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愁》第七季

《寿县——金汤永固 久久为功》

发布时间:2022-02-28 10:56 信息来源:CCTV4 作者:《记住乡愁》栏目组 浏览次数: 字体【  
 



编导简介


吕明月,《记住乡愁》栏目组编导。

代表作品:《万安镇——精益求精》《和平镇——自立自强》《礼州镇——重情有义》等。

乡愁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想到远方故乡、挚爱亲人就会心灵安宁的体验。乡愁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点一滴地融入我们血脉之中,成为无法抹去的精神力量。

——吕明月

金汤永固 久久为功

2020年7月,一则关于安徽寿县古城的短视频吸引了我。当时江淮地区连续降雨,洪水围城,紧急情况下,寿县古城封堵了东门和北门,使得视频中出现了城外洪水滔天,城内一片安宁的景象。不禁让我感叹,这座古城何其坚固,在滔天的洪水之下,犹如一叶方舟,守护着古城百姓安宁的生活。2020年初冬,我带着好奇走进了这座千年古城。




寿县带给我的第一个震撼,便是古城墙上清晰可见的历史烙印,在东门的城砖上,还能看到“建康许都统造”的字样,“建康”是南宋的一个年号,它见证着古城将近1000年的沧桑历史,寿县城墙也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宋代城墙之一。




随着深入了解城墙的建造史,才让人恍悟,寿县城墙之所以坚如磐石,岿然屹立,并非一日之功。从北宋到南宋,修筑了150多年,其间战乱不断,洪水频发,可以说是建了又倒,倒了又建,古城人一代一代地接力,才筑起了这样一座坚固的城池。寿县先人用了150年建造一座城,后世子孙用800年的光阴,守护一座城。一千多年时光里,与其说这座金汤城池保护着古城人,不如说一代又一代寿县人将“功千秋,利万代”的信念融入了城墙的一砖一瓦,赋予了这座城池久久为功的精神意志。就像采访嘉宾高峰所说:“城墙屹立不倒的根基,是它住在老百姓的心中,人们有这种不离不舍的情节在里面,所以这就是它的历史底蕴所在。”




这期节目主题“金汤永固、久久为功”也由此而来。“金汤永固”指的就是这座城,“久久为功”其实就是一代代寿县人为这座城所做的贡献和努力。如今,城墙上的年轻人谈笑风生,城墙下的老人生活安详。




在寿县城南,有一座2600多年历史的安丰塘。楚国时,由于降水分布不均,百姓靠天吃饭,为了改变农业落后的状况,楚国令尹孙叔敖带领百姓在城南低洼位置,开建安丰塘,这项开天辟地的工程日复一日,十几年后,被称为“芍陂”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呈现在世人眼前,当地百姓终于迎来了鲜活之水灌溉万顷良田。如今,站在安丰塘岸边,眼前烟波浩渺,似无边际,让人忍不住去想象2000多年前,一幅全城百姓肩扛手提,开渠引水的壮观景象。彼时的汗水早已化尽烟雨,只留下碧浪声声,拍岸千年,传递着古人坚毅的决心。




  安丰塘延续2000多年,至今仍是造福一方百姓的重要水利工程。寿县物产丰饶,被誉为“江淮粮仓”皆因于此。




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前期调研时,在孙公祠纪念馆里,看到一张泛黄的照片。这张照片拍摄于1992年,照片上一家两代7口人正在安丰塘清淤固坝。我想这张照片记录的,正是生活在这里,默默守护安丰塘千万个家庭中的一个代表。当时特别想找到照片中的人,但因为年代久远,多方打听后仍无线索。开拍前,我拜访了安丰塘的专家赵阳,他曾在安丰塘工作10年,向他提及此事,他说这张照片正是他拍摄的,这个消息令我非常欣喜,通过赵阳的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照片中的人李井宝,他如今已经87岁,我们聊起安丰塘的往事,老人依然十分激动。




其实这样一种韧劲在寿县人血脉里世代相传,这样的故事在生活中不胜枚举。比如寿县的豆腐,技艺传承千年又不断创新乃至极致。寿县的成语,大多出自淮南王刘安主持编撰的《淮南子》,与书中呈现的成语典故不同,在古城里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成语印记。比如东门的城砖上刻着“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典故;西门城墙上刻有一面锣和一面鼓,就是成语“当面鼓对面锣”;城南有条留犊祠巷,成语“时苗留犊”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采访嘉宾金妤老师,一语道出其中的传承之意:书上的成语是给读书人看的,这些刻在城砖上,留在小巷里的成语,就是给普通老百姓看的。一代代积累下来的成语,凝聚了寿县先人智慧和结晶,告诫后代该如何做人做事。




寿县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处南北要冲,注定是一个创造战争奇迹的地方。东晋著名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到了近代,最早接受新思潮的寿县,走出了许多革命志士。“曹氏三门七烈士”的故事感染着后人,采访中,曹家后人读起了当年叔辈们的书信,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这一封封红色家书传递着一个家族的革命信仰。我想这也是久久为功精神的一种体现,正是因为一代代寿县人坚守在这里,才有如今的国泰民安,山河锦绣。




古城在寿县人的保护下,书写着新的“久久为功”的故事。负责城墙修复的李凤鑫说过一句话:“城墙已经有1000年的历史了,如果我们想让它再有1000年,再有2000年,那么我们这一代人就要把它修好,把它保护好,让它作为今天的修缮,成为明天的文物。”听到这句话,非常令我动容,我想寿县古城能够延续下来,保存至今,凭的就是当地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信念。他们不但留下了一座“铁打的寿州城”,也留下了寿县深厚的文化,传与后人。




编辑 | 赵瑞轩


来源:编导手记|金汤永固 久久为功 —— 吕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