托管土地7100多亩,曾经撂荒的“冬闲田”变成了“香饽饽”。

在淮南市首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擂台赛上,小甸镇杨圩村“淘小甸”电商项目获得一等奖,2021年村集体收入突破110万元,人们的腰包鼓起来了,对乡村振兴更是充满了信心。

“寿县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攻坚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7个本地特色农产品被认定为国家扶贫产品,累计完成销售额4.71亿元。”寿县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徐中贵告诉记者,通过推进项目实施、务工就业、金融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满足了139万革命老区人民的新期待。

红色交通线变身发展通途

从小甸镇驾车北上,30分钟后,在烟波浩渺的瓦埠湖上,一桥横跨东西,天堑变通途。

2021年10月23日,寿县瓦埠湖大桥正式通车,串联起周边乡镇,瓦埠镇居民驾车半小时就可抵达寿县县城,寿县通往合肥市的路程也大大缩短。瓦埠镇党委书记陈数感慨:“瓦埠湖大桥的通车,有力促进了瓦埠镇等革命老区的资源开发。”

从小甸镇到瓦埠镇,当年的红色交通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寿县大力建设干线公路,畅通外联“大动脉”,形成以机场、高铁、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为主干骨架,县乡村道路延伸辐射的交通路网结构。寿县交通局局长夏丁告诉记者,交通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先行官”。

刘叶彬是居住在瓦埠老街的水产品经营户,从事水产品、农副产品销售多年,往年大部分销售对象为本县和街道周边群众。如今,他经营的银鱼、白虾、毛刀鱼等当地特产深受合肥、六安、阜阳等地游客的青睐。

行进在宽阔平整的道路上,纵横交错的交通路网串起寿县25个乡镇,一条条农村公路打通农村“微循环”,推进农村“产业路”“旅游路”等特色道路建设,促进“交通+扶贫”“交通+电商”及“交通+特色农业”等模式在全县广泛应用,农副产品搭上了物流快车。

红色土地崛起现代园区

自小甸镇向西南驱车,进入炎刘镇,这里高楼林立、厂房遍布、商贾云集……伴随着新桥国际机场的落成和启用,新桥国际产业园、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以腾飞的速度在这里建设。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一座空港新城正拔地而起。

近年来,寿县构建“南工北旅”特色经济格局,打造合肥航空港经济实验区核心区。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管委会负责人赵德兵告诉记者,随着“合淮阜”“济祁”“合六叶”等高速公路通车和新桥国际机场投入使用,新桥国际产业园、寿蜀现代产业园的发展脚步不断加快。

从合肥地铁一号线网络覆盖,到大蜀山山顶基站,这些项目所使用的元器件及基站天线,均来自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的安徽蓝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安徽汉邦日化有限公司,10多条多功能全自动湿纸巾生产线高效运转,各类湿纸巾产品琳琅满目,年产量超过3.5亿包。随着一批世界500强和上市企业纷纷落户,新桥国际产业园区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一批主导产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0亿元,入园企业达350家,成为淮南市融入合肥都市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

“淮南、合肥两市签订共建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合作区框架协议,推进与合肥市一体化发展,园区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机遇期。”寿县县长孙奇志对未来充满信心,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园区产值超200亿元、税收超10亿元,进入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
(淮南日报全媒体特约记者 柏松)



责编  童飞飞

初审  孙继奎

终审  沈国冰

来源:https://szb.ahnews.com.cn/ahrb/layout/202205/13/node_02.html#c904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