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基层党建,助力脱贫攻坚

寿县堰口镇魏岗村调研材料

发布时间:2021-12-31 15:42 信息来源:寿县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堰口镇位于寿县城南21公里处,东临瓦埠湖,毗邻安丰塘,国土面积125.3平方公里,辖14个村(街、社区)。全镇总人口6.7万人,耕地面积14.1万亩。魏岗村位于寿县堰口镇北部,辖54个村民组,人口6603人,耕地面积1.1万亩,2016年实现人均纯收入10016元。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73名,村两委成员7名。该村系2013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先后荣获“全国第五届文明村镇”、“安徽省生态村“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村党总支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全力以赴攻脱贫,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在党建标准化建设上狠用功

该村现有村级活动场所500平米、党员活动室150平米、为民服务大厅100平米;室内制度规范化,为民服务大厅悬挂为民服务事项和村干部日常行为规范,党员活动室悬挂党务制度栏、村务制度栏、党员形象榜和村民代表形象榜;人员管理规范化,全面实行村干部集中办公,每天指纹签到,设置去向指示牌方便群众办理事项;服务群众多样化,开展党员活动日、党员结对帮扶、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活动,发挥党员在服务村民百姓、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村级经济得增长。对各项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进行了全面摸底,规范建立了“三资”台账,村级集体经济从2014年前的空白村发展到现在的15万余元。

二、在为民服务上狠用功

强素质,抓好自身建设。为打造服务型党组织,魏岗村在“六有”上苦用功。村委会作为发展村级各项事业的重要力量,肩负着重大责任,因此结合创建“小学教”活动,坚持不断加强两委自身建设,增强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打造队伍素质建设。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该村党总支积极推行民主意识,要求两委成员带头做到能学习、能团结、能吃苦、能吃亏、能干事,具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懂政策法规的政治头脑,懂经营会管理的经济头脑,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头脑。强化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把脱贫致富做为村委会的第一要务,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重责任,强化服务意识。通过“两学一做”集中学习、召开民主生活会、上党课、谈心谈话等活动方式,重点强化两委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在责任意识教育中,立足于发展的长远目标,对照先进找差距,消除畏难情绪,抢抓机遇,做到困难面前心不散、劲不减,千方百计求发展,在村“两委”不懈努力下通过招商引资,一位浙商经过实地考察在该村投资建设现代农业种植,前期土地流转将近2000亩,带动该村贫困户50户,年增加纯收入在3000元以上,有利于脱贫致富;上半年寿县小红帽志愿者服务队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引荐下于该村设立了志愿者服务站。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在村民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期间大学生村官与村“两委”成员参与帮扶该村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帮助解决困难达60余件。得到了群众满意的赞许,实实在在的帮扶活动在国家第三方评估中得到了实在的满分;通过不断加强两委自身建设,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全体成员想事、干事、成事,使两委成为了团结、务实、廉洁、高效的战斗集体。

拓思路,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种植是该村的主导产业,在争创活动中,组织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认真研究,确定了发展思路。一是土地流转,完善基础设施设施。先后开挖土方2.8万方,挖深渠4条,长1600米,开发荒地320亩,使原来只能栽水稻的低洼地提高地面50公分,提高蓄水能力5.9万方,在工程中又把全村所有零散坟地全部迁址到废弃地,扩大了耕地面积。为了实现水利配套,进行沟塘清淤1350米,铺设地下暗灌管道300米,使全村农田受益,为调整产业结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发展种养业,促进农民增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精、特、优”的思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截止到目前,该村已建成1个温室大棚。湖羊养殖5户,一次性存栏达1200头,年出栏3000头。三是抓好第三产业的发展。经过村干部的宣传和引导,全村拥有农用收割机、旋耕机60余辆,日杂商店16家,农民收入有了新的增长点。

三、在打造美丽乡村上狠用功

魏岗中心村建设是全县美好乡村29个规划建设点之一,堰口镇结合居民迁建、美好乡村建设、集镇开发、工业园区建设统筹实施, 中心村规划面积400亩,目前总占地面积163亩。该中心村的建设分四个方面:           

新村建设方面:中心村建设整合居民迁建资金,分两期实施建设。一期工程占地31亩,建筑面积7596平方米,投入1020万元,入住64户;二期工程占地46亩,建筑面积20574平方米,投入2066万元,入住180户。今后,搬迁的农户将陆续落户中心村,中心村的规模将扩大到500——600户。中心村建设实行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模式,建成后基础设施完善,供排水、供电、弱电、垃圾处理、休闲场所等一应俱全。

