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下奔小康

——寿县八公山乡脱贫攻坚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2020-09-30 09:53 信息来源:寿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赵鸿冰 王成 王永好 浏览次数: 字体【  
 

八公山乡位于古城寿县北郊,该乡是豆腐的发源地。山中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以文化名山享誉遐迩。八公山还盛产郝圩酥梨、安农水蜜桃、程郢林枣、紫金石等名优特产,是名副其实的“花果山”。在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八公山乡立足山、泉、林、果等资源,做好扶贫文章,鼓励和激发贫困户和特殊群体潜在斗志,确保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安徽八公山豆制品公司是县级扶贫车间,吸纳贫困户 32人。9月是企业的生产旺季,生产线上一派繁忙景象。家住郝伟圩村的陈西群 ,由于丈夫脑梗阻,加上两个孩子读书,生活负担很重,2017年被认定贫困户。丈夫失去劳动能力以后,全靠陈西群在豆制品公司务工挣钱。陈西群说:“我在公司工作将近10年了,这份工资对我家帮助很大,能按时给在外地上学的孩子发生活费。现在小孩爸身体好转了,多少能争点生活费。有国家和乡里各项扶贫政策的帮助,加上自己的勤劳,去年终于脱贫了。我现在月收入资3000多元,我也想着奔小康,相信日子越来越好。” 

     

王士兵是郝圩村一位身残志坚的残疾人。2015年,王士兵在乡党委、政府帮助下,自主创业,成立水产养殖和红薯种植合作社,组织村里十几名贫困户在山上种了八公山蜜薯。2016年,承包100多亩鱼塘,养了鸡、鸭、鹅。2017年,王士兵出资组织几名有技能的残疾人,去学习种植红薯栽培技术。2018年,在市、县残联的帮助下,寿县残疾人养殖孵化基地成立,王士兵组织7名残疾人学习棚鹅养殖技术,鼓励残疾人朋友用自己双手自食其力。 2019年合作社总收入达28万元,员工由最初的7名增加到现在的52名。其中36名是附近的残障人士及贫困家庭的子女。可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52人,人均增收1500元。合作社在2018年得到5万元扶贫贷款,新建海虾塘,种植农茶树、软籽石榴树等。


2020年夏季,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淹没了王士兵的养殖基地,鸡鸭鹅被水冲走,鱼塘血本无归,有机蜜薯淹在水中,大半年的辛苦付诸东流。面对困难和挫折,王士兵没有灰心丧气。他说:“ 今年特大水灾,如果没有政府帮助,我两个小孩上学和生活都成问题。我现在虽然受点灾,但还是要坚强起来。目前,山上这块有机蜜薯近30亩,收入在10万左右。我2019年就脱贫了,脱贫了政府还是一直关心我,脱贫不脱政策,不脱帮扶,我在小康路上绝对不掉队。人总要去辛苦,没有辛苦永远没有收获。”

       

在绿树环绕的程郢村,村民程晋虎正在收获林枣。今夏的雨水多,林枣长得非常旺,一棵棵枣树上缀满了又红又大的林枣,一棵树都能收获200斤左右,而且口感好,乐得老程合不拢嘴。老程因肢体残疾,2014年认定为贫困户,经过努力,于2018年脱贫。老程不仅种植了枣树,还种植了葡萄,有3亩多地,今年还得到3000元经果林补贴。老程的甜枣量大,主要批发给经销商,今年收入在4万元左右。老程高兴地说:“党的扶贫政策就是好,各种帮扶措施很到位,我们的日子就像这林枣越来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