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3月6日,郑抱真出生于安徽寿县 (今长丰县)吴山镇一个农民家庭,因排行老三、辈分高,被称作“郑三爷”。1929年春,愤然退出国民党军队的郑抱真与大哥郑绍成加入王亚樵领导的,以锄杀日特、卖国汉奸为己任的“铁血抗日锄奸团”,很快便以惊人的智慧和才干成为核心智囊人物,“四大金刚”之一。
足智多谋“后勤王”
“九一八”事变后,郑抱真接到任务,把上海各界支持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捐款护送到东北。为了顺利躲过日本人的严密搜查,机智的郑抱真把捐献的珠宝首饰等全部换成金条和金锭,找来可靠的银匠,让他们把金条金锭敲打成皮箱的八只箱角,镶嵌在皮箱上,再把这八只箱角用结实的牛皮从外面牢牢地缝上,一支手枪拆开后,连同10发子弹也藏在皮箱的夹层里。从外观上看不出丝毫破绽的皮箱,被顺利送到了抗日义勇军手中,为支持抗战发挥了巨大作用。郑抱真也因此赢得了“后勤王”的称号。
1931年6月,郑抱真与王亚樵策划在庐山刺杀蒋介石。可国民党防备森严,“一只蚊子都飞不进去”,更何况将枪械带到庐山上。郑抱真利用金华火腿“暗度陈仓”。他把四只火腿掏空,将两支德国造的左轮手枪拆开,分别将枪的零件和子弹用油纸包好塞进火腿里,再用肉末和盐泥密封,由王亚樵的妻子等扮成阔夫人,将这几只装有手枪的火腿巧妙地送上了庐山。可惜,枪手陈成过于大意,刺杀蒋介石不成,反被蒋的卫士击倒。
郑抱真策划组织的几次重大的锄奸行动极大地推动了民众反蒋抗日的热情,蒋介石命令戴笠尽快捉拿或暗杀王亚樵、郑抱真等锄奸行动成员,并下达“悬赏缉拿”名单,王亚樵的赏格为100万大洋,郑抱真赏格为50万大洋。
抓获敌特有绝招
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2月1日,合肥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郑抱真出任合肥市首任市长。3月,即成功破获一个隐藏很深的国民党军统特务组织。
那天,郑抱真得到情报,合肥地区有不明电台活动,使用者十分警觉,军管会采取几次行动都没有抓获。晚饭后,郑抱真对着合肥地图看了很久,第二天一早,他带着卫士由洪家花园出来,在四牌楼附近转了几圈,继续往西南方向前行。来到德胜门城墙处,他命令卫士,在德胜门外南园附近找找,是否有外地人居住。
三天后卫士汇报,果然在南园发现一户人家,像上下级。郑抱真立即下令组织人员进行抓捕,当场缴获美制袖珍电台一部,干电池一大箱,密码一本,成功抓获国民党军统特务少将组长、上尉报务员等多名特务。抓捕行动使国民党失去了重要情报来源,为大军渡江提供了保障。时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兼省政府主席的宋任穷得知后赞许:“这是郑抱真同志的绝招,是大军渡江的喜讯,抱真同志功不可没!”
解放初的合肥,百业凋零。作为合肥首任市长,郑抱真一方面领导群众生产自救、发放救济粮,一方面整顿社会治安、安定民心,同时还以很大的精力组织民工支援大军渡江。为了解决金融困难,他发行了地区性的信用公债。为了解决物资流通问题,他办起了合作社,城里设立了农民招待所。一时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大有增长,在老百姓中传为佳话。
不多见的五份任命书
1949年4月,中央任命郑抱真为皖北行署副主任;1952年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同时撤销皖南、皖北行署,郑抱真被任命为安徽省人民政府委员兼秘书长;1953年9月,郑抱真调任安徽省人民政府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主任由省长黄岩兼任),主持日常工作。
在郑抱真的一生中,有五份不同时期的任命书,分别是由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的,这是不多见的。
他从不向人谈论自己过去的传奇人生和功劳,他常说:“我不就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吗!”
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环境中,郑抱真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1954年12月12日,积劳成疾的郑抱真在上海逝世,享年57岁,他给后辈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洪欣
来源:中共合肥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合肥晚报
(原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