开发建设方面:为解决中心村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同步推进集镇建设,该镇实施了锦绣大道建设工程,商住面积8万平方米,建成商贸、文化、教育、娱乐于一体的城镇综合体,形成产城一体的新亮点,土地出让金收入达到4600万元,全部用于中心村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整治环境方面:中心村范围内有九口塘坝,俗称“老堰塘”,由于年久失修,淤塞严重,成了垃圾场、污水塘;结合美好乡村建设,镇党委政府计划对这些塘坝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塘中清淤,塘埂绿化,并沿塘坝修建一条长2400米的景观带,让昔日的垃圾场变成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土地整理方面:结合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计划将万圩、东方等村民组农户整体全部搬迁到中心村居住。共搬迁96户,腾出原居民点净地近5万平方米做为堰口镇工业园区用地。扩大工业园区规模,吸引外资外商入驻。做到美好乡村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经济发展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动力。

四、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上狠用功

为了让广大居民有一个健康休闲、娱乐锻炼魏的好去处,堰口镇总投资350万元,占地面积10余亩,于2013年9月份开工建设魏岗村农民文化乐园。按照“五有三型”的标准,做到文化活动、群众休闲、为民服务“三位一体”,园内配套有农民休闲活动广场、为民服务中心、民俗舞台、篮球场、文化墙、公共厕所等,是省级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试点之一。其中农民文化乐园建筑面积544平方米,内设村史展览室、文体活动室、农民书屋、道德讲堂、青年之家、电子阅览室等。

魏岗村农民文化乐园配套农民休闲活动中心广场、农家书屋、健身房、图书电子文化综合阅览室和道德讲堂等,为群众提供休闲锻炼好去处,同时建成了远教文化广场、示范服务基地,给群众带来了方便,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效果。          

五、在脱贫攻坚上狠用功。

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74户356人,其中:五保贫困户53户63人,低保贫困户69户 150人,一般贫困户52户 143人;因病致贫 28户64人,因残致贫 31户80人,因学致贫 17户61人,缺劳力致贫53户 62人,其他原因致贫45户89人。截至目前,该村已脱贫170户340人,(其中:2014年脱贫15户 41人,2015年脱贫19 户 56人,2016年脱贫14户33人,2017年脱贫25户34人。2018年脱贫69户116人。2019年脱贫29户60人)。2020年拟脱贫4户16人。该村坚持把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之一。2017年在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下,建成村级光伏电站1座,年发电6万度以上,可获得收益资金5万元以上。充分利用“三资”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主要为村级光伏电站年收入6万余元,魏岗轮窑场年交付管理费1万元,村养猪场年交付承包费1万元,柏要国、葛厚辉等土地流转经营服务费1.99万元,安徽万丰农业种植公司土地流转经营服务费年8万余元,大塘承包费年3万元,村便民超市租赁费0.3万元。今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29万余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抓就业扶贫促致富。2020年度目前已安排107名贫困户外出务工,(其中55名贫困户省外务工,52名贫困户省内务工),年均收入20000元左右。因地制宜,设立公益岗位9个,安排4名贫困户到中六投公司任保洁员,1名贫困户劳动力任村光伏电站维护员,3名企业、物业保洁员,1名村级护林员。同时该村将再利用秸秆禁烧看护、疫情防控信息员、环境整治、冬防等为贫困户提供公益性岗位60余个,以村级60千瓦光伏电站收益带动。计划接受上级就业技能培训12人,实现贫困户增收。

(二)抓产业扶贫促致富。今年针对不外出务工且又有条件发展的贫困户拟申报产业自身发展项目58户,预计贫困户自身产业发展获得收益可达到 24万元以上。资产收益扶贫,采取“保底收益+浮动分红”模式利用财政扶贫资金带动36户贫困户参与分红,户年均增加收入1000元。2017年村级光伏电站至今共收入19.3万元,2020年1--6月收入3.8万元。

(三)抓教育扶贫促提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 42人,均享受教育扶贫政策。

(四)抓社会兜底促保障。现有特困供养户55户63人,低保69户150人 ,年共享受生活保障金813420元,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五)抓健康脱贫促幸福。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办理健康医疗服务证368本,全部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为符合慢性病条件者,办理了慢性病就诊卡194张,同时为符合条件代缴新农合425人,款93500元;通过“351”或“180”政策,共住院123人 /次,享受补偿资金503755.7元,贫困户的医疗健康得到了有力保障。

(六)抓金融扶贫促带动。该村小额信贷共78户,贷款金额390万元。分别是鹏辉大酒店、傲翔塑业公司、万丰公司三家企业结对共建,每年户均可产生收入3200元以上。截至目前78户小额信贷户均已还款。

(七)抓两基建设促发展。在县、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截至目前该村共新建水泥路50余公里,水泥渠12.01公里、新建公路桥15座。该村境内有卫生室、幼儿园、小学,超市、农贸市场及省级农民文化乐园等,为学生能就近入学、群众就医、购物及娱乐提供了方便。电力改造,为该村群众用电提供有效保障。宽带网络、自来水安装也已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