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不再“单打独斗” 致富方能“万紫千红”

发布时间:2017-03-29 16:11 信息来源:寿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熊文田 邓朝安 浏览次数: 字体【  
 

清明时节,桃李争妍。走进寿县正阳关镇谭套村300余亩牡丹园,工人们正在忙着除草、修枝,油牡丹生长旺盛,含苞欲放。
  “这个油牡丹种植项目初步流转1000亩土地,2015年一期投资就种植了305亩,目前发展态势良好。”谭套村党总支书记田志刚介绍,牡丹园的落成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解决了就业压力,拓宽了就业渠道。牡丹园落成之后,每天都有近百人进行栽苗、除草等管理工作,特别是15户21名贫困人员常年在牡丹园务工,每个人的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另外,17户贫困户贷款入股该企业,每年分红3000余元,带动了17户贫困户脱贫。
  正阳关镇现有贫困人口1733户、5034人,三年脱贫攻坚任务1197户、3584人。2016年以来,该镇党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目标,认真实施“十大脱贫工程”,强力推动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脱贫。
  “产业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是脱贫的必由之路。”产业扶贫可以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大多数贫困地区一直以来靠传统农业都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救济式扶贫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产业扶贫可以使这些地方的贫困人群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然而,产业扶贫的主要难度在于有产品没资金,有人力没技术,有产业没产业链,有品牌没名牌,有利益没机制等方面。具体到寿县,主要表现在产业项目比较单一,规模不大,千篇一律的种菜、养猪,都是老套路,缺乏新招数,且见效周期长、效果不稳定。
  “直面突出问题,进一步补齐脱贫短板。”寿县出台《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明确脱贫攻坚“着力点”,筑牢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同样位于正阳关镇谭套村鸿湖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把养殖目光放在了特色养殖上。合作社成功带领5户农户入社分红,其中3户是贫困户,常年雇佣2名贫困户参与管理,成功使4户近十人的贫困户年收入达到脱贫标准。
  由于合作社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高、带动能力强,其混合养殖和特色养殖的效益不断显现,村里其它散户不断加盟其中,包括近10余户贫困户,成功带领他们走上特色养殖之路,使贫困户由“脱贫”向“致富”转变。
  正阳关镇三岔村多全蔬菜种植家庭农场由蔬菜种植能手张多全创办,种植面积150亩,建设202个标准大棚,项目总投资额达150万元。多全蔬菜种植家庭农场一改传统种植品种,开发高端蔬菜品种和菜品加工,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攀升。蔬菜农场共流转42户农民的土地,每户获得收益4000元。该蔬菜种植基地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产业带动”,与23户贫困户签订劳动合同,每年为每户增收3000元。
  “红旗村永茂优质合作公司以种植草坪为经济增长点,招收五名贫困人口,月均收入1100元。”据正阳关镇扶贫工作站负责人介绍,该镇按照全县统一部署,今年产业扶贫的工作重心由“多”向“优”,由“单一”向“多元”转变,使产业发展模式更加优化,更加科学,贫困户受益面更大。
  “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模式,发挥产业扶贫基础性、长效性。今年,全县通过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比重将上升为51.8%。”寿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寿县将结合实际调整农业结构,通过一村一策或多策,一村一品或多品,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重点培育特色家禽、水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光伏等特色主导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一年之计在于春,开春正是奋发时。正阳关镇谭套村的牡丹园里依然忙碌,株株牡丹正在为着即将到来的“万紫千红”而积聚能量,辛勤的农户们也正在为实现致富梦想而挥洒汗水。