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花鼓灯

发布时间:2014-11-26 09:23 信息来源:寿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网站管理员 浏览次数: 字体【  
 

花鼓灯在寿州也是比较普及的一项传统娱乐活动。县境内,东自瓦埠湖以东,西至淠河两岸,人们无不爱唱花鼓歌,无不爱看花鼓灯。
  在众多的灯班子的表演中,套路虽然基本一致,但以八公山的为代表。它包括舞蹈、歌唱和小戏3个部分,主要特点“歌时不舞,舞时不歌”。整个舞蹈演出,不用管弦丝竹,仅用锣鼓伴奏。歌舞表演时,演员有基本的分工。男性演员称作“伞把子”,女性演员称作“兰花”,其中男、女领舞者各一人。表演内容分为“引场”,“前大场”,“三引场”,“小花场”,“大花场”等。根据演出需要,这些程序可以调整组合或单独表演其中某一部分。
  舞蹈表演讲究脚下的技巧,动作溜得起,刹得住,放、收鲜明。既有速度、力度,又有刚柔、动静的对比,突出了性格色彩的表现力。男性演员须掌握一定的武功翻打技巧,女性演员须掌握娴熟的扇子、手绢表演技能。小丑角色的插科打诨必不可少。
花鼓灯的演唱,仍以“伞把子”和“大兰花”担任。唱词即兴编出,多是喜庆、颂扬和爱情内容。唱腔具有典型的“四句头”形式,且常有口语化的问答呼应,增添挑逗的情趣。唱腔的旋律朴实、优美,是庄、谐并存的歌谣式风格,称作“花鼓歌”。
有的时候,还可以表演一些具有简单情节的小戏,仍以花鼓灯舞蹈的基本动作为基础,语言以笑话、快板或顺口溜为主。这种小戏在花鼓灯演出中使用得较少。
  作为伴奏乐器的打击乐,是由大锣、花鼓(大腰鼓)、小锣、小鈸组成,称为“座场锣鼓”。演出中,锣鼓的轻重缓急、收煞、延续,不仅对演员的表演情绪给以烘托,更重要的是对全场演员的集体表演起着指挥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