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富民产业 提高脱贫攻坚成色

——寿县迎河镇常圩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1-12-31 15:33 信息来源:寿县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寿县迎河镇常圩村紧邻迎河镇镇区,辖37个村民组,1112户5318人,境内有李石路、东风支渠纵贯全境,交通和区位优势明显。

近年来,常圩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全力以赴攻脱”的目标,千方百计为百姓谋发展、谋幸福,不遗余力地建设“幸福常圩”“美丽常圩”,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强化双基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2016年,采取“新建+旧村整治”模式,实施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一期整治了门西、门东、蔡郢、和平、松林等5个村民组,规划建设用地63亩,规划建设农民别墅69套,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商业门面23套。近年来,投入360余万元,新修通组水泥路5.6公里,新建了占门桥;投入70万元,在王庄组新修回民公墓水泥路240米,新开挖衬砌水渠200米,新建了交通桥、涵闸12处,有效解决了部分村民组不通路、用水难等问题。初步建成了独具迎河特色的美丽乡村。

----民资领建的“试验区”:中心村总投资3200万元,其中县级美丽乡村财政补助项目资金46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800万元,引进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试验田,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美丽乡村的“示范区:中心村整体规划2.9万平方米,农民别墅1.5万平方米,公共配套建筑460平方米,属村级集体经济门面1340平方米,公共服务中心430平方米,中心村新开挖清淤扩建水渠3条,拱桥5座,打通连接整治区,配套雨污分流管网和道路3.5公里,改水改厕45户,新建太阳能微动力垃圾处理站1座,中心村内每户人家配套太阳能,安装太阳能路灯24盏,生态停车场1个。植树造林,打造绿色家园,创建省级“森林村庄”。

----产业发展的“精品区”:以芊林核桃基地为龙头,首期流转土地310亩,通过测土配方,治水改土,打造绿色核桃石榴生产基地和中草药种植基地;新建了贾仁田生态养羊扶贫基地;同时因地制宜,扩建了常圩村公益性园林公墓;依托和扩大农业专业合作社致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通过建美丽乡村,促产业规模发展,形成有力的产业支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9年,村集体收入达到50.01万元。

----文明乡风的“引领区”:连续多年开展“最美常圩人”、“好公婆”、“好媳妇”、“身边好人”、“最美家庭”评选活动,积极倡导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举办“书法作品大赛”、广场舞大赛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活动,依托镇文化站,打造常圩村农民文化乐园,新建高标准农民大舞台,丰富小区群众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常圩妇女之家”2019年被市、县评为“优秀妇女之家”

-----脱贫致富的“先行区”:在芊林核桃种植合作社等农业实体带领下,常圩村积极发展多种特色产业,芡实种植、黑山羊养殖、龙虾养殖、肉鸡养殖、草莓种植、白鹅养殖等产业如火如荼,得到发展。探索推动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立”制度改革,引导群众入股式流转土地,让贫困户农民到合作社打工,或参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带动本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基本公共服务的“创建区”,常圩村除迎河中学外,还有公立小学一所、私立幼儿园一所、卫生室一个,农民活动中心(农民花戏楼)一处,方便群众就近入学、就医等公共服务需求,特别是常圩村卫生室,2018年创建健康扶贫示范卫生室,通过改扩建,提升硬件水平,选优配强医护人员,营造舒心就医环境,实施远程会诊等智慧医疗,并设立慢性病证、医保报销代办点等,打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增强了服务能力。

二、强化宣传引领,增强发展动力

贫困人口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产业发展的主体。常圩村始终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贫困户内动力,携手拔掉贫困的“穷根”。

----开展产业发展“五互”活动。针对产业发展中政策宣讲单一,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以及帮扶带动力不强等现实问题,多次开展调研走访,积极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在实践中摸索,实行“群众带领群众,群众帮助群众”,在贫困户中开展了产业发展“互助、互帮、互学、互促、互比、共提高”活动,实现了产业扶贫教育培训经常化、互动交流经常化、互助互帮经常化、服务管理网格化,取得一些明显成效。一是学习培训,以互助组为单位,组织贫困户学政策、学典型、学技能,向贫困户宣传产业扶贫政策,增加问答环节,变“我来讲,你来听”为“你来问,我来答”,在答疑解惑中让产业发展深入人心,产业发展知识人人皆知。二是结对互助,将互助组内先脱贫户与未脱贫户进行产业发展“一对一”、“多对一”或“一对多”结对互助。三是生产互助,动员和引导组内贫困户以“个人+产业”或“合伙+产业”等模式,发展产业项目,形成抱团效应。四是互动交流,组织组内产业发展典型户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增强脱贫致富信心,激发其他户的内生动力。

