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劳模精神 建设劳模扶贫产业示范基地

—— 寿县张李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材料(2020年8月)

发布时间:2021-12-31 15:46 信息来源:寿县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寿县张李乡油坊村位于淮南市寿县西南端,濒临淠河,同霍邱县隔河相望,距寿县县城70公里,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寿县的重点贫困村。全村17个庄台,17个村民组,1098户,3963人,耕地面积1691亩,水面160亩,人均耕地不足0.5亩。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陈多田主动请缨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以来,村党总支带领全村群众弘扬劳模精神,依托当地资源发展绿色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成了远近闻名的淠河湾劳模扶贫产业示范基地。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76户、667人,已脱贫266户、643人。

一、发展现代农业,让田塘路渠绿起来

2019年3月,油坊村启动了张李淠河湾劳模扶贫基地建设,从投资10万元建10个甜瓜大棚,快速发展到蔬菜、花卉、瓜蒌三个种植基地,成为张李淠河湾的绿色长廊。蔬菜种植基地建有8个冬暖式大棚,主要种植反季节西红柿、西兰花、甜瓜,下一步将建成同饺子工厂配套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形成五分钟蔬菜食品加工圈。淮南四个年轻人跟着陈多田书记去扶贫,投入120万元建成5个现代化冬暖式大棚。蔬菜基地引来了淮南市瑞翊鑫隆蔬菜有限责任公司和寿县士银蔬菜种植合作社入驻,肥东胜德绿色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也准备入驻。花卉种植基地建有大棚53个,种植向日葵,非洲菊,满天星等各种鲜花,主要销往上海及合肥周边市场,引来了寿县似锦鲜花种植合作社入驻。瓜蒌种植基地主要种植瓜蒌,现有种植面积260亩,引来了3家合作社入驻。3个种植基地共带动贫困群众就业60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 、兴办村级企业,让集体经济强起来

劳模扶贫产业示范基地通过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人居环境整治,投入260万元建设新建了饺子扶贫工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苏州饺欢天食品有限公司投入1340万元,成立安徽饺欢天食品有限公司,该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000万元,解决当地群众就业180人。相继引进建发集团、春申油牡丹等项目,建成村级光伏电站1座。通过兴办村级企业,油坊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2018年的13万元,增加到2019年28万元,今年预计可达66万元,三年跨了三大步。

三、激活乡村旅游,让偏水僻壤活起来

劳模扶贫产业示范基地依托当地特有的 “土、沙、水、林” 资源,做好乡村旅游文章。发展了林下养鸡,淠河湾度假村,沙滩旅游,农业公园等旅游项目,吸引3家公司入驻。2019年,油坊村被评为“安徽省森林村庄”。走进油坊村,村落与田林路渠相映成趣,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景象。从西郢到汪小台,8000米的淠河大堤,水清岸绿,产业兴旺。龚台、聂小台、熊台、马嘴绿色宜居的农村环境,不仅为发展高效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催生了淠河湾度假村、茂隆生态等农旅项目。龚台瓜果飘香,鲜花似锦,流水潺潺,荷花满塘。张李淠河湾成为我县以古城为中心,以安丰塘——隐贤、正阳关、瓦埠三大古镇——红色小甸等为半径的“扇形”旅游板块上的一颗明珠。劳模扶贫产业示范基地生动的创业实践,迎来了杨苗苗、晏文娟等10位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主动为寿县乡村旅游代言。

四、助推户企融合,让贫困群众富起来

一年来,张李淠河湾劳模扶贫基地共投入3000万元用发展食品加工、养殖、蔬菜、花卉、乡村旅游等产业和道路、水渠、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发展推动了户企融合,基地解决了251人的就业门路。抓住国家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机遇,开启“电商+扶贫”,为精准扶贫开辟了新路。全村农民人均年收入达12688元,为群众稳定脱贫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油坊村也因此成为寿县的基层党建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脱贫攻坚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

五、打造精神家园,让农民生活文起来

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村容整洁、家庭洁净、科学生活在这里蔚然成风,传统美德、文明家风、良好家训在这里得到传承与发扬。油坊村龚台、马嘴、聂小台等11个村民组已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逐步实现了“三清四化”, 开展了“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群众参与创建精神文明的积极性、自觉性明显增强,“最美家庭”“最美婆媳”不断涌现。打牢用好文化阵地,丰富了农民的精神家园。近年来,随着村内文化广场等文化设施的完善,促进了群众性文体活动持续开展,唱响了新时代的主旋律。农民自发成立了文艺队,他们既能表演传统剧目,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又能结合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创作出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把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最美家庭、最美婆媳等先进人物的故事搬上舞台,寓教于乐。举办文化旅游节、敬老文化节、汽车越野运动等文体活动,省市县文艺组织也慕名走进基地,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这些都大大丰富了全村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也有力地推动了全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油坊村从一个国家级重点贫困县的重点贫困村,到如今与全国人民同步迈上小康之路,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油坊村在劳模扶贫基地过程中,坚持“一抓双促”,即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在项目推进、旅游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这些都离不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引领,离不开党的基层组织带领群众的生动实践。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听党话,跟党走,就一定能够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

二、必须坚持用精神凝聚力量,营造干事创业的浓郁氛围。2018年,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陈多田主动向省委和李锦斌书记申请,要求到全省脱贫攻坚最困难、最贫困的地方去抓扶贫工作。组织上安排他到国家贫困县、革命老区寿县的一个最偏远、最贫困的乡――张李乡工作,担任乡党委副书记。同年12月,他又主动要求兼任贫困村油坊村书记,带领大伙脱贫致富。他没有忘记总书记会见时的嘱托,把“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带到了这里。在他的感召和带领下,油坊村3900名群众一手抓抗灾,一手抓生产,连续战胜新冠疫情和特大洪涝灾害,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凝炼出“众志成城、团结奋战、无私奉献、保家为民”的淠河湾精神。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我们更需要这种干事创业的精神来凝聚人、鼓舞人。   

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回应关切民生。春江水暖鸭先知。油坊村党总支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做到“六个关爱”。即关爱丈夫因病去世,自己不改嫁,带着孩子上学的6个家庭;关爱儿子去世,媳妇改嫁,老人带孙女过日子的4个家庭;关爱身患癌症、重病的8户家庭;关爱老人,特别是独居老人,包括五保老人、46户儿女外出打工的留守老人,油坊村有4位百岁老人,20位90岁以上老人,126位80岁以上老人;关爱困难大学生,今年春节,村党总支给32名在读大学生每人送去慰问金500元;关爱大龄未婚青年,油坊村启动了为35岁以上大龄青年当红娘活动,对介绍成功的红娘,奖励1000元。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油坊村党总支践行总书记的教导:“给人民群众当服务员,不能干巴巴、硬邦邦的,要让群众如沐春风”。他们把增长的村级集体收入的一部分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关心关爱群众在医疗、养老、就业、入学、住房等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誉,使油坊村从一个远近闻名的 “上访村”变成了幸福村、和谐村。实践证明,只有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才能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事业发展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