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任泽锋发表署名文章

沐思想之光 循法治之道

发布时间:2021-09-10 11:17 信息来源:淮南发布 作者:任泽锋 浏览次数: 字体【  
 

——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任泽锋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基础上提出的新目标,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16字方针。我们必须深入领会、准确把握这一方针,大力解决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法治淮南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推进科学立法,不断筑牢法治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地方立法要有地方特色,需要几条就定几条,能用三五条解决问题就不要搞‘鸿篇巨制’,关键是吃透党中央精神,从地方实际出发,解决突出问题。”我们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方立法工作的要求,总结淮南市地方立法经验、拓展地方立法成果,推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为全面依法治市、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奠定重要基础。要牢牢把握立法工作政治方向。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健全立法工作请示报告、协调决策等制度机制,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实施。要切实提高立法工作质量效果。着力加强“小切口”“小快灵”立法,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精心选题,把立法工作与推动淮南高质量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城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设区市立法的细化补充、拾遗补缺作用,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要严格规范立法原则程序。严格落实宪法法律确立的原则和制度,依法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法规规章,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坚决杜绝与上位法抵触甚至“立法放水”等问题。健全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拓宽公众参与立法的渠道和途径,使地方性法规规章更加贴近基层实际、更加符合群众期盼。

二、推进严格执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应该是保证法律严格实施”,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要率先突破。”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法治形象,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当前,淮南正处于爬坡过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全面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要推动政府依法履职。认真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擦亮安徽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招牌,加快创建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市级权责清单动态管理,全面推行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进一步规范政府系统重大行政决策行为,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加大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创新行政执法方式,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推行人性化执法、柔性执法,着力解决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文明、不透明等问题,坚决防止运动式、“一刀切”等执法问题。要强化权力运行监督。严格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安徽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加强市县乡三级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督促指导党和国家机关以及领导干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坚决杜绝打招呼、批条子、递材料等干预执法的现象,严肃查处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等行为。

三、推进公正司法,坚决守护公平正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强调“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以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深化司法责任制配套改革。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进一步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加强司法制约监督,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要完善司法监督机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案件评查机制,严格执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对司法案件中出现的冤假错案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纠正一起。要建强法治工作队伍。巩固拓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聚焦亟待突破的重点案件线索、尚未整治到位的顽瘴痼疾,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从严查处,推动政法队伍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四、推进全民守法,大力弘扬新风正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民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工程。”推进全民守法,要紧跟时代,加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要强化宣传引领。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八五”普法的首要政治任务,紧密结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开展宪法、民法典和党内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擦亮“豆娃说法”等淮南特色法治文化品牌,创新宣传载体,拓宽宣传途径,充分利用报、台、网、微、屏、端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全方位、密集式地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加大普法宣传的力度、热度、深度,提高普法宣传的质量和效果。要抓住关键少数。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全面落实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实施方案,推动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党校教学和干部培训重点课程,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必学必训必考内容,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领导干部自觉行动和必备素质,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要凝聚群众力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实人民调解组织,打造优质人民调解品牌,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充分发挥共建共治共享在基层的作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