----开展产业发展技能培训活动。组织能人大户、农业科技专家、农业示范户等持续开展技能培训,讲授种、养殖科学知识,增强农户特别是贫困户产业发展的信心。常圩村蔡郢组贫困户时培庆在听过县水产局的专家讲授稻田养虾知识后,深有感触地说:“我原来认为稻田养虾是非常容易的,听了专家的一堂课,才知识有这么大的学问,难怪我发展的不好,今天一定向专家们请教”。在孜孜不倦、认真领会学习下,他扩大了养殖规模,年纯收益达10000多无,也成了远近有名的“土专家”。

三、强化产业发展,提高致富能力。

常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15户,贫困人口512人,截至目前,已脱贫201户478人,贫困发生率已由2014年的9.6%大幅降至2019年底的0.64%,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如何巩固扶贫成果防止防贫、提高脱贫攻坚成色又是常圩村面临的重大课题。

“要想致富有门路,发展产业是出路”。一是鼓励贫困户大力实施“自种自养”到户产业项目。自2016年以来,到户产业项目呈逐年上升发展。常圩村2016年从事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户13户,2017年达27户,2018年达63户,2019年达95户,贫困户通过养鸡、养鱼、席草、菱角等特色种、养殖业,在获得产业发展项目补助的同时,通过出售特色种养殖业产品获得人均3000元以上的收入。小庄组贫困户朱元圣,2019年流转土地16亩,发展稻田养虾,获得产业发展收入4000元,实现收入18000元。二是通过能人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扶贫基地等发展规模特色产业,吸引贫困户通过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增长收入。目前,常圩村共有寿县绿生湾农业种植有限公司种植芡实、贾仁田羊场养殖黑山羊、寿县安锋水产专业合作社会养殖龙虾、聂庭全肉鸡专业养殖合作社养殖肉鸡、芊林园艺科技有限公司种植核桃、石榴、养殖白鹅等7家规模特色产业,年收益800余万元,带动158户贫困户,贫困户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改变了观念,学习了种养殖技术,为今后自身发展创造了条件。据统计,共有129名贫困人口在常圩村境内合作社或企业就业务工,占贫困人口的25.2%,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三是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光伏产业有效地解决了那些虽有发展意愿,但却受严重缺乏劳动能力影响的贫困家庭弥补自身发展缺陷短板。全村共建家庭光伏电站6户,户年增加收入10000元左右,村户联建60KW光伏电站1个,年收入8万元以上。 

----千方百计创造产业发展条件。加大对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对有意愿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和经营主体,村级坚持有问题解决问题,尽最大能力给予支持和帮助。常圩村塘东组贾仁田,一直在浙江宁波务工,有养殖黑山羊的技术,2018年想返乡发展养殖业。在得知这一信息后,村主要负责人多次联系,并积极帮助流转土地40余亩,办理了设施农用地手续,注册了专业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年出栏黑山羊2800只,年收益达280万元,带动了108名贫困人口发展。 沙坝组贫困户叶士琴,想发展席草和荸荠种植,苦于没有技术,村找到有经验的种植户教技术,叶士琴利有自家的4亩土地种植席草,年增收1万元以上。通过积极发动、带动,努力创造条件,常圩村86%左右的贫困人口从产业发展中获得了收入,对有产业发展条件和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实现了产业到户全覆盖。

----想方设法打牢产业发展基础。针对本地易旱易涝、不利于产业发展的特点,加强对路、渠、塘、坝的建设力度,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开展水利兴修,对党郢大塘进行了清淤扩容,新增蓄水容量25000立方;对全村境内的支毛斗渠进行清於疏通,累计达32000米;新建组组通水泥路6.7公里。在硬件建设的同时,积极联系“农业科技服务小分队”深入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场指导产业工作。

----因地制宜选定产业发展项目。各户的实际情况不一样,自身优势和劣势不一样,必须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找准产业发展项目。在帮助贫困户选择产业发展项目时,大部分贫困户都选择鸡、鸭、鱼等养殖项目,但村在分析情况时指出大家都发展类同的项目,市场会出现供大于求、价格偏低的情况影响收入,同时,分散养殖成本高、收益低,转而建议选定席草、菱角、荸荠、藕、西瓜等特色种植。

----统筹兼顾抓好产业发展融合。产业发展的最终途径是销售,只有把特色产品销售出去,实施产业发展融合,农户或贫困户获得收益,实现增收,产业发展才有可持续性,否则,只会损伤农户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产业扶贫政策也难以落地见成效。为此,常圩村未雨绸缪,提前谋划,多途径多渠道建立健全产供销网络,一是培育农产品经纪人,上门以不低于市场价收购,使农产品“足不出户”即可销到四面八方;二是利用消费扶贫政策,积极拓展镇直各单位工会抗疫消费扶贫产品助销或吸收帮扶单位或帮扶责任人助销;三是采取“直播带货”等创新模式,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方式进行分销。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寿县迎河镇常圩村正在创新提高脱贫成色的新途径,“我们正在探索农村三变改革,密切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个体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利益联结,不断培能和壮大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把贫困户聚焦要产业链上,不断提高脱贫质量”,该村党总支书记朱树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